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
卢纶(约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约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字允言。河中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著有《卢户部诗集》。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王若水点评:
今天是国家颁布《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纪念日,2011年10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608号发布了这一法律法规,充分保障了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军人退役后的权力。对照曾经的大唐王朝的军人退役后的境况,深切地体会到现今祖国在法律层面对退役军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唐朝诗人卢纶在目睹了一个伤病退伍还乡途中的军人后,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塑造了退役伤病军人的人物形象,控诉了当时社会的客观现状,流露出诗人对笔下退役军人的深切同情。
首句“行多有病住无粮”短短七字写出退役军人的三重不堪:他从遥远的边塞退役期盼回到家乡,走到这里已经走了很久,是谓“行多”;军人身上有病,从后文可以看出,这并不是自然疾病,而是金疮战伤,为国征战英勇负伤留下后遗症,是谓“有病”;军人退役,断了给养,长途跋涉,干粮已尽,是谓“住无粮”。这个退役的军人,还是一个伤兵,悲惨的命运从战场延续下来,伴随着他。凄惨处境跃然纸上。
二句“万里还乡未到乡”写出军人的一丝支撑他的希望——努力回到故乡去。虽然家乡的情况不明,也不一定有好运等着他,但叶落归根的情感还是他走回去的唯一动力。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乡,而不能暴尸异地。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依然茫茫,“万里还乡”这不幸之幸,刚使诗情一纵,“未到乡”三字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擒纵拿捏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第三句“蓬鬓哀吟古城下”鲜明突出地刻画人物外貌。“蓬鬓哀吟”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长途跋涉、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是因为饥饿的缘故,因为战伤的缘故,因为“秋气”已至,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的缘故?估计这些生理病理的痛楚并不会使一个曾经的勇武军人不堪忍受,他更多是为自己的悲戚命运“哀吟”吧。这古城正象征着军人付出鲜血保卫过的国家,此时无依无靠,憔悴的容颜,孤凄的境遇,使人倍感凄凉。
末句“不堪秋气入金疮”诗人明写不能忍受的是秋寒入骨,战伤未愈,暗含更加不能忍受的是垂死路边、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层层递进,虚实相间,将不堪忍受的痛苦深切表达出来。
诗人通过加倍手法,烘托背景,刻划人物,把“病军人”饥寒、疲惫、伤病、绝望的苦难集中展现,将我们引向对当时政府,统治者,官员的诘问——难道国家不能好好地安置曾经为国家奉献青春,流血牺牲的退伍伤残军人吗?诗人的诗篇饱含着对笔下人物的深深同情,同时对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进行了有力控诉。
《塞下曲六首》(其二、其三)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都蔚点评: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此为组诗的第二、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其二:这首诗是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改写的。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全诗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寥寥二十字,把李广将军的英勇神武刻画得入木三分。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羽”的奇迹,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极富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记叙的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诗,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吗?
其三:这首诗的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