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热

手足心热为症状[1]。见《丹溪心法·发热》。

指医生察知

病人手心足心发热,或病人自觉手、足心发热的表现[2]

多由阴虚而生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1]

参见手心热掌中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手心热为症状名[3]。指两手掌心中有发热感觉[3]

一名掌中热[3]。又为劳倦内伤及五心烦热的症状之一[3]

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

掌中热为症状名[4]。指两手掌中有发热感觉[4]。常与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相关[4]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主,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一名手心热[4]

足下热为症状名[5]。指两足及足心有发热感觉[5]。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多因肾虚所致[5]

《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澄按:足少阴其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原多气而少血,今虚劳之人,真阴不足,则涌泉渐干涸,故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此水不制火之故也。”

五心烦热为病症名[6]

心中烦热

伴两手

足心有发热

[6]

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6]。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6]

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

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

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

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

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

等方[6]

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6]

清骨散

银柴胡5g、胡黄连3g     秦艽3g、

银柴胡5g、胡黄连3g     秦艽3g、

鳖甲3g、    地骨皮3g     青蒿3g、

知母3g、    甘草2g[4]

银柴胡1钱5分,胡黄连1钱,秦艽1钱,鳖甲(醋炙)1钱,地骨皮1钱,青蒿1钱,知母1钱,甘草5分。

4.2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方之清骨散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效。主治虚劳骨蒸劳热证。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4]

清骨散具有滋阴清虚热的功效,用以治疗阴虚内热[

4.5 临床运用

清骨散是治疗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5.1 加减法

肺结核干咳无痰或少痰者,可加百合麦冬川贝母百部等以滋阴润肺止咳咯血者可加白及阿胶仙鹤草等以养血凉血止血;伴气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可加黄芪太子参等以益气补虚;脾虚食少,大便稀溏者,可去胡黄连、知母,加山药莲子肉扁豆等以健脾渗湿[4]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生地以养阴益血;咳嗽多着,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以养阴润肺止咳。[5]

4.5.2 使用禁忌

实证发热者禁用清骨散[4]

4.6 现代适应证

清骨散可用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属阴虚内热者[5]

清骨散

5.1 处方

北柴胡 生地黄各60克 人参 防风 熟地黄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黄连15克 薄荷叶23克

5.2 制法

上药哎咀。

5.3 功能主治

永类钤方》卷十三方之清骨散主治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清骨散

10.2 组成

首乌4钱,鳖甲胶2钱(冲),银胡1钱半,艽苏1钱半,地骨皮3钱,青蒿梗8分,炙知母1钱半,多甘草5分,扁石斛3钱。

10.3 主治

《镐京直指》方之清骨散主治骨蒸。

相关条目:

柴胡清骨散

前胡散

中医内伤热病学说

血清骨R-羟基谷氨酸蛋白

瘰疬·阴虚火旺证

红蝴蝶疮·阴虚内热证

乳痨·阴虚痰热证

血瘀化热

血清骨钙素

方剂

>>更多相关词条

升麻散

组成

升麻赤芍药人参桔梗葛根各一两,生甘草半两[1]

升麻1两,赤芍药1两,人参(洗)1两,桔梗(去芦)1两,干葛1两,甘草(生用)半两。

3.3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五方之升麻散主治膈上壅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1]

3.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1]

(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升麻散

4.1 组成

升麻、黄芩、炒大黄朴硝各一分,麦门冬、葛根各三分[1]

4.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煎服[1]

4.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丹毒,遍身壮热烦渴者[1]

[返回]5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升麻散

5.1 处方

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药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

5.2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5.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升麻散主治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心胸烦躁,背膊壅闷,不思饮食。

5.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5.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十

[返回]6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6.1 处方

升麻 细辛(去叶、土)荜茇 胡椒 川芎 川椒 甘松(洗去土)香白芷等分

6.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风虫牙痛齿根动摇。

6.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掺患处,良久漱去。若痛甚,用沸汤调药6克,乘热盥漱,涎出立愈。

6.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返回]7 《赤水玄珠》卷三方之升麻散

7.1 处方

升麻45克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3克 甘草1.5克 姜1片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三方之升麻散主治上膈热壅,口舌生疮。

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7.4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三

[返回]8 《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升麻散

8.1 组成

川升麻1两,射干1两,羚羊角屑半两,木通半两(锉),赤芍药半两,络石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炙),川芒消1两,黄芩3分。

8.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升麻散主治脾实热喉中肿痛,热塞不通。

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8.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9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9.1 组成

川升麻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芩3分,犀角屑半两,射干1两,黄连3分(去须),地骨皮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9.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伤寒1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发汗吐下之后,毒气不解,身重背强烦闷,狂言,或走或见鬼神,面赤斑斑,状如锦文,咽喉痛,及下脓血。

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9.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0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升麻散

10.1 组成

川升麻1两,犀角屑1两,玄参1两,秦艽(去苗)1两,子芩1两,柴胡(去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10.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升麻散主治时气表里不解,热毒在脏,致发斑疮。

1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1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升麻散

11.1 组成

川升麻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地骨皮1两,黄芩1两,大青1两。

11.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升麻散主治伤寒5日,阳气攻胃,大肠结涩,但通体热,面如桃花皮肤干燥,无润泽,口干渴。

1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升麻散

12.1 组成

栀子仁3分,川升麻3分,黄芩1两,石膏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1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升麻散主治坏伤寒,经数日未解,潮热时时,烦躁面赤。

1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更煎1-2沸,不拘时候,分为2服。

1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升麻散

13.1 组成

川升麻1两,白蔹3分,玄参3分,木通3分(锉),羚羊角屑3分,漏芦3分,射干3分,木香3分,犀角屑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耆3分(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风热在脾胃,唇生肿核,结聚不散。

1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4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升麻散

14.1 组成

川升麻2两,乌梅肉10枚(微炒),黄芩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药1两,栀子仁1两,黄连1两(去须),栝楼根1两,甘草1两(生锉)。

1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升麻散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闷,四肢拘急,口舌生疮。

1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15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方之升麻散

15.1 组成

川升麻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1分,黄芩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

1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咽喉闭塞,疼痛口噤

1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温即灌之。

组成

川升麻2两,麦门冬2两(去心),射干1两,羚羊角屑1两,赤芍药2两,芦根3两(锉)。

21.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升麻散主治虚劳,口舌干燥。

2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1.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22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升麻散

22.1 组成

川升麻1两,射干1两,犀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小豆1合(炒熟),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葳蕤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2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脉极,风热邪气感于心,面色赤,无润泽,唇口干焦。

2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22.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23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升麻散

23.1 组成

川升麻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地榆半两(锉),当归3分,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升麻散主治热病,毒气攻肠胃,大便或时泻血,烦闷妄语

2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23.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24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升麻散

24.1 组成

川升麻半两,朱砂3分(细研如粉),犀角屑3分,茯神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龙胆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3分(去心,焙),寒水石3分,天竺黄3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

2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心风热狂言,神思不定,口干烦闷。

2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入研了药,都研令匀。每服1钱,食后以薄荷汤调下。

2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25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方之升麻散

25.1 组成

川升麻3分,知母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石膏1两半,葛根1两(锉)。

2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时气下后,烦渴不止。

升麻散

27.1 组成

吴茱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两,升麻2两,橘皮2两,乌梅14枚。

27.2 主治

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八方之升麻散主治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升麻散

30.1 组成

升麻8分,栀子10分,决明子10分,苦瓠5分,车前子10分,黄芩8分,茺蔚子8分,干姜10分,龙胆5分。

30.2 主治

《医方类聚》卷六引《五脏六腑图》方之升麻散主治肝有病,惛惛饶睡,眼膜膜视物不明,飞蝇上下,胬肉漫睛,或生晕映,冷泪下,两角赤痒。

3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暖浆水调下,1日2次。

升麻散

35.1 组成

升麻半两,山栀子仁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黄芩(去黑心)2两,龙齿(捣研)2两,干姜(炮)半两。

35.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升麻散主治目昏,下泪赤痒。

3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米饮调下,1日3次。

3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36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升麻散

36.1 组成

升麻3分,山茱萸3分,甘菊花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蔓荆实(去白皮)1两,山芋1两,防风(去叉)1两。

36.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升麻散主治风邪客于睑肤,其皮垂缓,下覆睛轮,眼闭难开。

升麻散

37.1 组成

升麻2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半两,白芷半两,芎3分,藁本(去苗土)3分,麝香(研)1分,甘草(炙,锉)半两,木香1分,细辛(去苗叶)1分。

37.2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方之升麻散功在生肌长龈。主治口臭

3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钱匕,敷齿根下,甚者绵裹1钱,含化咽律。

37.4 制备方法

上为散,研细。

[返回]38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升麻散

38.1 组成

升麻半两,槐枝灰半两,白附子(炮)1分,蜜陀僧(煅)1分,露蜂房1分。

38.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方之升麻散主治牙齿历蠢,齿根黯黑。

3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地黄汁1合和匀,阴干,每用揩齿

3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39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升麻散

39.1 升麻散的别名

地骨皮散

39.2 组成

升麻1两,当归(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藁本(去苗土)1两,甘草(炙,锉)1两,白芷1两,细辛1两,芎1两,地骨皮1两,独活1两。

39.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升麻散主治风疳,虫蚀齿痛

39.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5钱,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

3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9.6 附注

地骨皮散(《普济方》卷六十七引《十便良方》)。方中白芷用量原缺。

[返回]40 《诚书》卷六方之升麻散

40.1 组成

川升麻1分,木通1分,络石叶(炒)1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犀角1分,川朴消3分,石膏3分。

40.2 主治

《诚书》卷六方之升麻散主治咽喉肿塞。

4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41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经验良方》之升麻散

41.1 组成

升麻半两,地黄半两,川芎半两,地骨皮半两,槐子半两,细辛半两,鬼角半两,白芷半两,川椒2钱半。

41.2 主治

《普济方》卷六十五引《经验良方》之升麻散主治牙疼腮肿

4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以药少许揩牙。有涎吐出,用盐灌漱。

4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返回]42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42.1 升麻散的别名

升麻汤

42.2 组成

山栀子、柴胡、黄芩、赤芍药、甘草、升麻、干葛。

42.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发痘出后,一向作热。

42.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薄荷汤同煎服。

42.5 附注

升麻汤(《普济方》卷四○三)。

[返回]43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方之升麻散

43.1 组成

川升麻半两,玄参半两,川芎半两,生地黄(洗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大黄3钱,黄连3钱,净黄芩3钱,甘草(焙)3钱。

43.2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心脾有热,口舌破裂生疮。

4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煎,食后服。

43.4 附注

本方方名,《医部全录》引作“升麻煎”;《幼科证治大全》引作“升麻汤”。

[返回]44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升麻散

44.1 组成

升麻1两半,防风(去叉)3分,藁本(去苗土)半两,白芷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地骨皮1分,木香1分,甘松(去土)1分,丁香1分,露蜂房(微炙)3分,沉香1分,柳枝心(切,炒)1面。

44.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升麻散主治牙齿宣露,龈肉腐烂

4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以1钱匕,贴患处齿龈上,咽津。以愈为度。

44.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4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升麻散

45.1 组成

升麻(锉)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00枚。

45.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发背,初欲发肿。

4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取快利便止。

45.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6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之升麻散

46.1 升麻散的别名

升麻汤

46.2 组成

升麻半两。

46.3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方之升麻散功在吐药毒。主治中药毒

46.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及夜卧温水调下。服半月后,一切毒药入口,即便吐出。

4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46.6 附注

升麻汤(《普济方》卷二五一)。

[返回]47 《妇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升麻散

47.1 组成

升麻1两,黄芩1两,人参1两,麦门冬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茯神1两,瓜蒌根1两,犀角屑1两,知母半两,甘草半两。

47.2 主治

妇人良方》卷十三方之升麻散主治妊娠壅热,心神烦躁,口干渴逆。

4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返回]48 《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升麻散

48.1 组成

升麻半两,黄连半两。

48.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口疮

4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干掺之。

4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49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升麻散

49.1 组成

川升麻1两,柴胡1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知母半两,石膏3两,大青2分,栀子仁2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49.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妊娠伤寒,百节疼痛,壮热心躁。

4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49.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0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升麻散

50.1 组成

川升麻3分,连翘1两,玄参3分,赤芍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射干半两,生干地黄3分,瞿麦1两。

50.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吹奶及乳痈肿痛。

5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50.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1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升麻散

51.1 组成

川升麻1两,玄参1两半,桑根白皮3两(锉),赤芍药1两,白芷3分,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马蹄3分(烧灰),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朴消2两。

51.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妇人乳,初觉肿妨疼痛,及欲成痈结。

5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51.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散

52.1 组成

川升麻半两,赤芍药半两,石膏半两(细研),麻黄半两(去根节),贝齿1两(枚),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5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时气,头痛壮热。

5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得微汗为效。

52.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3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升麻散

53.1 升麻散的别名

茯苓散

53.2 组成

川升麻1两,栝楼根1两半,赤茯苓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桑根白皮2两(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53.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方之升麻散主治消渴后成水病,面目身体浮肿

53.4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1日3-4次。

5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53.6 附注

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返回]54 《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太平圣惠方》之升麻散

54.1 组成

川升麻1两,黄耆(锉)1两,犀角屑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玄参1两,川芒消半两。

54.2 主治

《医方类聚》卷六十六引《太平圣惠方》之升麻散主治肝膈中风热,眼生丁翳。

5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令匀,每于食后温服。

5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54.5 用药禁忌

忌炙煿、热面。

[返回]55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方之升麻散

55.1 组成

川升麻1两,独活1两,犀角屑半两。

5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鬼击之病,卒胸胁腹内(疒丂)急切痛,状如刀刺,不可即按,或即吐血下血,或鼻中出血。

5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5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56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升麻散

56.1 组成

川升麻1两,连翘2两,玄参1两,败酱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虎杖1两,紫葛1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

56.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方之升麻散主治瘰疬结聚,颗块成疮,上攻头项疼痛。

56.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红雪1钱,不拘时候温服。

56.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57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升麻散

57.1 组成

川升麻半两,黄耆(锉)半两,玄参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犀角屑1分,防风(去芦头)1分,蕤仁(汤浸,去皮)1分。

57.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眼胎赤,风毒所致肿痛。

57.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量儿大小,分减温服,1日3-4次。

57.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返回]58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升麻散

58.1 组成

白芷2钱,当归2钱,熟半夏2钱,白茯苓2钱,苍术1两,干葛1两,升麻1两,桔梗1两,枳壳5钱,大黄5钱(蒸),白芍药7钱,陈皮1两半,甘草1两半。

58.2 主治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升麻散主治厉风。

58.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生姜、灯草煎服。

[返回]59 《袖珍小儿》卷七方之升麻散

59.1 组成

升麻、郁金、桔梗、甘草、干葛、天花粉各等分。

59.2 主治

《袖珍小儿》卷七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五种丹毒

59.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入蜜少许,调下1匙。

5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60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升麻散

60.1 组成

升麻2钱,人参2钱,桔梗2钱,赤芍药2钱,干姜2钱,甘草2钱。

60.2 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上焦蕴热,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60.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至1钟,食远服。

60.4 制备方法

上作1服。

[返回]61 《赤水玄珠》卷十一方之升麻散

61.1 组成

升麻、独活、苍术、牡丹皮各等分。

61.2 主治

《赤水玄珠》卷十一方之升麻散主治脚气

61.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酒煎,空心服。

61.4 加减

如痛者,加麝香。

[返回]62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方之升麻散

62.1 组成

细辛(倍)、黄柏、知母、防己、黄连、升麻、白芷、蔓荆子牛蒡子、薄荷。

62.2 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方之升麻散主治上爿牙疼。

62.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薄荷汤调服,及搽牙龈;或煎服亦可。

6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63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升麻散

63.1 组成

川升麻3分,犀角屑半两,木通3分(锉),黄芩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生干地黄1两,玄参3分,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葛根半两(锉),芦根3分(锉)。

6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升麻散主治发背,及乳痈壅毒,热渴疼痛。

63.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100粒,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63.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64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升麻散

64.1 组成

川升麻1两,茜根1两(锉),犀角屑1两,桔梗1两(去芦头),黄柏1两(锉),黄芩1两,地榆1两半(锉),蘘荷根1两半。

6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升麻散主治蛊注痢,下血如鹅鸭肝,心中烦闷,不欲饮食。

64.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6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返回]6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升麻散

65.1 组成

川升麻1两,钩藤1两,使君子1两,子芩1两,石膏2两,龙齿2两,朴消1两,柴胡3分(去苗),赤芍药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6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升麻散主治小儿热过,迷闷发痫。

65.3 升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65.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返回]66 参考资料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返回]相关文献

清胃散合导赤散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摘要:清热;当归养血活血,对于溃疡有养血生肌之良效;升麻散火解毒,合黄连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导

升麻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摘要: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hera2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

五心烦热摘要: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

升麻摘要:升麻  升麻 RhizomaCimicifugaeFoetidae  (英) ShunkBugban

口糜摘要:口糜,宜移热汤、柴胡地骨皮汤;心脾有热口糜,宜升麻散;三焦火盛口糜,宜回春凉膈散;中焦不足虚火上泛

颜德馨擅用升麻治杂证摘要:升麻气甘味苦,性微寒,功擅升阳解毒。颜德馨教授在临床中常用升麻调畅气机,治疗多种疑难病证。颜老认为,

相肝脏病法摘要:下飞动。努肉长上眼睛,或者产生光圈晕映。流冷眼泪,眼角赤痒,应该服用升麻散之类的药剂。作者:丘处机

>> 查看更多文献

相关条目:

升麻散

揩齿升麻散

白牙药升麻散

升麻散火汤

连翘升麻散

角蒿升麻散

升麻散毒汤

七物升麻汤

蘘荷散

栀子升麻汤

泻脾升麻散

>>更多相关词条

千金竹叶汤

千金竹叶汤为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方记载的竹叶汤[1]

处方

竹叶小麦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三两

茯苓黄芩麦门冬各二两,人参一两半

生姜五两,天花粉半夏甘草各一两

5 千金竹叶汤的用法用量

先煎竹叶、小麦去滓,内诸药再煎,分三次服,老幼分五次服[2]

主治五心烦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胸中热

相关条目:

千金竹叶汤

五心烦热

手热

手足心热

手足烦热

手心热

竹叶汤

发热

加味竹叶汤

洗眼竹叶汤

银花竹叶汤

>>更多相关词条

茯苓补心汤

茯苓12克 桂心6克 大枣20枚 紫石英3克

甘草6克 人参6克 赤小豆9克 麦门冬9克

主治

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咽痛舌强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

处方

茯苓4两,桂心2两,大枣20个,紫石英1两,甘草2两,人参1两,赤小豆14枚,麦门冬3两。

3.2 功能主治

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喉咽痛,舌本强,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

茯苓补心汤

3.1 处方

茯苓4两,桂心2两,大枣20个,紫石英1两,甘草2两,人参1两,赤小豆14枚,麦门冬3两。

3.2 功能主治

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喉咽痛,舌本强,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

3.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3.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人参、茯苓补手少阴气分石英、桂心补手少阴血分;甘草、大枣乃参、苓之匡佐;麦门冬、赤小豆乃英、桂之报使,并开泄心包旺气,以疗喉舌诸疾;石英兼行足厥明,而主妇人崩中,以其能温经散结也。

3.5 摘录

《千金》卷十三

[返回]4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茯苓补心汤

4.1 处方

茯苓、紫苏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4.2 功能主治

孕妇虚热

4.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录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返回]5 《医统》卷七十引《局方》:茯苓补心汤

5.1 处方

白茯苓1钱,白茯神1钱,麦门冬1钱,生地黄1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当归1钱,甘草5分。

5.2 功能主治

思虑过多,心神溃乱,烦躁不寐心气邪所吐血

5.3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竹叶灯心,水煎服。

茯苓补心汤

8.2 组成

原书参苏饮3两,局方四物汤1两半。

8.3 主治

男子、妇人虚劳发热,或五心烦热,并治吐血、衄血、便血并妇人下血过多致虚热者。

8.4 茯苓补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枣子1个,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8.5 加减

感冒风寒,头目昏重,鼻流清涕,加川芎半两煎服;疝气初发,必先憎寒壮热,甚者呕逆恶心,加木香半两服之,2日寒热必退;或阴(疒颓)尚肿,牵引作楚,再于此药,每服加灯心20茎煎,下青木香

茯苓补心汤

9.2 组成

白茯苓3分,人参3分,前胡3分,半夏(汤洗7次,去滑)3分,川芎3分,橘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紫苏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半两,当归1两3分,白芍药2两,熟地黄1两半。

9.3 主治

心虚寒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寒恍惚喜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渴,独语不觉,咽喉痛,舌本强,冷汗出,善忘,恐走,及治妇人怀孕,恶阻吐呕,眩晕四肢怠惰,全不纳食。

(0)

相关推荐

  • 甘草散,甘草涂敷方

    <圣济总录>:甘草涂敷方 [处方]甘草(半生半熟)半两,矾石灰半两,人中白半两,密陀僧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反花疮. [用法用量]入童子小便半盏,以微灰火熬,用竹篦搅成膏. ...

  • 治疗目泪出不止的方剂

    苍术(米泔浸3日).熟干地黄各等分.主治:眼目内外翳障.用法用量:每服2钱,先用猪肝4两切开,掺药在内,甑上蒸熟,食后细嚼,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更入蛤粉和匀.<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 方1347

    养阴泻火汤 [方源]:<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组成]:生地12克,丹皮.黄柏各6克,赤芍.茯苓.山药.泽泻.吴茱萸.知母.川牛膝各9克,川芎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 ...

  • 方1350

    清咽利膈汤 [方源]:<喉科紫珍集> [组成]:连翘.生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桔梗.金银花.玄参.甘草.黄莲各3克,大黄.朴硝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 ...

  • 千方百剂:黄芩散

    <圣惠>卷六十二:黄芩散 [处方] 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 ...

  • 方1348

    风热毒肿 大黄散 [处方] 大黄.槟榔.芒消.黄连.黄柏.雄黄.白及.赤小豆.草乌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热毒肿. [用法用量] ,1日3次. [摘录] <诚书>卷十 ...

  • 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阳闭证

    一.羚羊角汤 <医醇剩义>卷四: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6克 龟版24克 生地18克 白芍3克 丹皮4.5克 柴胡3克 薄荷3克 菊花6克 夏枯草4.5克 蝉衣3克 红枣10枚 生石决24克( ...

  • 失眠,手足心热,是怎么回事?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人到中年,失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身体也身不由己往下衰.在门诊经常有因失眠同时伴随各种症状前来就诊的朋友.与朋友们浅谈一下入睡困难,伴有手足发热怎么调理. 一.主症分析: 1. 手足心热: 医圣张仲景在 ...

  • 清骨散加减治手足心热

    [回答] 手足心热可以多喝水,多吃些清热解毒的饮食,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体内有火引起的,也可以吃些去火的药治疗.饮食要清淡点,不要吃油腻,辛辣,油炸等食物,这些饮食容易上火,加重病情.不要熬夜,也可以多 ...

  • 不停盗汗,手足心热,小心!阴虚可以试用女...

    不停盗汗,手足心热,小心!阴虚 可以试用女贞子.旱莲草.益智仁.五倍子等份,打成细粉,用自己唾液调和贴于肚脐,连用一周.

  • 肝肾阴虚: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盗汗,5个办法调理

    肝肾阴虚,会造成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眠.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及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改善调理的时候,会用到清虚热药,因为 ...

  • 手足心热,阴虚咳血患者的食疗验方

    ·百病食疗· "食疗先于药疗,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可以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 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

  • “古经方如何解决后背热手足心热”

    平时不爱吃饭,疲乏无力,不以为然:可手脚心烦躁的发热,特别到了晚上后背发热睡不着,特别遭罪,这个时候你要引起重视了:看似简单的问题,一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到底该怎么办? 而古中医却可以几付汤药解决了. ...

  •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

    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l         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 ...

  • 防疫食疗有什么?如何调理孩子手足心热?如何正确处理热痱?

    图书满减.课程直降特惠   新三星汤,买五送一,再减30  近期疫情紧张,我也时刻关注这方面的最新情况.目前广州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家长必须注意给孩子做好防护,减少外出,最能体现"端午安康& ...

  • 健康术语-手足心热

    解读 手足心热指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该病症名首见于<丹溪心法>第八十八,并指出火郁汤主之.手足心热源于张仲景所著<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虚劳里急,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