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热
指医生察知
《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原多气而少血,今虚劳之人,真阴不足,则涌泉渐干涸,故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此水不制火之故也。”
五心烦热为病症名[6]。
指
心中烦热
伴两手
足心有发热
感觉[6]。
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6]。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6]。
《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在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
《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为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
《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
等方[6]。
银柴胡5g、胡黄连3g 秦艽3g、
银柴胡5g、胡黄连3g 秦艽3g、
鳖甲3g、 地骨皮3g 青蒿3g、
知母3g、 甘草2g[4]
银柴胡1钱5分,胡黄连1钱,秦艽1钱,鳖甲(醋炙)1钱,地骨皮1钱,青蒿1钱,知母1钱,甘草5分。
4.2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方之清骨散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效。主治虚劳骨蒸劳热证。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4]
4.5 临床运用
清骨散是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5.1 加减法
若肺结核干咳无痰或少痰者,可加百合、麦冬、川贝母、百部等以滋阴润肺止咳;咯血者可加白及、阿胶、仙鹤草等以养血凉血止血;伴气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可加黄芪、太子参等以益气补虚;脾虚食少,大便稀溏者,可去胡黄连、知母,加山药、莲子肉、扁豆等以健脾渗湿。[4]若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生地以养阴益血;咳嗽多着,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以养阴润肺止咳。[5]
4.5.2 使用禁忌
4.6 现代适应证
清骨散可用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属阴虚内热者[5]。
清骨散
5.1 处方
5.2 制法
上药哎咀。
5.3 功能主治
清骨散
10.2 组成
10.3 主治
《镐京直指》方之清骨散主治骨蒸。
相关条目:
组成
升麻1两,赤芍药1两,人参(洗)1两,桔梗(去芦)1两,干葛1两,甘草(生用)半两。
3.3 功能主治
3.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升麻散
4.1 组成
4.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煎服[1]。
4.4 功能主治
[返回]5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升麻散
5.1 处方
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药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
5.2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5.3 功能主治
5.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5.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
[返回]6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6.1 处方
6.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6.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患处,良久漱去。若痛甚,用沸汤调药6克,乘热盥漱,涎出立愈。
6.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返回]7 《赤水玄珠》卷三方之升麻散
7.1 处方
功能主治
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7.4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三
[返回]8 《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升麻散
8.1 组成
川升麻1两,射干1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通半两(锉),赤芍药半两,络石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炙),川芒消1两,黄芩3分。
8.2 主治
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8.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9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9.1 组成
川升麻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芩3分,犀角屑半两,射干1两,黄连3分(去须),地骨皮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9.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伤寒1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发汗吐下之后,毒气不解,身重背强烦闷,狂言,或走或见鬼神,面赤斑斑,状如锦文,咽喉痛,及下脓血。
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9.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0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升麻散
10.1 组成
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玄参1两,秦艽(去苗)1两,子芩1两,柴胡(去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10.2 主治
1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1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升麻散
11.1 组成
川升麻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地骨皮1两,黄芩1两,大青1两。
11.2 主治
1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升麻散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更煎1-2沸,不拘时候,分为2服。
1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升麻散
13.1 组成
川升麻1两,白蔹3分,玄参3分,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漏芦3分,射干3分,木香3分,犀角屑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耆3分(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风热在脾胃,唇生肿核,结聚不散。
1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4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升麻散
14.1 组成
川升麻2两,乌梅肉10枚(微炒),黄芩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药1两,栀子仁1两,黄连1两(去须),栝楼根1两,甘草1两(生锉)。
1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升麻散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闷,四肢拘急,口舌生疮。
1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5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方之升麻散
15.1 组成
川升麻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1分,黄芩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
1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咽喉闭塞,疼痛口噤。
1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温即灌之。
组成
川升麻2两,麦门冬2两(去心),射干1两,羚羊角屑1两,赤芍药2两,芦根3两(锉)。
21.2 主治
2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1.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22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升麻散
22.1 组成
川升麻1两,射干1两,犀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小豆1合(炒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葳蕤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22.2 主治
2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22.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23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升麻散
23.1 组成
川升麻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地榆半两(锉),当归3分,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3.2 主治
2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3.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24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升麻散
24.1 组成
川升麻半两,朱砂3分(细研如粉),犀角屑3分,茯神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龙胆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3分(去心,焙),寒水石3分,天竺黄3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
2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心风热狂言,神思不定,口干烦闷。
2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入研了药,都研令匀。每服1钱,食后以薄荷汤调下。
2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25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方之升麻散
25.1 组成
川升麻3分,知母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石膏1两半,葛根1两(锉)。
2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时气下后,烦渴不止。
升麻散
27.1 组成
27.2 主治
升麻散
30.1 组成
30.2 主治
《医方类聚》卷六引《五脏六腑图》方之升麻散主治肝有病,惛惛饶睡,眼膜膜视物不明,飞蝇上下,胬肉漫睛,或生晕映,冷泪下,两角赤痒。
3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暖浆水调下,1日2次。
升麻散
35.1 组成
升麻半两,山栀子仁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黄芩(去黑心)2两,龙齿(捣研)2两,干姜(炮)半两。
35.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升麻散主治目昏,下泪赤痒。
3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米饮调下,1日3次。
3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36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升麻散
36.1 组成
36.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升麻散主治风邪客于睑肤,其皮垂缓,下覆睛轮,眼闭难开。
升麻散
37.1 组成
升麻2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半两,白芷半两,芎3分,藁本(去苗土)3分,麝香(研)1分,甘草(炙,锉)半两,木香1分,细辛(去苗叶)1分。
37.2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方之升麻散功在生肌长龈。主治口臭。
3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敷齿根下,甚者绵裹1钱,含化咽律。
37.4 制备方法
上为散,研细。
[返回]38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升麻散
38.1 组成
38.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升麻散主治牙齿历蠢,齿根黯黑。
3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3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39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升麻散
39.1 升麻散的别名
39.2 组成
升麻1两,当归(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藁本(去苗土)1两,甘草(炙,锉)1两,白芷1两,细辛1两,芎1两,地骨皮1两,独活1两。
39.3 主治
39.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5钱,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
3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9.6 附注
地骨皮散(《普济方》卷六十七引《十便良方》)。方中白芷用量原缺。
[返回]40 《诚书》卷六方之升麻散
40.1 组成
川升麻1分,木通1分,络石叶(炒)1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犀角1分,川朴消3分,石膏3分。
40.2 主治
《诚书》卷六方之升麻散主治咽喉肿塞。
4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41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经验良方》之升麻散
41.1 组成
升麻半两,地黄半两,川芎半两,地骨皮半两,槐子半两,细辛半两,鬼角半两,白芷半两,川椒2钱半。
41.2 主治
4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以药少许揩牙。有涎吐出,用盐灌漱。
4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返回]42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42.1 升麻散的别名
升麻汤
42.2 组成
山栀子、柴胡、黄芩、赤芍药、甘草、升麻、干葛。
42.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发痘出后,一向作热。
42.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薄荷汤同煎服。
42.5 附注
升麻汤(《普济方》卷四○三)。
[返回]43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方之升麻散
43.1 组成
川升麻半两,玄参半两,川芎半两,生地黄(洗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大黄3钱,黄连3钱,净黄芩3钱,甘草(焙)3钱。
43.2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心脾有热,口舌破裂生疮。
4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煎,食后服。
43.4 附注
[返回]44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升麻散
44.1 组成
升麻1两半,防风(去叉)3分,藁本(去苗土)半两,白芷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地骨皮1分,木香1分,甘松(去土)1分,丁香1分,露蜂房(微炙)3分,沉香1分,柳枝心(切,炒)1面。
44.2 主治
4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以1钱匕,贴患处齿龈上,咽津。以愈为度。
44.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4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升麻散
45.1 组成
升麻(锉)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00枚。
45.2 主治
4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取快利便止。
45.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6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之升麻散
46.1 升麻散的别名
升麻汤
46.2 组成
升麻半两。
46.3 功效主治
46.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及夜卧温水调下。服半月后,一切毒药入口,即便吐出。
4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6.6 附注
升麻汤(《普济方》卷二五一)。
[返回]47 《妇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升麻散
47.1 组成
升麻1两,黄芩1两,人参1两,麦门冬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茯神1两,瓜蒌根1两,犀角屑1两,知母半两,甘草半两。
47.2 主治
4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返回]48 《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升麻散
48.1 组成
升麻半两,黄连半两。
48.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口疮。
4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干掺之。
4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49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升麻散
49.1 组成
川升麻1两,柴胡1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知母半两,石膏3两,大青2分,栀子仁2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49.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妊娠伤寒,百节疼痛,壮热心躁。
4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49.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0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升麻散
50.1 组成
川升麻3分,连翘1两,玄参3分,赤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射干半两,生干地黄3分,瞿麦1两。
50.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吹奶及乳痈肿痛。
5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50.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升麻散
51.1 组成
川升麻1两,玄参1两半,桑根白皮3两(锉),赤芍药1两,白芷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马蹄3分(烧灰),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朴消2两。
51.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妇人乳,初觉肿妨疼痛,及欲成痈结。
5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51.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散
52.1 组成
5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时气,头痛壮热。
5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得微汗为效。
5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3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升麻散
53.1 升麻散的别名
53.2 组成
川升麻1两,栝楼根1两半,赤茯苓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桑根白皮2两(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53.3 主治
53.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1日3-4次。
5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3.6 附注
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返回]54 《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太平圣惠方》之升麻散
54.1 组成
川升麻1两,黄耆(锉)1两,犀角屑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玄参1两,川芒消半两。
54.2 主治
《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太平圣惠方》之升麻散主治肝膈中风热,眼生丁翳。
5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令匀,每于食后温服。
5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54.5 用药禁忌
忌炙煿、热面。
[返回]55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方之升麻散
55.1 组成
川升麻1两,独活1两,犀角屑半两。
5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鬼击之病,卒胸胁腹内(疒丂)急切痛,状如刀刺,不可即按,或即吐血下血,或鼻中出血。
5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5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56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升麻散
56.1 组成
川升麻1两,连翘2两,玄参1两,败酱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虎杖1两,紫葛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
56.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瘰疬结聚,颗块成疮,上攻头项疼痛。
56.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红雪1钱,不拘时候温服。
56.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7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升麻散
57.1 组成
川升麻半两,黄耆(锉)半两,玄参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犀角屑1分,防风(去芦头)1分,蕤仁(汤浸,去皮)1分。
57.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眼胎赤,风毒所致肿痛。
5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量儿大小,分减温服,1日3-4次。
57.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8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升麻散
58.1 组成
白芷2钱,当归2钱,熟半夏2钱,白茯苓2钱,苍术1两,干葛1两,升麻1两,桔梗1两,枳壳5钱,大黄5钱(蒸),白芍药7钱,陈皮1两半,甘草1两半。
58.2 主治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升麻散主治厉风。
5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生姜、灯草煎服。
[返回]59 《袖珍小儿》卷七方之升麻散
59.1 组成
59.2 主治
《袖珍小儿》卷七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五种丹毒。
5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入蜜少许,调下1匙。
5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60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升麻散
60.1 组成
升麻2钱,人参2钱,桔梗2钱,赤芍药2钱,干姜2钱,甘草2钱。
60.2 主治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6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至1钟,食远服。
60.4 制备方法
上作1服。
[返回]61 《赤水玄珠》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61.1 组成
升麻、独活、苍术、牡丹皮各等分。
61.2 主治
《赤水玄珠》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脚气。
6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酒煎,空心服。
61.4 加减
如痛者,加麝香。
[返回]62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方之升麻散
62.1 组成
62.2 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方之升麻散主治上爿牙疼。
6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6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63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升麻散
63.1 组成
川升麻3分,犀角屑半两,木通3分(锉),黄芩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生干地黄1两,玄参3分,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葛根半两(锉),芦根3分(锉)。
6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升麻散主治发背,及乳痈壅毒,热渴疼痛。
6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100粒,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63.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64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升麻散
64.1 组成
川升麻1两,茜根1两(锉),犀角屑1两,桔梗1两(去芦头),黄柏1两(锉),黄芩1两,地榆1两半(锉),蘘荷根1两半。
64.2 主治
6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6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6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升麻散
65.1 组成
川升麻1两,钩藤1两,使君子1两,子芩1两,石膏2两,龙齿2两,朴消1两,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6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热过,迷闷发痫。
6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65.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66 参考资料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返回]相关文献
清胃散合导赤散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摘要:清热;当归养血活血,对于溃疡有养血生肌之良效;升麻散火解毒,合黄连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导
升麻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摘要: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2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
五心烦热摘要: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
升麻摘要:升麻 升麻 RhizomaCimicifugaeFoetidae (英) ShunkBugban
口糜摘要:口糜,宜移热汤、柴胡地骨皮汤;心脾有热口糜,宜升麻散;三焦火盛口糜,宜回春凉膈散;中焦不足虚火上泛
颜德馨擅用升麻治杂证摘要:升麻气甘味苦,性微寒,功擅升阳解毒。颜德馨教授在临床中常用升麻调畅气机,治疗多种疑难病证。颜老认为,
相肝脏病法摘要:下飞动。努肉长上眼睛,或者产生光圈晕映。流冷眼泪,眼角赤痒,应该服用升麻散之类的药剂。作者:丘处机
相关条目:
处方
5 千金竹叶汤的用法用量
相关条目:
主治
处方
茯苓4两,桂心2两,大枣20个,紫石英1两,甘草2两,人参1两,赤小豆14枚,麦门冬3两。
3.2 功能主治
茯苓补心汤
3.1 处方
茯苓4两,桂心2两,大枣20个,紫石英1两,甘草2两,人参1两,赤小豆14枚,麦门冬3两。
3.2 功能主治
3.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3.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人参、茯苓补手少阴气分;石英、桂心补手少阴血分;甘草、大枣乃参、苓之匡佐;麦门冬、赤小豆乃英、桂之报使,并开泄心包旺气,以疗喉舌诸疾;石英兼行足厥明,而主妇人崩中,以其能温经散结也。
3.5 摘录
《千金》卷十三
[返回]4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茯苓补心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孕妇虚热。
4.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返回]5 《医统》卷七十引《局方》:茯苓补心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茯苓补心汤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枣子1个,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8.5 加减
感冒风寒,头目昏重,鼻流清涕,加川芎半两煎服;疝气初发,必先憎寒壮热,甚者呕逆恶心,加木香半两服之,2日寒热必退;或阴(疒颓)尚肿,牵引作楚,再于此药,每服加灯心20茎煎,下青木香。
茯苓补心汤
9.2 组成
白茯苓3分,人参3分,前胡3分,半夏(汤洗7次,去滑)3分,川芎3分,橘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紫苏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半两,当归1两3分,白芍药2两,熟地黄1两半。
9.3 主治
心虚寒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寒,恍惚喜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渴,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冷汗出,善忘,恐走,及治妇人怀孕,恶阻吐呕,眩晕,四肢怠惰,全不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