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通道”再唱歌

“歌唱通道”是一个声乐专用名词,是一种想象中的假设和比喻,也就是发声时感觉到在双耳后居中的上下垂直线上,有一个管状的通道。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这个通道一直处于“吸开”的状态中,使之始终保持通畅。在发“u”元音时比较容易找到此种感觉,故也称“u通道”、“后通道”。

       训练打开通道的办法,多是用发“u”元音的练习。发声时要把小舌头(悬雍垂)向后上方卷起,并把小舌头后面的空间向后吸开,同时配合后鼻道的向后吸开进行发声练习。

       在后鼻道的后上方,有一个声音的“哼点”,这个点要集中和紧绷,它是声音的质量和音色的体现。

歌唱的“通道”要唱宽不唱窄,声音的“哼点”要唱小不唱大。

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柔和、协调、平衡的状态下完成的,任何部位的过于用力和僵硬都是不对的,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

       在进行建立通道训练的阶段,某些学生发出的声音让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可能会怀疑:声音是不是太靠后了?是不是没有色彩了?是不是咬字不清了?是不是太像美声了?……可以肯定的说,以上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追求的理想声

       音应该是“通、松、透、亮”的,“通”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把声音唱“通”了,那么发声技术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其它问题很快都会迎刃而解。

       声乐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性。切不可拿声乐演唱的最终标准来要求我们“半成品”的学生。笔者亲眼见到过很多声乐教师为尚未建立歌唱通道,声音还在挤、卡的学生处理作品风格、语言、感情等等的现象。这有多大意义呢?

       笔者认为,声乐的训练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发声技术问题,只有把学生的声音训练的基本达到“通、松、透、亮”之后,再进行其它方面的处理和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追求的目的。

编者说:

声音的管道也好通道也好这只是一个概念!

这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去建立发声的感觉而总结的一个术语!

那么我们的这个管道是否真实存在呢?回答是坚定的,是的确存在的!

那么声音的通道它到底是什么管子呢,回答就是呼吸道!

通道一词是由声乐教育学家金铁霖老师最先提出来的一个声乐专用名词。

是指身体从呼吸器官发力吸气打开,推送气息到发声器官发声并进一步打开腔体进行二次共鸣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身体从发力到发声的力量链接过程。

进一步解释就是,通过身体内部的准确发力,使我们获得歌唱所必须要的、科学合理的、高质量的、具备通透明亮圆润发声的,身体力量从气息的流动到发声器官的振动发音到共鸣器官将声音放大、扩展、美化的传递、连接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上分为两条途径!前通道和后通道!

前通道是指,身体前半部分从小腹—腹肌—胸部发力经喉咙发声再从口腔咬字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发声过程虽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声能力、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打开但终将会因为身体发力缺乏力量支持而使发出的声音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结实、通透。

正常情况下流行唱法,对声音的要求不太高,所以大部分演唱者都会不自觉采用这样的发力发声过程去体现。

后通道是指,身体由我们衣服上中缝作为分界的身体后半部分作为发力力量为基础的发声过程,以脊柱为主导的,从脚后跟到后脑勺的后半身发力推动发声的过程,这样的发声状态由于有了我们身体里面所能体现的最强发力会使我们所发出来的声音更结实、打开腔体的能力也将是前所未有的、也可以使声音到达更高的发声位置。使声音的结实通透能力大大提高。

力量在人的身体内部实际上是可以传递的。

不同的肌肉群组单看都比较短,都只是局部的发力机制,但如果不同的群组共同协调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像毛线的原理,单看一根羊毛又短又细,可把它们缠绕在一起纺成线,那就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力量也是如此原理,肌肉发力拉动骨骼支持,来产生动能。不同的动能相互协调来产生传递动能的过程,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力量的连接与传递,歌唱发声时所指的《通道》一词,实际上就是身体内部从吸气发力到推动气流,从气息流动到吸开腔体产生共鸣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和使用到的身体吸气力量的不同肌肉群组之间的力量传递路线及过程!这就是《通道》一词的正解。

声乐理论是老一辈声乐人,用文字记录的行式,来把自身的对声乐的理解、对发声过程的理解,进行文字上的描述和阐述,是用来提醒或告知后来学习者的一种书面记录。

然而我们清楚的看到实际上歌唱发声的所有环节均在身体内部完成,是肉眼不可观的一种身体内部力量运行过程。

后来者通过学习认识理论之后,必须要通过自己身体的实践去完成理论所描述状态的身体运行体会。

也就是说光看懂文章实际上是毫无作用的只能是一种意会,只有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去完成理论上的描述才能产生真正的体会,也就是你能做到了理论描述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去理解理论,在这之前只能是意会(也就是猜想)。

然而我们还发现实际上每一个学习者,由于其自身能力和体会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于理论的截然不同的理解,更甚至有歪解或完全相反的理解,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理论所描述的只能是身体运行的结果,而实际过程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来加以描述的。

比如:丹田气、打开喉咙、高位置、腔体共鸣等等等等,这些词汇实际上都是一种对于发声状态结果的总结,如何去做到呢?通过怎么样的过程才能做到呢?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很难用语言或书面行式加以描述和记录的,实际上只有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的人才能清楚明了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小编在这里弱弱的告诉你一声,咱们学唱歌的最好是不要只停留在,只在书面上看懂理论的阶段,要去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来完成理论所描的状态,只有你能从发声过程中理解出理论所描述的结果,从实践中体会发声规律,去满足理论描述的要求后所获得的结果,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和真正的做的到!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提醒人们,声乐是一门实践的技术,自身没有做到时,实际上你的理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学习过程最好不要用猜想去理解理论,如果你以为大概是这样子的那么小编毫不客气的告诉你,很有可能你己经理解错了!因为大部分的理论描述只是个结果,而过程必须要你自身去体会,你还没有体会,那就一定不是真实的理解!更不要把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产生正确体会时所不能准确消化的那部分理解,粗暴的认定为玄学,要知道你没有理解的并不一定它就是错的或不存在的,你目前没有理解也并不代表你永远无法理解,应该加强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能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帕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