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明世宗嘉靖五年十一月五日-1590年12月23日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本草》

李叟维稍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

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

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

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李时珍拜访王世贞后,王世贞写给李时珍的诗,诗中劝慰李时珍放弃医药,同他自己一样去学道求仙。

一个是祖国医药巨匠,一个是一代文坛盟主,他们俩人是怎么有的交集呢?这是因为一本书——《本草纲目》。李时珍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成书后两年了没找到愿意刻书出版的书商。后来有人给李时珍出了个主意,去请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写序言。万历八年(1580)秋天,六十三岁的李时珍背着重重的一袋书稿,从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乘船沿江东下,一路劳顿,于九月九日到达江苏太仓王世贞的家。可这一天太不凑巧了,因为这一天是当时五十五岁的当朝命官王世贞的道家师傅——时年二十三岁的女道姑王焘贞羽化飞升的一天。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王世贞造访王锡爵(1534-1614,字元驭,号荆石,南直隶太仓人,太仓历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万历年间曾任内阁首辅),遇到王锡爵的女儿王焘贞,决心崇道。王焘贞迷恋宗教,为死去的未婚夫徐景韶守节而出家,做了女道士,声称受仙人指点,自号“昙阳子”,“儒释道一体”的理论折服了当时众多文人名士,如她的父亲王锡爵,她的叔叔,以及“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等,纷纷拜小姑娘为师。这一年的四月二日,王世贞拜王焘贞为师。后来女道姑王焘贞说自己修仙修得差不多了,将在九月九日羽化飞升。王世贞为王焘贞羽化事奔忙。九月九日在直塘(地名,在太仓,徐景韶墓即在直塘),昙阳子白日飞升,那一年王焘贞才23岁。侍王焘贞羽化,王世贞为其作传。十一月初二,王世贞为王焘贞移神龛,迁入昙阳观。试想,在王世贞忙于修仙求道,侍奉师傅羽化,操办丧事的这段时间,怎么会有心思为一部医药书籍做序呢。

王世贞当时还是在直塘弇山园会晤了李时珍,并尽地主之谊,留饮李时珍数日。李时珍将自己写的《本草纲目》给王世贞看,他说了写书的经历和成书后难找刻印处的苦衷,真诚恳请王世贞为此书写一篇序文。王世贞虽被李时珍的精神感动,留下了李时珍的手稿,答应为他作序,但是他当时深信道教又忙于师傅羽化事宜,和李时珍的医药科学还是有一定隔阂的。宗教的感染力往往使沉浸其中的人努力去劝慰自己周围的人一同信教,王世贞也不例外,他在和李时珍临别之时,就做下此诗相赠,诗中劝慰李时珍也来道教修仙。李时珍虽未求得序言,但也深受感动,称赞王世贞深居高位,却没有架子。

这首诗本没有诗题,《本草》为编者所加。诗前王世贞自己作了说明:“蕲州李先生见访之夕,即仙师上升时也。寻出所校定本草求叙,戏赠之。”

这首诗的首二句“李叟维稍直塘树,便睹仙真跨龙去。”中“维稍”是系船停泊的意思,“稍”通“艄”,船舵之尾,借指船。这句是说你李老先生(当时李时珍63岁)不远千里乘船来到直塘,你到达的这一天正好是我师傅羽化升天的日子,你亲眼目睹了她跨龙而去。

三四句“却出青囊肘后书,似求玄晏先生序。”中“青囊肘后”用了两个医药典故:“青囊”典故和华陀的故事有关,华陀“精于方药,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他不断把自己的行医用药的丰富经验,写成了医学著作,因华陀生前行医游走各地,所以为了携带方便,把自己的医学著作,和生平所著的诊籍——医案,都藏以青色的布袋,名为“青囊”,所以后来“青囊”喻指医书,又演义为医术;“肘后”指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原名是《肘后救卒方》,是一部急诊治疗学专著,它是葛洪所著《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撷要而成,原著约有百卷,因其卷帙浩繁,不便于携带,便摘其要而写成了《肘后备急方》,古装的袖口宽大,常作口袋之用,这“袖珍本”的“急症手册”可以悬于肘后的袖口之中以应急而用。唐代的刘禹锡即有:“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的诗。“玄晏先生”指的是皇甫谧(215年东汉建安二十年-282年晋太康三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西晋学者、医学家,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代表作《针灸甲乙经》、《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这句的意思是李时珍却拿出了如华佗青囊、葛洪肘后一样有价值的《本草纲目》,请求像皇甫谧一样的诗人自己为之做序。

五六两句“华阳真隐临欲仙,误注本草迟十年。”中“华阳真隐”指的是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经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称“山中宰相”,他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这句是说华阳真隐陶弘景因为编著《本草经集注》,耽误了修道成仙的十年时光。

最后二句“何如但附贤郎舄,羊角横抟上九天。”中“贤郎”是对称对方的儿子称呼;“舄”音[xì],是鞋的意思,也引申指脚;“羊角横抟”即“羊角抟风”、“羊角扶摇”,语出《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羊角是像羚羊角的旋风。这句是说为何不将出版《本草纲目》的工作交给你的公子们,让他们去完成,你也和我一样,求道求仙,有朝一日像师傅昙阳子一样飞升九天。

这一年的拜访,李时珍得到了这首赠诗,却没有得到他真正需要的《本草纲目》的序言,毕竟他和王世贞的地位相差颇大。还好,李时珍通过这次努力,和王世贞建立了联系,并且得到了王世贞应允为《本草纲目》做序言的承诺。李时珍在漫长的十年等待中,又对书稿进行了三次修改。

十年后的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经过李时珍的一个做县令的儿子李建中的交际沟通,老病垂危的王世贞终于兑现了承诺,或许十年的病痛折磨(此时他的右眼已经失明),使他从医药学而不是仙道中获得了更多帮助,因此,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下文采飞扬的序文,于上元日(正月十五)这一天手书交给李时珍,并且分文不收。王世贞在序言中评价曰:“上自坟典, 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这篇序言对于该书的评价甚高也恰如其分。王世贞在写好序文不到一年就驾鹤西去,但正是有了这位大文豪的序文推荐,南京书商胡承龙才答应为《本草纲目》雕版刊刻,并在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3年)完成了印刻。但遗憾的是,李时珍已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没能在生前亲眼看到《本草纲目》的刊行。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的祖本──金陵本正式刊行。王世贞的序言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铺平了道路,并且与之紧密相连在一起,造福着人类。

《忆江南·歌起处》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

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

家在五湖东。

李都蔚点评:

这是王世贞创作的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

“篙”即竹篙;“梅子雨”即江南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耐”是适宜的意思;“藕丝风”形容风细如藕丝;“五湖”是太湖。整首词起句以悠扬的歌声,先声夺人,继而引出明丽的画面,斜阳落日洒染半江碧透。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一边是夕阳之下,一边是梅子细雨,真的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不由人不想到“道是无晴却有晴”了。情绪逐渐高涨,于是词人推出词中的穿着淡黄衣衫主人公。主人公那随藕丝般微风飘动的淡黄色衣衫,给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气。“藕丝风”三字真是将江南梅雨时节的柔糯、粉嫩的微风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家在五湖东”应该是主人公的回答,是岸上的人问,还是往来船只上的人问?总之是主人公引起了他人的注意,才有人提问,最常问的大概就是“您是哪里人?”主人公的回答简洁明快:家就在太湖东边。一句“家在五湖东”既礼貌的回答了提问,又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自豪与热爱。

全词写景如画,色彩艳丽和谐,达到了唐代诗人“诗中画趣”的优美境界。词中透露了词人平静的心灵和强烈的热爱家乡之情。

提到王世贞,就不得不说《金瓶梅》的作者,因为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王世贞。万历丁巳(1617年)刻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开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话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显然,《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兰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该序最后一句话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传者,盖有所谓也。”“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谁,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王世贞说;贾三近说;屠隆说;李开先说;徐渭说;王稚登说。此外还有汤显祖说、冯梦龙说、李先芳说、沈德符说、李渔说、赵南星说、卢楠说、李贽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贾梦龙说、薛应旗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丁惟宁说等,不一而足。其中以王世贞说的论据最为有力,万历丁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将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这意味着围绕《金瓶梅》作者究竟是谁的结论向着“王世贞说”迈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

附:李时珍 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廿六日-1593年(万历二十二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着手编写《本草纲目》,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始成。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明万历六年(1578年)《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却无出版商问津。为了解决《本草纲目》的出版问题,明万历八年(1580年)63岁的李时珍,从湖北蕲州跑到江苏太仓,拜见当时文坛名宿王世贞,希望王世贞为《本草纲目》写序以提高知名度。王世贞于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该书写了序言,盛赞之。明神宗万历廿一年(1593年),南京书商胡承龙为《本草纲目》雕版刊刻,在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这部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的祖本──金陵本正式刊行,共32册52卷。目前海内外共存全帙8部,国内只存3部,分别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图书馆、洛阳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金陵本作为由李时珍家族自编的版本,多能体现李时珍原意,但由于李时珍一生清贫,财力不足,金陵本《本草纲目》的刻版质量不高,字体常有歪扭,印刷后不久字迹即开始模糊,这也是金陵本《本草纲目》传世稀少的主要原因。鉴于金陵本《本草纲目》“初刻未工,行之不广”,1603年,在江西各级官员支持下,《本草纲目》重新刊刻,历时5个月,被称为“江西本”。江西本虽直接以金陵本为底本,且其书刻成距李时珍逝世仅10年,但书中已有不少错误之处。但因江西本是官方主持刊刻的,所以纸墨均优于金陵本,刻字精良,用纸考究,很快便成为通行本,金陵本作为《本草纲目》的祖本则渐渐失传。明清以后的《本草纲目》版本没有一本是以金陵本作底本的,古今许多著名学者甚至都未能见其真面目。据不完全统计,《本草纲目》在国内至今有三十多种刻本。1596年的金陵胡成龙刻本于2010年3月入选为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0)

相关推荐

  • 霍现俊:​从明代历史人物看《金瓶梅词话》所反映的时代

    一 <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究竟是正德.嘉靖时期还是万历时期,"金学"界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不过,笔者坚信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除了从<金瓶梅词话>所写史实是 ...

  • 这四位太仓人,推动了三部巨著的问世

    <本草纲目>,集中国药学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东方医学巨典". <四库全书>,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 ...

  • 明朝第一圣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湖北蕲州荆王府内,大明王朝的富顺王朱厚焜有一桩心事. 他的一个孙子染上了一种怪病:爱吃灯花(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和生米.每当油灯或是蜡烛点起,这个孙子一闻到灯花的气味,就大闹着要吃.倘若不给,就哭个没 ...

  • 李时珍花了30年编撰了190万字的《本草纲目》

    最爱宋词 2021-06-15 11:12 关注 李时珍花了30年编撰了190万字的<本草纲目>,只有得到王世贞作序才有可能刊印出版[流泪][流泪]70岁的李时珍8次上门求序,好不容易王世 ...

  • 李时珍与蜀中蓬溪

    ​ 李时珍与蜀中蓬溪 李时珍之子李建中,于明万历三年(1575)至万历十三年(1585)任四川省蓬溪县知县:其间,李时珍亦被明神宗(即万历皇帝)敕封为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现将李时珍与蓬溪县的关系作一 ...

  • 苍生大医李时珍

    .        王世贞为<本草纲目>作序,序文里写道:"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苍生大医李时 ...

  •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 ...

  • 明代文坛盟主王世贞行书《求志园记》笔法古雅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明代诗文家.史学家.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主盟文坛. 王世贞是吴门 ...

  • 明代文豪王世贞《赠王十岳诗卷》#书法# ...

    明代文豪王世贞<赠王十岳诗卷>#书法# #书法# [玫瑰]

  • 方元素处士墓志铭王世贞

    新都汪仲淹挟其友方生尧治而过余靖庐与谈艺小洽则出一编示余为其王父方处士所论撰已又出一编而仲淹之伯氏司马所着处士传在处士故尝善孙山人太初司马以太初拟处士而自附于李献吉之传太初沾沾焉余陋于世知有太初不知有 ...

  • 王世贞(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 ...

  • 明代文豪王世贞《跋养生帖》#书法# #书...

    明代文豪王世贞<跋养生帖>#书法# #书法欣赏# [玫瑰]

  • 政坛领袖与文坛领袖————张居正和王世贞的恩怨情仇

    这班同学不寻常 嘉靖二十六年(1547),恰逢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之年.当时的科举考试,既是对参考者多年苦读的文化水平考试,也是统治者选拔治国之臣的重要途径,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高考.研究生再加上公务员考 ...

  •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明代]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 ...

  • 王世贞的行书《求志园记》笔法追求古雅,书...

    王世贞的行书<求志园记>笔法追求古雅,书法和他的文学主张一样,不师唐代以后的人.他对书画理论也深有研究和见解,是卓有建树的书画评论家,著有<王氏书苑>.<画苑>.& ...

  •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