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在焦虑什么?|BightTalk02
出品:明亮公司
在本次讨论中,BrightTalk的嘉宾聚焦于SHEIN存在的潜在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比如,WhatIf首席信息官就认为,SHEIN并没有实现如淘系般强大的“千人千面”能力,尽管目前SHEIN在面向供应链的数字化已经十分强大,但未来在用户数据端依然有更强的提升空间。
而关于SHEIN的竞争壁垒,WhatIf首席信息官认为,是“它把前端到后端所有环节串联起来能力”,这意味着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整个链条可能会受到波及。
明亮公司BrightTalk关于SHEIN的讨论还将继续。
SHEIN的弱势点
明亮公司主编:上一期我们主要聊了SHEIN的优势点,那么它现在最大的弱势,或者说面临的危机也是不能忽视的。信息官,据说你认为在这个赛道出现下一个SHEIN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想?
WhatIf首席信息官:我们为什么说会有下一个SHEIN,其实从理论上来讲是有可能的,因为首先,它在商品数字化上做得并不是很极致。商品数字化在技术上做的最好的是淘宝,淘宝在2018年拿到了微博的数据去做千人千面之后,它的技术在商品和人群的数字化上,放到全世界来看都是最优秀的。
再比如说去年我们看SHEIN库存周转的时候,它每年的库存周转从三个月降到两个月,最新已经降到**-**天的水平,但SHEIN一直没有实现千人千面,由于它的供应链实在太强大了,它目前解决千人千面的手段就是每7天更新一次数据,如果他未来能做到千人千面的话,这个数据还会进一步下降。
凯飞:对,从目前的状态来看,SHEIN在商品数字化上做到第一个阶段就没有往下继续了,从这个点来看我觉得SHEIN还是留给了创业公司机会的,但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也需要靠融资去解决,很少有创业公司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明亮公司主编:那现在SHEIN的状态能从它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一些启发吗?
凯飞:我们再来看看SHEIN的过去,“跨境C2B快时尚第一品牌”是SHEIN在2014年的BP里给自己的定位。从营收来看,2013年营收2000万美金,2014年7000万美金,大概看下来SHEIN这些年来几乎是每年三倍左右的增长。在2013年SHEIN就做了移动端,2014年移动端有8%的收入,2015年达到了30%。并且2013年前就开始自主研发了一部分ERP和供应链系统。
SHEIN早期自己去拿数据,递自己的品牌,自己去控生产,给自己定位自有的网站,对于欧美用户的喜好怎么去抓,也是通过数据查询测款的方式,其实跟现在的模式非常接近。
并且针对18-35岁的欧美时尚女性去做多途径的引流,然后供应链去做海外仓来提升发货质量和速度,其实可以看出SHEIN很早就在想怎么把品牌优势建立得更加清楚,很早就清楚自己的业务链条。
WhatIf首席信息官:对,这个也是SHEIN在2014年分享的点,就是通过众包的模式去做前端的数据,来控制供应链端的稳定性。比如商品展示获得100个人的喜欢就进入预售阶段,预售阶段产生2、30个订单就安排生产和发货,还会跟设计者分享利润,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这些都是SHEIN过去比较有特色的一些玩法,其实和现在的本质也相差不大,但从现在的状态看下来SHEIN在数据这块没有做到极致还是比较可惜。
SHEIN的下一步
明亮公司主编:那么大家对于SHEIN未来走向有什么判断?
WhatIf首席信息官:从数据与算法的角度来看的话,第一是前端怎么去控制,比如说广告推荐效果,结合库存去优化商品推荐,并且识别风险的商家,这是很重要的。
终端的话,比如说哪些商品的属性最有价值,订单履约如何再去优化,商品的销量如何做得更准确,因为更准确的话可以降低库存,库存降一个点对于整个业务来说是非常好的。
后端来说就是配送服务质量如何去评价,如何优化员工的分布配置,最终去预测生产力和运力怎么去匹配,怎么把工作体系和商品体系做的更好,在商品体系上更多是通过卖货体系去看整个营销和运营的转化效率。
凯飞:但是今天这个链条是不是可以反向,比如把退货高、评分差等数据反馈到供应链端,让差的供应商的账期加长,好的供应商的账期减短,同样在流量分发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考虑对退货拒收高的商家给予更少的流量等等,这也是一个思路。
WhatIf首席信息官:没错,这里面我们测试出来其实效能非常大,原来从商品企划到最终物流履约,今天它反向一步,从物流履约走到供应商,那是不是SHEIN的物流履约的数据可以走到最前端流量那一块。然后通过SHEIN的APP用户的反馈,数据点击率,转化率等等,我觉得至少这里面的效能有一倍,今天它3.5的UV转化率,我觉得未来至少可以做到7,并且它做到7的过程中可以把复购拉得更高,把库存降的更低,所以这里面我觉得价值还是很大。
明亮公司主编:UV转化率能提高一倍主要是因为预测更准吗?
WhatIf首席信息官:我觉得一个是它的千人千面做得更准,第二是它今天流量端可以耦合更多的数据,包括商家的数据,商品的数据,然后可以把库存,复购等都做的更好。
明亮公司主编:核心是不是把所有的系统进一步打通,因为它的数据现在只是从商品企划到供应链打通了,如果能够跟前端测图打通的话,其实这个部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这么理解吗?
WhatIf首席信息官:对,可以这么认为。
凯飞:还有一点我想补充的是,我看了一下SHEIN的boss直聘和其他招聘渠道,我们看到它开始介入原料环节,去做一些面料的跟单,面料的设计开发,也有招聘一些人去做供应商的管控,来保证SHEIN的品质标准,它也开始招募一些仓储物流运筹优化的人,还有IE工程师,其实可以看到SHEIN也是意识到数据和算法能力在背后的一些价值。
审视SHEIN的算法和数据能力
明亮公司主编:我们再看到SHEIN的成本结构,其实可以看出SHEIN对于用户体验还是很看重的。
WhatIf首席信息官:对,可以看到它的商品成本占**,履约成本占**,对比其他女装或者类似品类对手的成本结构来看SHEIN在这块的占比相对是Top的,所以它其实做性价比的同时,本质坚信商品的成本和履约体现在用户体感上。更好的产品,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服务可以带来更高的复购。
第二个看它的物流配送,它在履约侧,比如海外仓,中转站,发货仓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应该在1.5万到2万人左右的仓储物流工人的投入。
第三个技术侧确实没有投入那么多,投放侧虽然比早期投入更大,不过因为这几年复购率、回访率的上升,SHEIN在投放侧的投入也在缩窄。
凯飞:目前SHEIN走平台化的趋势也可以看到,它投资了Outer,邀请各种品牌入驻,选择竞购英国的 Top shop(注:后来被ASOS成功买下),这些是他们定位到天猫平台模式的尝试。
WhatIf首席信息官:对,并且数据和算法可以去控商品,价格,库存,展示,但我觉得SHEIN最弱是在是展示这一个环节。其实展示是我觉得4个业务里最容易实现自动化的,但可能SHEIN在这一块投入还没有那么重视,我们看到的结果不是那么好。
我们引入之前做过的数据和结果发现,通过展示侧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看到audience的预测分数,跟ROI是比较相关的,比如我投什么样的人,大概有什么样的ROI,这个基于所有数据的收集和算法的预测是可以做到的。
然后我们在很多平台测算下来,发现可以达到比较大的一个收益是老用户这一侧的,SHEIN有很多复购用户,在老用户的push上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国内发货时效跟复购是有强关系的,它的横坐标是发货的时效的天数,发货天数越长复购率会降得更明显。并且我们发现时效越久拒收率越高,这背后其实意味着我们应该在流量端优化过程中把数据也加进去,比如个性化推荐要做的事情就是预测一个用户在SHEIN站内最喜欢买的商品可能是什么,将可能的商品往前排,这个就是后端的信息连到最前端用户看到的维度。
凯飞:这里面其实有一套系统可以去支撑,而且我们看到国内有一些类似的电商在做类似的事情,是可以去借鉴的。
比如淘宝对于商家侧的分层,例如根据价值卖家,特色卖家、非价值卖家和灰黑商家这样的分类去做相应的流量调控。比如淘宝有100万的用户和100万的曝光,它可以精确到给每一个品牌多少流量,天花板是多少,我们在内部测试过程中发现这对履约还是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的。
明亮公司主编:还有很多人在说壁垒这件事情,目前比较多投资人觉得SHEIN的壁垒还是比较强的。但好像是SHEIN的CEO并不这么觉得,他觉得可能如果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了,比如疫情,它的整个链条就会破掉,这样就会显得壁垒没那么强,你觉得它的壁垒算是强还是弱?
WhatIf首席信息官:我认为它的壁垒就是它把前端到后端所有环节串联起来能力。之前我们也说到串联这件事情多么复杂,并且今天它的供应链达到几千万单的时候,今天的几千万单跟明天的几千万单商品又非常不一样,所以工厂的确定性其实很难保证。
所以,单看每一个环节没有那么复杂,我自己也接触过SHEIN的团队,我认为它的数据系统并没有那么强,至少市面上可以找到比它更厉害的一些公司的应用,但要做到在每个环节把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压缩到最小之后再全部串联起来,这是最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