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散记:鼻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有个患者一家四口来扎针,夫妻俩和大女儿扎上了,小的大约十多岁,怕针,无论如何不肯,就在一边玩手机。正玩到兴头上,小孩他爸突然轻呼,流鼻血了。我扭头一看,还真是,血在右鼻孔滴下来。
原来小家伙从小就有流鼻血的毛病。你还是逃不了啊!我笑着说。小家伙这下老实了,乖乖把手伸了出来。
识证是上焦,鼻子主要是督脉、阳明经循行处。
流鼻血主要在右鼻孔,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在左手取穴。鼻子是督脉循行处,直接阴阳倒换,在任脉交会穴列缺穴一针,同时在阳明经合谷穴一针。
两针下去,小家伙流鼻血马上止住了。
我问,怎样了?小家伙说,鼻子干了,也不塞了。
流鼻血可以马上止住,流鼻涕也一样可以止住。
前阵子,一个患者重感冒,本来就有比较严重的鼻炎,这下可好了,跟鼻涕较上劲了,一整天差不多用掉了一大包面巾纸。她两个鼻孔通红通红的,头也晕乎乎的,晚饭后急匆匆跑到我那里。
还是一样,按照法则上病下治,阳明经、太阴经、任脉、督脉,几针下去,流鼻涕的症状很快得到改善,鼻子感觉干了,通气也畅快了。
说到鼻炎,内针也一样随证治之。鼻炎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甚至会引起头痛头昏等不适。
头痛头昏如何处理,这个前面文章已经讲到。鼻子不适,仍然是在经刺经、在络刺络。很多时候,鼻子通了,头痛头昏现象也没了。
鼻子的循行经络有哪些呢?
手阳明经,“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经,“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督脉,“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循额至鼻柱”。
根据手(掌)头同气原理,拇指(背侧)对应鼻,属太阴,也就是奇穴大骨空穴处。
所以鼻炎引起的鼻子不适,首要考虑的还是阳明经、太阴经、督脉、任脉。大骨空穴也是常用穴,而且屡屡能建奇功。
有个读初一的小朋友,平时有鼻炎症状,近半个月鼻炎反复发作,轻触鼻子就会喷嚏不断,同时伴有流涕、流眼泪、头昏、眼睛肿胀等症状。
我先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各下一针,同时,针刺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和列缺穴。
足阳明经“下循鼻外”,手阳明经“下挟鼻孔”,足太阴经“挟咽”,针刺阳明经、太阴经,不仅是同名经同气,而且兼具促进调中之用。
督脉“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直接任督二脉前后倒换至列缺穴。
然后关照小朋友跟平时一样捏鼻子,足足有十多分钟,鼻子流涕、打喷嚏的症状突然加重,擦了一堆纸后,就渐渐转好了。
留针结束,让他再用力拧鼻子,也不痒、不打喷嚏了,小朋友说好像多了一层保护膜,可以自由呼吸了。
如果鼻子上长痘痘能不能扎针?一样可以。
因为痘痘就是症,症在鼻子部位,根据所在区域经络,寻找阿是穴或同气点下针就可以。
黄帝内针从整体着手调理人体局部环境,环境改变了,症自然也会发生变化。就像一棵树,空气、土壤、水质等生长环境变了,树的生命也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
有些不适症状是外伤引起的,黄帝内针可否一显身手呢?
有个小伙子,一次踢足球时眉骨、鼻骨骨折。后来骨折治好了,却发现鼻子失灵、吃东西没味,风油精分辨不清,蒜末、陈醋也尝不出味道。经过两三个星期的调养和治疗,虽然对强刺激性的气味有所感觉,能简单分辨出甜咸的不同,但是嗅觉味觉依然处于麻木状态,无法用鼻子辨识具体形物以及味之深浅,吃蔬菜更是味同嚼蜡。这样拖了两个多月,一直没有大的改善,经朋友介绍来针灸。
没有嗅觉、味觉,这就是症,有症就有下手处。
识证是上焦,经络为阳明经、太阴经、督脉、少阴经、厥阴经。
患者为男性,症在中间,按男左女右取左手。
没有嗅觉,跟鼻子相关,针刺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督脉后溪穴,同时督脉后溪穴前后倒换至任脉列缺穴。
没有味觉,跟口腔及舌相关,针刺少阴经少府穴、厥阴经劳宫穴。太阴经鱼际穴,刚才已经用针,不再重复取穴。
同时,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厥阴经劳宫穴、少阴经少府穴上下倒换至曲池穴、尺泽穴、曲泽穴、少海穴。
第一次扎之前,我先让他闻酒精棉球的味道,他没啥反应。进针后让他再闻,他说好像有一点感觉。
留针结束让他再闻时,他已能轻微感受到酒精刺鼻。回到家正好是晚饭时间,他居然清晰闻到了久违的饭菜香。
前后两个星期,先后针治四次,小伙子的嗅觉、味觉在第一个星期就恢复近九成,第二个星期全部恢复正常。
黄帝内针抓的是症,从症入手,辨证论治。鼻子区域的不适症状,按这思路去对治,多有不错的效果。
小贴士:
鼻部不适症状,识证为上焦,经络主要是阳明经、太阴经、督脉。
一般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求同气。若症在两侧,以相对严重的一侧作为主症;若两侧症状基本相似,可按男左女右求同气。
取穴可以《黄帝内针》“头手足经络(同气)”“手(掌)头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