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仁宗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1885年9月5日清德宗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
《感事》(其二)
司马忧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
英雄驾驭归神武,时事艰辛仗老成。
龙户舟横宵步水,虎关潮落晓归营。
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王若水点评:
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重臣林则徐遭群僚排挤而被贬谪。时值而立之年的左宗棠,三次进京参加会试失败,无法进入仕途,他决心从事设馆授徒的事业。诗人作了《感时》组诗四首,寄与恩师贺熙龄,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诗旨在歌颂林则徐、邓廷桢在广东抗英的英雄事迹。
诗中的“司马”指兵部尚书一类的官,这里代指林则徐;“龙户”是旧时南方的水上居民,唐·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虎关”指虎门,是珠江从狮子洋通往伶仃洋的出海口,即虎门水道,虎门炮台亦位于东岸,虎门一词逐渐专指虎门水道东岸,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林则徐曾在此主持销毁鸦片。
这首诗文词浅显:首颔两联歌颂的是像林则徐、邓廷桢这样的一些英勇抗敌的老臣。他们为了边防的事操劳头发都白了,像长城一样巩固了岭南千里海疆。他们亲督水师有力地击退了侵略军,战略上更是老成持重。颈联说的是晚上船民可以出海,下午潮落时守军回到了营地。军民共同维护着南海安危。尾联指左宗棠自己,虽然仅仅是一介书生,并不想争功邀赏,在这社稷危难之际,希望能为维护国家尊严和天下太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当时采取了“海疆之事,触喉转讳”,“俨有诗书偶语之禁”的高压政策。左宗棠在此时对投降派公开口诛笔伐,对抵抗派钦仰歌颂,充分展现了他坚决反对卖国,坚持爱国的崇高立场。林则徐烧毁鸦片,积极抗英,左宗棠与他有着相同的为国为民志向,他对林则徐非常仰慕。林则徐亦耳闻左宗棠为人,非常赏识左宗棠的才干。林则徐虽被谪戍新疆,后又被重新重用,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九月,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告病回原籍福州调治,途经长沙时召见左宗棠,这是他们一生唯一的一次会面。他们彻夜谈论国家大事,从鸦片战争谈到遣戍新疆,从抗英斗争谈到新疆屯垦,两位英雄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跟左宗棠说:大清之患不在海上,而在内陆,在俄罗斯。同时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还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书,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林则徐1850年病逝于潮州行馆,得知林则徐病死的消息后,左宗棠撰写了一幅挽联悼念林则徐。挽联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荒时雨,出师未捷,八千力路大星颓。”
林则徐在新疆谪戍期间做了大量实地考察。他发现俄罗斯对中国的领土的贪婪,俄罗斯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尤其是骑兵。所以林则徐认为俄罗斯才是中国的心腹大患。他把在新疆收集到的资料,都给了左宗棠。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年)至三年(1877年),清军(主力是湘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消灭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分地区。在左宗棠武力准备收复伊犁的同时,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交涉,从俄罗斯那里虎口拔牙,收复伊犁,保住我国新疆不被沙俄吞并。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左文襄公对于我国的新疆居功至伟!后人成诗赞之:“大将西征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崇安道中和同征诸子韵》
直从瓯海指黄河,万里行程枕席过。
道出中原宸极近,胆寒西贼楚声多。
尖叉斗韵看题壁,竞病联吟更荷戈。
回首四年泥爪迹,明当出峤意如何?
李都蔚点评:
说到左宗棠,不能不说到新疆这片占了我大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神秘富饶的土地。左宗棠军功无数,在战太平天国、灭捻军之乱、平回民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旷世奇功在于收复新疆。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争夺中亚,威胁我国西部边陲。1865年,阿古柏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侵入我国新疆南部地区。1871年,俄国乘机出兵佔领伊犁地区。左宗棠力排李鸿章等人异议(“海防”与“塞防”之争),抬棺西征,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步步为营,稳打稳所,先平回民,再灭阿古柏,再逐沙俄,为中国保住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故梁启超说左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曾国藩说左是“当今天下第一”。左宗棠一生自视甚高,经常以诸葛亮自诩。尽管他才高八斗,却为人刚直矫激、狂大孤傲。就心理学而言,左宗棠绝对是自负型人格的典范,他的突出特征为:自信、自许、锋芒毕露、不随波逐流。左宗棠的自负可用“三不”来形容——不屈权贵、不惧洋人、不怕困难。这“三不”秉性给左宗棠的早年生活带来了诸多坎坷,却给他的晚年事业带来了辉煌。
此诗写于同治五年(1866年)赴任陕甘总督途中。左宗棠感叹:他自同治元年(1862年),与太平军作战,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封一等恪靖伯;之后致力于剿灭东南太平军残部;同治五年(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培养海军人才。这数年来的峥嵘岁月,如今又改任陕甘总督,开赴西北平叛,真是人事无常啊。将士们对于各种军事行动已经习以为常,在行军途中带着病还不忘比赛赋诗联句。最后一句是说明天我们即将走出山道,进入平原地带,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注释:
崇安道:在福建省武夷山市。
瓯海:即今浙江省温州市。
枕席过:指万里行程是躺着走过的,大概指在病中。
宸极:即北极星,借指帝王。
西贼:指的是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被改派陕甘总督,开赴西北,旨在平息西北边区的叛乱。
楚声:比喻叛军已陷入四面包围之中,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尖、叉均旧诗中之险韵,斗(dòu)韵:谓联句或赋诗填词时以险韵竞胜。
竞病联吟更荷戈:在行军途中带着病还在比赛和诗联句。
尖叉斗韵看题壁,竞病联吟更荷戈:这两句是形容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之前将帅们从容不迫的胸怀。
泥爪:“雪泥鸿爪”的缩写,源于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即形容人事无常。
峤(jiào):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