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陈 桐
编 辑丨奈 奈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古装和现实,一直是国剧相爱相杀、纠缠不清的两个题材,也是最容易引起口水战的两根导火索。一边是开挂架空、爽感十足但脱离现实的古装剧,一边是关照当下、聚焦凡人但节奏较慢的现代剧,虽然主流价值观一直在鼓励后者的创作,但依然阻止不了观众内心对前者的追捧,毕竟,很多人看剧就图放松一下。上周,正午阳光两部新剧一前一后相继上线,作为国剧的金字招牌,自家两部剧同时打擂台倒在其次,最有意思的是,原本容易出爽剧的古装题材《清平乐》却因节奏太慢被观众吐槽,现实题材《我是余欢水》却被网友戏称为男版魏璎珞式的现代爽剧,题材与风格的错位让这两部剧多了不少话题,也再次引发了爽剧和慢剧究竟谁更好的争议。
爽,并不是判断好剧的唯一标准。
去年《大江大河》和《都挺好》之后,正午阳光已经很久没出新作品了。除了在拍的《大江大河2》等作品,近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部早就杀青,由王凯和江疏影领衔主演,经历了改名、改档等波折,吊足观众胃口的《清平乐》。(原名《孤城闭》)。
上周在开播当日,这部剧毫无意外登上了热搜,但戏剧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不是演员,也不是角色和剧情,送《清平乐》上热搜的关键词是导演张开宙。和正午阳光的金牌导演孔笙、李雪一样,张开宙最初也是从摄像干起,曾担任过《带弹孔的勋章》、《温州一家人》等剧的摄像,2014年,张开宙与孔笙联合执导《战长沙》,从此“摄”而优则“导”,2015年首次独立执导了推理悬疑剧《他来了,请闭眼》,之后,又先后执导了《如果蜗牛有爱情》、《欢乐颂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多部王牌剧,逐渐成为正午阳光新生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相比孔笙等上一代导演的“稳”,张开宙入行以来却饱受争议,有人喜欢他的慢火细炖,也有不少人吐槽他拍剧主次不分,好内容不懂得取舍,虽然画面很美演员演得也好,但就是让观众感受不到高潮,看得昏昏欲睡。以至于有人将张开宙列为“世界上最慢的几样东西”之一,说他的剧像一壶温水永远不会开也永远不会凉,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清平乐》依然延续了张开宙的一贯风格,开篇围绕宋仁宗去皇陵寻找生母李氏、到梁家“微服私访”两件事展开,中间多个场景来回切换,每个场景都有长对话。开播当天,就有很多人在网上吐槽,前几集的剧情枝枝蔓蔓太多,节奏散漫、没有重点,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结果什么都没讲好,几集看完像流水账一样。
不过,价值官追了几集后发现,《清平乐》前几集的问题根源并不是因为节奏慢,而是次要人物的情节不太连贯,诸如范仲淹和晏殊的几次见面交谈、曹丹姝的读书和暗恋皇帝、韩琦看皮影戏等情节过于碎片化,缺乏有机的穿插和整合,而不同人物的情节交叉又有点跳脱,然而这些瑕不掩瑜,用心追《清平乐》就会发现,这部剧最大的妙处其实就在一个“慢”字上。《清平乐》对仁宗时期重要历史人物韩琦、范仲淹、夏竦、吕夷简等人的交代和铺陈非常详细,也相当符合史实,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展示也非常用心,抛开那些小瑕疵,《清平乐》前几集对庙堂和民间,政治和生活,制度和社会的描绘兼具考据感和烟火气,像一副立体的《清明上河图》,趣味十足。《清平乐》让人看见了张开宙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导演的追求,很多网友批评他在掉书袋,在自娱自乐,嘲讽这是一部自诩文人看的作品,但在大部分观众习惯于接受不动脑筋看爽剧的当下,也应该给这样的“慢”剧一些空间。
作为历史正剧的经典之作,《康熙王朝》前几集也是类似的感觉,不少篇幅在讲小皇子生天花的事情,按照现在一些观众的标准,全然是无用拖沓,直接从康熙登基智斗鳌拜开始拍多刺激多有张力,但如果没有这样的铺垫,观众就品味不到这部剧的真正滋味,孝庄太后、苏麻喇姑等人物的形象也立不起来,在时间的冲刷下,《康熙王朝》早就和那些所谓的快节奏爽剧一起被观众迅速遗忘了,成不了所谓的经典。
《我是余欢水》好像是拿错了剧本,不同与《清平乐》的慢与考究,这部剧12集长度把家庭、夫妻、朋友、职场、学校、媒体全都黑了个遍,如此大的信息量放在如此短的剧集里,节奏之快可以想象。
这是一部主打小人物“逆袭”的幽默喜剧,一个平谈无奇、唯唯诺诺的失意中年男人余欢水和多数普通人一样,渐渐沦为了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在社会的大齿轮上成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生活窝囊、妻儿嫌弃、工作平庸、业绩不佳、上司无情、老父吸血、朋友赖账、邻里不睦......在现实世界里,万千家庭里的万千个余欢水,就是这样式的活着。他们是我们的父辈,或是未来的我们自己。
《我是余欢水》一开头,运用连续的快节奏生活化的片段,将一个个小事连接起来,勾起普通人对人到中年余欢水一地鸡毛生活的共鸣,节奏快、尺度大、刀法准,《我是余欢水》与后疫情时代堪称绝配,在四月为观众找到了社会情绪的出口。如果一直继续下去,将中年社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机进行高度提炼的《我是余欢水》,不失为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但渐渐的,为了追求情感的冲突和情节的反转,这部剧迅速滑入国产爽剧常用的套路去了,有点虎头蛇尾,让人惋惜。
由于误诊为癌症,余欢水小心翼翼忍受命运强奸的那点耐心被彻底击垮,一贯的生活态度也开始动摇,“要钱没有,命给你们。”时日无多的余欢水开始光脚不怕穿鞋的,对生命发起了最后的反抗:装修扰民的邻居家,他砸了。兄弟欠的钱,他连本带息要回来了。耀武扬威的徒弟,他怼了。领导的疾言厉色,他不怕了。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打了……余欢水改变了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这个世界也转变了对他的待遇,一个唯唯诺诺、四处受气的社畜,一下子逆转了人生。余欢水的逆袭像极了魏璎珞的升级打怪,而在开播前,正午阳光给这部剧贴上的宣传标签也是“社畜逆袭”,这种悲中带喜的黑色幽默稀释了旧式现实主义题材剧一贯的说教,看着真刺激过瘾,但却和前面的现实主义形成了断裂,让它最终沦为了平庸的“逆袭爽剧”。
前面几集的《我是余欢水》很现实很深刻,看起来是喜剧,但其实是悲剧。它的喜感,都带着生活里真实的无奈,让普通人看完内心为之一惧,余欢水的一地鸡毛,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生活现实的总结和集合。假如这真是现实主义作品,结局就应该以余欢水的沉沦而告终了,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余欢水要有更多的戏剧冲突,要更爽,结果编剧用力过猛,整部剧就开始向着荒诞喜剧的路子去了。这部剧本来人设不悬浮,却在如何解决中年危机的问题上悬浮了、失真了。
这几年,从宫廷剧到刑侦剧,再到玄幻剧,不少强调情节反转、快节奏的剧集纷纷被贴上了“爽剧”的标签。在前期基本上是一集消灭一个敌人的《延禧攻略》没有任何悬念成为近年爽剧的硬核代表,身兼“斗战胜佛”和“玛丽苏”两套人设的魏璎珞也成了很多国剧角色的固定模板。
事实上,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爽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如果说“玛丽苏”承载着女频网文中女性关于爱情的完美希冀想象,那么,一路开挂、升级打怪式的“爽文”则是男频网文中的主流类型。
在文字向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爽文”打破了男频网文的界限,成为男女观众都喜欢的套路,不久前大热的《庆余年》和韩剧《梨泰院class》均是爽剧风格,无论是一路过关斩将干掉终极大BOSS的范闲,还是白手起家,霸气创业,一路开挂最终逆袭复仇的朴世路,其实都是魏璎珞式的轨迹。说到底,爽剧其实是就是白日梦的一种另类诠释,普通人总要被不顺遂的职场、忍气吞声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的重压所累,在看剧时,大多数人希望能逃离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寻找不可多得的安全感。爆款,往往来自充当社会减压阀的那个出口。也就是说,爽剧,往往是拍给那些生活中不那么爽的人看的。
对于爽剧,主流舆论的观点是,这是一剂充满意淫的麻醉剂,让人分不清现实和爽剧世界中的区别,最终降低人的现实感,其实,这样的指责大可不必,影视剧本来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教科书,只要没有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让观众在娱乐中得到一丝放松和慰藉,暂时不必面对现实世界里那一地鸡毛,何罪之有?当然,爽剧无罪并不代表爽就是判断一部剧好坏的唯一标准,市场需要提供爽剧给观众进行“心理按摩”,但也不应该排斥、指责那些不急不躁、古典考究的慢剧,健康的市场,总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以让人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