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经营陷入困境,给江苏各城市与港口有什么警示?
日照港原董事长杜传志及港口数名高官被纪委带走调查。
2016年日照港务集团亏损近2亿,其中港务经营这一块亏损在5亿以上,再加数百亿的巨额负债,你会想到江苏的二个企业,南通容盛造船及无锡尚德光伏。
日照政府及日照港务集团,已撤换日照港务集团近百名中层干部,同时实行裁员三分之一、职工工资降低20%的整改计划。
如整改成功,它也是日照市的巨额负担,如整改失败,南通容盛重工与无锡尚德光伏的结局。
一个是,海港不是内河港那么简单,不是一般地级市能玩的。
内河港投资小,不需要很多苛刻的条件,但是海港的投资,在惯性作用下,就是个无底洞。
投资150亿,就可以建一个相当规模的内河港(比如徐州的内河港亿吨吞吐,也不过投了一二百亿),但这150亿还不够一个海港建一个30万吨航道的投资。几百万就可以建一个内河港码头,但是海港建码头,多是3万吨以上码头,每个码头均是上亿的投资,一个10万吨码头,至少要5个亿,1个30万吨大型码头,需要30亿,而一个海港,其码头要达到60个以上,才算规模化港口,达到100个码头以上,才算大型海港。海港的集运疏体系投资也是个无底洞,海关、海事、检役等这一块投资也不少。而且需要大量港口人才。
所以海港投资,多靠央资及省资,如果自已搞,简单搞搞,为本地临港产业服务就可以,想打造成腹地型大型海港,想多了,可能早晚会成害。
有人会说,连云港也是个地级市,却能把港搞到现在世界第25位的排名,别的地级市为什么就不能。
原因之一,连云港开始建港口的时候,并不是一般地级市,是中国民国全国为数不多的特别市之一,只不过在本朝落了单。
原因之二,就是上面讲的惯性,港口巨额的投资,开头了,就难放弃,得死保,加大投入,连云港为了这个港口,几十年来,累计投下数千亿,却多只是打造为别的城市或地区服务的平台,连云港自已累个半死,这个还是国家投资占大头的情况下。
原因之三,连云港港后方,有上千平方公里的无人盐碱地,它是临港工业的最佳布局地,事实上,这几年,连云港石化与钢铁临港工业借港口已开始雄起(这个又是一个海港支撑条件,不是哪个港口都可以拿到大吞吐的钢铁与石化基地的),现加上连云港港的腹地广大(连云港港的吞吐75%是中西部地区,15%是苏北、苏中苏南及鲁南其他市,海港争夺幅地,是相当残烈的,就青岛港这么牛的港口,其80%的货物、85%的集装箱量还是山东省内的货源),再加上连云港的海铁联运(占全国亚欧大陆桥进出国境量的65%)与海河联运,连云港港发展潜力可以用巨大二字。
第二个是,绑架本地经济。
在日照市,流传着日照市区一多半的土地都归日照港务集团开发。
日照港务集团,依托其在日照市的独一无二地位及依靠形成的大量资产来抵押,在日照银行里借得大量贷款,扩大港口建设,每个项目建成后再作抵押,再加大贷款,如此操作,同时拿到了日照市区大量土地。同时作为修饰,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夸大日照的GDP、人均收入等,也就是极大夸大日照港对日照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年固定资产投资很长时间仅连云港一半、最多时仅连云港70%的情况下,玩出了日照GDP一度超过连云港的怪事(但这些吹出来的数字最终还是要破灭、要回归本位的)。
如今这种情况,江苏某个城市也在上演,极力夸大苏南、苏北挂靠的作用,玩GDP、人均收入等数字,实则让南京及上海等房地产商人大搞房地产。这种人为的虚大,必会造成本地发展规划与发展质量的严重错位与倒退,未来必将付出巨大代价。
江 苏 城 市 论 坛 高 级 社 群 本社群旨在推动江苏城市论坛高端用户的资源、项目、跨界交流合作及整合提升。入会便可与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零距离接触,大家相互交流,合作互补。成员主要面向企业主及高管、创业者、投资人、合伙人、政府公务人士等。入会需缴纳会费,请联系会长微信号:b1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