在情感与道理的天平上,有个叫“良知”的砝码决定我们的言行

说理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意味着理性、对话与温和,理性的人才能保持生活与人生的清明。在公共生活领域,“说理”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即使在私人领域,“讲理”其实也是为人处世的底线。
确实,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情感是更重要的纽带。一旦有了龃龉,起了冲突,我们常常诉诸情感,用情感的柔软与温暖来抚平伤痛,填补缺憾。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问题在于,情感不是万能的,人的情感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一个人不尊重常识,不尊重规则,总是悖“理”而行,作为他的朋友或亲人,能否无限度地接纳下去?在这个意义上,私人领域也还要讲些道理,朋友间也得讲基本的规则。
不能不说,中国社会过分看重“情”的粘合作用,又常常混淆公共生活与私人领域,这使得很多人情理不分,公私不明。这样的环境甚至培养出了一些精致的投机主义者——占理的时候“得理不饶人”,不占理的时候“煽情以惑人”。他们不知道,在情感与道理的天平上,有个叫“良知”的砝码,应该由它决定我们的言行。
一个人,愿不愿讲理,讲怎样的理,这是一个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而能不能说理,善不善于说理,则是一个思维品质与表达素养的问题。说理与思辨,训练的是实事求是、理性公正、求同存异的习性,训练的是诚实表达、多元倾听和平等交流的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说理与思辨的训练,既是德育,也是智育;既是人生教育,也是生活养成。就个人看,说理的诉求多了,思辨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胡搅蛮缠的冲动就少了;从社会角度看,说理的人多了,讲歪理的人少了,人的文明素质也就上去了。
无论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于我们自己,说理与思辨都是一种健康的力量。以说理介入生活,以思辨省察人生,这是我对议论文写作的价值定位,也是我对自我人生的基本设定。
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说理”才是硬道理;要说理,就必须“慎思明辨”,就要辩证思考与理性反思。以“说理”与“思辨”切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着眼于思维素养,落脚于表达能力,看起来复杂与艰难,但解决的却是根子上的问题,结果反而纲举目张,事半功倍。而那些热衷于传播“写作秘笈和诀窍”的人,永远也理解不了真实写作的乐趣与价值。
始终保持与学生面对面的平等沟通,保持与学生频繁的深度沟通,这是我三十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才能会更准确地发现学生价值判断的错位、思维过程中的纰漏以及语言表达的瑕疵;在平等尊重的对话中,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说理与思辨的魅力与意义。
学生才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他们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对话者。尤其是在思辨性的读写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质疑与对话更能激发我思考的灵感和思想的火花,我的很多教育教学论文就是在与学生交流的激发下完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