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复仇的十年:中国电影向下,漫威向上

文娱价值官解读: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Avengers:Infinity War)来了,漫威电影宇宙的结局还会远吗?

撰文丨鹿卡卡

编辑丨美圻

仅仅上映10天,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就突破了10亿美元,这使它成为有史以来票房超过10亿美元速度最快的电影。借助《复仇者联盟3》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热,迪士尼再次打破了一年内最快累计30亿美元票房的记录。上次记录……?没错,还是迪士尼本身在2016年创造的。

现在,我们正看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主义娱乐狂欢在全世界的上演,在里面,我们会看到惊心动魄的商业布局;会看到个人的沉沦和绝地反击;也会窥伺到两个国家不同的娱乐和现实风貌。

如果说漫威、迪士尼和它们代表的好莱坞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形成实际上的文化入侵的话,那么,每个“他者”都应该有的疑问或许是,我们需要抵抗这种异质的流行文化吗?我们又能如何和这种强大文化以及它背后的共同体对抗?

我们有了56.81亿元人民币的电影,但这并不真的代表我们就能“虽远必诛”,相反,沉疴遍地的中国电影产业随时都面临着“好战必亡”的隐患。

华丽的冒险

在最初确定小罗伯特·唐尼扮演钢铁侠时,导演乔恩·费儒(JonFavreau)给出的理由是,唐尼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历了高峰与低谷,所有这些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而唐尼必须为此获得内在的平衡才能战胜这一切,在导演看来,这正是钢铁侠的精神内涵。

这不啻于一次赌博。

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卓别林

27岁的时候,唐尼就以《卓别林》(Chaplin)中的惊人演技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然而,仅仅四年之后,这名才华出众的演员就在1996年因持有毒品和枪支被捕,次年,他因为缺席药物测试,入狱六个月,1999年,再因此获刑一年,结果被判入狱三年,直到2000年在交过5000美元保释金后才出人意料地重获有限自由。即使到2000年及2001年,唐尼也因为持有毒品及违反保释规定而屡次使自己再次身陷囹圄的困境。

在三番四次惹事生非之后,即使再怎么有表演才华,好莱坞里的人也选择对这个“刺头”退避三舍。这个已经毫无退路的男人,最初是靠着在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MV 中对口型复出的,唐尼为这段演出整整拍摄了16遍才得以通过。在拍摄惊悚片《鬼影人》(Gothika)时,制片人甚至扣下了唐尼四成的片酬以防他兴风作浪造成损失。而在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黑暗扫描仪》(A Scanner Darkly)中,唐尼扮演的恰恰是毒瘾犯。

小罗伯特·唐尼参演《鬼影人》

唐尼的身影出现在专辑中,出现在电视剧中,出现在大卫·芬奇的《十二宫》(Zodiac)中,每当看到这个显得有些神经质而焦虑的演员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无非是再看到一个眼熟却记不得名字的配角而已。

此时的漫威的处境与唐尼大同小异。

1995年,成立十年的漫威集团当年亏损超过4800万美元,在公司控股重组的过程中,这家公司甚至在1996年末提交了破产申请。而就在唐尼的命运轨迹画出一道惊人的下滑抛物线的时候,漫威工作室成立了。此后的绝大多数时候,漫威靠着将角色授权给其他好莱坞制片厂维持,过着小富即安的日子。

此时,好莱坞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游戏规则,远远不是漫威能够想象并参与进去的,自然而然,它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在市场上强取豪夺,而自己只能掠食些残羹冷炙。据雷曼兄弟的分析师估计,前两部《蜘蛛侠》(Spider-Man)的全球票房超过16亿美元,而漫威获得的回报仅仅只有6200万美元。

眼红的漫威最终按捺不住,在2005年以旗下十个角色所有权为担保,和美林达成了5.25亿美元的无追索权债务协议,保证在之后8年内推出最多10部电影。然而到了这年秋天,美林心生悔意试图取消对每部的全额财务支持,这意味着漫威额外承担1/3的成本,不得已之下漫威只好将5个海外地区的电影发行权让给派拉蒙以此来筹集资金。紧接着,漫威在2005年从新线手中拿下了“钢铁侠”的所有权,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先后拿回了“无敌浩克”和“雷神”的权利。

一个被好莱坞巨头视作初出茅庐的新丁公司,一个是已经被圈内默认过气不可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演员,他们联手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漫威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拿出了1.4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来拍摄《钢铁侠》,这几乎是这家新入场的公司全部家当。坏消息是,超级英雄类型片在当时并不像今时今日这样火热,在《钢铁侠》前,最成功的《蜘蛛侠》三部曲的全球票房是8.21亿、7.8亿及8.9亿美元,而其成本则由1.39亿、2亿攀升到2.58亿美元,更让人无法忽视的事实是——三部《蜘蛛侠》在美国本土的票房成绩是持续下滑的。

当然,对漫威来说也有不少好消息。

首先,历史上国内票房超过2亿美元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只有3部是非漫威阵营的,其中一部是皮克斯的《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一部是之后震古烁今的新蝙蝠侠三部曲开篇作《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剩下的一部则是制作成本高达2.7亿美元结果本土票房只有2亿美元的《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

其次,作为绝对主角的唐尼的片酬仅仅只有50万美元。2007年3月,《钢铁侠》正式开拍。

2007年,是香港电影最惨淡的一年。

尽管这一年香港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0.1亿港币,自2001年来首次突破10亿港币大关,但是,全年却只有50部香港电影上映,在票房中的比重不到23%。而全年票房最高的香港电影《投名状》的票房只有不到2800万港币,是1990年以来票房最低的票房冠军。

在中国大陆,则是另一番情形。

这一年,中国取得了自1992年最高的GDP 增速,而这一年的中国电影票房也超过32亿元人民币。此时,中国的电影导演们还不像往后那样在市场化大潮中竞相证明自己才是那个退潮后的裸泳之人。

自2004年完成《天下无贼》后,冯小刚已经整整三年没有涉足喜剧,这一年,他拍出了《集结号》,这部几乎没有任何明星出演的战争题材电影最终获得了2.46亿元人民币的成绩。三年后,信心满满的冯小刚分别在暑期档和春节档推出了正片和喜剧片,然而,粗制滥造的《非诚勿扰2》最终成了冯小刚艺术生涯的拐点。

此后,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站到了文艺批评者的对立面。

与之相对的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脱胎自曹禺名作的古装戏引来了如潮恶评,自2002年《英雄》以来武侠三部曲最终分别因为意识形态的不正确、故事的不正确、和审美的不正确,使得张艺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讽刺。

此时,这位之后因为担当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而被人戏谑称为“国师”的导演,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之后将由于一部改编自科恩兄弟作品的电影,成为全民公敌。

距离《无极》以及比之有着更广泛影响力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全民狂欢已经过去了两年,陈凯歌战战兢兢地拍出了《梅兰芳》,然而,这位总是严肃思考着的导演最终落寞地发现,他沉醉和执着的那套宏大叙事下的人与时代抗争的无力和宿命感早已经在《大阅兵》和《霸王别姬》中表达完满。

多年以前以及多年之后,陈凯歌依然不断地在自己的电影中重复着一个相同的母体而乐此不疲。这种命运的荒谬和荒诞在他身上展现的最顶点发生在两年后,他本人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被官方定性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的冯玉祥。

展现了东方式含蓄的同性之爱之后,李安上穷碧落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寻找到了他关心的主题,大陆官方对待文艺作品和对待历史的态度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在大陆公映的《色·戒》版本中,梁朝伟和汤唯灼热狂暴的性爱场景尽数删去,大陆观众“得以”欣赏到一个纯洁的版本,爱国者与汉奸之间的情爱同历史事实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导火线》的票房只有900多万港币,但这已经足以让它排到2007年港产片票房第十名,扮演前作《杀破狼》中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的吴京并没有参与到这部电影中,此时的他还只能在动作片中担当谢霆锋、余文乐及房祖名的反派。

次年,吴京自导自演了《狼牙》,结果自然是毫不意外地以惨败告终,随后,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这个被观众诟病为永远长着娃娃脸的曾经的全国武术冠军,只能混迹各个类型的电影中担当一闪而过的配角。直到41岁那年,吴京抵押房产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战狼》,这部充满着民族主义风格的作品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此时,中国电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跃升,互联网公司此时还未只手遮天,它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究竟如何从如火如荼的电影产业中分到一杯羹,而金融危机还隐藏在华尔街复杂精细的财务表中,资本热钱此时还看不上电影行业也还没有学会如何用资本的力量去撬动它。

沉疴

201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出现了吊诡的一幕,这一年港产片票房冠军的成绩超过了4100万港币,这部《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却是三级片。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成为2011年票房最高的港产片

而在大陆电影市场上,张艺谋的国际化商业大片《金陵十三钗》最终获得了6.1亿元人民币票房,成为当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5年后,制作预算高达1.5亿美元的《长城》寄予着张艺谋团队更大的国际化野心,然而,最终这部空有野心的作品全球票房仅有3.34亿美元,亏损高达7500万美元。

在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总计超过131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电影市场,或许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更多的资本涌入和产业结构更多元化的结果,中国电影产业尽管日益繁荣,然而这更像是人口红利刺激下的规模效益。实际上,中国电影不仅没有向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反而渐行渐远越发倒退了。

2006年,迪士尼以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动画,三年后,它以40亿美元收购了漫威娱乐,到了2012年,迪士尼又再度以40.5亿美元收购了卢卡斯影业。资本运作的结果带来了内容资源上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而这种优势又凭借迪士尼强大的运营能力转化为丰厚的商业回报,自《钢铁侠》到现在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漫威宇宙系列作品截至目前的总票房已经超过36.7亿美元。

截止目前,美国国内票房TOP10中,有6部作品为迪士尼出品,包括重启《星球大战》两部及外传,还有漫威旗下的《黑豹》(Black Panther)、《复仇者联盟》及《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在票房成绩前20作品中,迪士尼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2017年的《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Chest)外,其余全部来自迪士尼在过去十多年收购的三家公司出品的电影。

自2015年到2018年,迪士尼包揽了连续四年的美国电影票房冠军,自2008年至今的十年中,迪士尼出品电影有6年都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事实上,资源整合、内容完成度及周边开发能力是考察一个国家地区电影工业成熟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准。迪士尼在这方面体现出了惊人的实力,与之相比,中国的电影产业仿佛前工业时代的作坊产物一般。

观察美国电影票房成绩最高的10部作品,从纵向角度来看的话,会发现演员的因素正在逐渐被弱化,除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Titanic),其余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全是建立在构架一个宏大世界观基础上的,《星球大战》系列、漫威宇宙、《侏罗纪世界》(Jurassic World)全是如此,而故事和角色则是在填充世界观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类型片的集中化和系列化,恰恰是过去十多年好莱坞电影工业最关键的趋势之一。这意味着,过往以角色推动剧情以之吸引观众的工业化已经逐渐转变为依靠特效在庞大世界观框架中使观众形成固定的消费惯性。

十年前在出演《钢铁侠》时,唐尼的报酬只有区区50万美元,然而,现在,他的片酬已经飙升到了骇人的5000万美元。在漫威《蜘蛛侠:英雄归来》(Spider-Man: Homecoming)中仅仅露面了15分钟,唐尼的报酬便高达1000万美元!

这对于迪士尼和漫威来说是无法长期容忍下去的,于是,我们会看到《复仇者联盟》的故事发展,最终会以这些拿着高片酬演员扮演角色的死亡为结局。

迪士尼强大的开发能力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截至目前为止,《黑豹》在美国本土已经取得了将近7亿美元的票房,其全球票房则已经超过13.4亿美元。而其中的黑豹这一角色第一次出现在漫威电影还是在2016年的《美国队长:内战》(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中,而黑豹的扮演者查德威克·博斯曼(ChadwickBoseman)直到2013年36岁时才首次出演电影。

而在中国现在的电影环境中,演员明星往往凌驾于角色故事本身,我们看到,高报酬并非基于电影本身带来的回报而计算增加的,反而是以一种事前的方式来结算的——制片方并非根据演员明星的既有成绩来进行判断,而是依据他们可能转化的流量来判定的。

以某种角度看,中国和美国的电影产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是互联网式的,而后者则是可口可乐式的。

  • 以一切以互联网为纲的中国大环境中,中国电影行业自然而然,也无法逃避,于是,基于互联网流量和流量转化变现的商业价值链被中国电影产业奉为圭臬,直到今天,中国电影产业连最基本的制片业务和院线放映剥离都无法做到,而美国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通过最高法院的派拉蒙案判决杜绝了垄断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 在美国,成熟完善的好莱坞电影产业使得产业聚集优势、价值链的辐射衍生越来越集中到几个大的制片公司手中,他们生产出来质量高度标准统一化的系列产品,通过发达的营销和发行渠道行销到世界各国,最终建立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

问题的根源在于,直到今天,在中国仍然没有一个完善的内容生产流通体系,IP 运作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搬上银幕、改编电视剧或游戏周边等,而是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下进行细致持续的开发。在“大干快上”的中国电影环境中,投资人和制片方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谋划十年为一个系列故事设置三个阶段来有序安排角色剧情。讽刺的是,在今天的中国电影行业中,像《唐人街探案》、《战狼》这样有着明显类型片和系列化运作概念并大获成功的商业电影竟然都出自非专业编导,这似乎更加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电影的失败各有各的必然,而其成功却都充满了偶然性。

所以,我们不得不回到开始的那句:我们有了56.81亿元人民币的电影,但这并不真得代表我们就能“虽远必诛”,相反,沉疴遍地的中国电影产业随时都面临着“好战必亡”的隐患。

【原创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