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与《红楼梦》爱情表达的相似性比较
作者:鲁云华
白居易《长恨歌》与《红楼梦》似乎没有可比性。从创作时代来看,《长恨歌》创作于唐中期,《红楼梦》创作于清前期,两者相去近千年。从文体上来说,《长恨歌》是诗歌,注重语言的精炼,情景的生动,韵律的优美,以写景抒情为主;《红楼梦》是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生动再现,人物形象的传神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以叙述描写为主。从创作内容上来看,《长恨歌》歌吟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故事;《红楼梦》演义的是一个大家庭的荣华与衰败命运。然而,细读《长恨歌》与《红楼梦》,我们会发现白居易《长恨歌》和《红楼梦》爱情故事情节设置、人物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运用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因素,也显现《红楼梦》创作对《长恨歌》创作的借鉴。
一、《长恨歌》和《红楼梦》的渊源关系
《红楼梦》中有一处专门提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嫿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贾政闲来无事,和几个幕友谈论寻秋之胜,说起明代衡王府中的林四娘,临敌不危的史实,要大家据此写一首诗,题目就叫《姽嫿词》,正好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也在,于是分别写诗歌咏,贾兰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贾环写了一首五言律诗,贾宝玉却别出心裁,要写一首古体,他说'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他这样一说,连忙点头拍手称道:'这个题目曰《姽嫿词》,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的,或拟白乐天《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始能尽妙。'贾宝玉略作沉思后提笔写下了四十八行《姽嫿词》,以白居易《长恨歌》'半叙半咏'的手法,'流利漂逸'地叙述了林四娘红粉佳人操练武艺和临敌不惧勇闯敌阵献身的事迹,赞美了柔弱女子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这里直接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称其'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可见《红楼梦》作者是非常欣赏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也喜欢写这样的歌行体诗。
同时,《红楼梦》中有多处写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事迹。《红楼梦》中第一次提到唐玄宗与杨贵妃是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贾宝玉随贾母、王夫人等到宁府赏梅花,因一时倦怠,由秦可卿指引进她的房间睡午觉,进去时先闻到'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而后看到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这图画得就是杨贵妃的醉态。第二次提到唐玄宗与杨贵妃是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花解女' 出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唐玄宗时太液池有数枝千叶白莲花盛开,帝与贵戚共赏,指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后常以此喻美人。小说里借'花'喻指花袭人。第三处提到唐玄宗与杨贵妃是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其中的一首怀古诗是《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写杨贵妃被缢死时胭脂被汗水浸渍,可怜曾经的温柔娇美付之东流,被草草安葬。唐玄宗自四川返时,密令人改葬杨贵妃,杨贵妃肌肤已坏,香囊还在,尚留有余香。
上面三处典故涉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似与白居易《长恨歌》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因其语言的精炼形象而广为流传,当时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之美誉。北宋时撰长篇传奇《杨太真外传》、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杂剧、清代洪升《长生殿》也都传奇取材于此,故事情节的传写基本与《长恨歌》相一致,可以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而《红楼梦》作者在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故事过程中,有意识地借鉴了白居易《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和创作手法,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不得不说,《红楼梦》宝黛爱情故事,不同程度上是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影响的。
二、《长恨歌》和《红楼梦》爱情主题的相似性
《长恨歌》是诗歌领域里表达爱情故事的典范,《红楼梦》是小说领域里表达爱情的典范,在爱情主题的表达上,《长恨歌》和《红楼梦》都超越了前代的作品,建立了一种志趣相投的爱情观。
爱情主题是文学表现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诗经》时代起,爱情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吟不绝的内容。诗歌《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氓》、《静女》等,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有所思》《上邪》,南北朝民歌《子夜歌》、《读曲歌》、《西洲曲》等都是爱情诗,相比较而言,这些诗歌篇幅简短,重在抒情,以情见长,或用含蓄的语言歌咏爱情的朦胧美好,或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大胆热烈的爱情追求,或以哀怨的语调抒写失恋者的苦痛。《孔雀东南飞》较为独特,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反抗封建家长制为爱而付出生命的爱情绝唱,是一个悲剧性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之后,以长篇来叙写一个爱情故事,并影响力巨大,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孔雀东南飞》的诗歌,唯有《长恨歌》。《长恨歌》篇幅较长,有一百多行,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情事兼重,演义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发生、经过和结局,突出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性。杨贵妃因其'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而被选在君王侧,唐玄宗后宫佳丽有三千,却'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以钗盒为情物,发誓生死相守,'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个皇帝和一个妃子能够这样相亲相爱,令人羡慕。
唐玄宗贵为皇帝,身边美女如云,他却只宠爱杨贵妃。这一方面是杨贵妃天生丽质、妩媚动人,另一方面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喜欢音乐,两人志趣相投。唐玄宗精通韵律,自度《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恍如仙乐,杨贵妃则依此编排舞蹈,和着音乐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对音乐的共同爱好,让唐玄宗和杨贵妃互相欣赏,'春从春游夜专夜',难分难舍,形影不离。
然而,他们的爱情是这样的脆弱,当爱情遇到生命危险时,唐玄宗轻易地放弃当初的山盟海誓,舍弃杨贵妃而求自保。唐玄宗的背信弃义也令他品尝了孤独终老的痛苦,更遭受来自内心的自我谴责的折磨。两个人的爱情在历史的变故中夭折,一个香消玉殒,一个终老孤独。
小说方面表现爱情主题的有唐代传奇《任氏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明代拟话本小说《卖油郎独点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这些小说往往是敷演一段才子佳人偶然相遇便私下结合的故事,或成就一段美满姻缘,或始乱终弃,抱恨终身。《红楼梦》打破传统的以性爱为基础的爱情模式,演义了一段建立在相识相知基础上的志同道合式的爱情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两人又因志趣相同而与别的姐妹走得更加近,并互相引为知己。这样的爱情注重的是男女心灵的交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上,让我们感觉到爱情的美好与动人。
贾宝玉作为一个贵族公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身边不乏美女,有家里姊妹迎春、探春、惜春,有表亲姐妹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有大丫环鸳鸯、袭人、晴雯、金钏儿、玉钏儿等。贾宝玉生就一付怪脾气,自小喜欢和女孩厮混,且惯能做小服软,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就觉清爽',他与家里这些姐姐妹妹、丫头姑娘们相处得都很好,用林黛玉的话来说,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然而,贾宝玉对林黛玉却别有怀抱,两人因自小在贾母处一起生活,同睡一床,同吃一锅饭,自然比别人更亲近些。然而,真正让贾宝玉心有所属,心有所许,是因为贾宝玉觉得林黛玉和其他姐妹不一样,从来没有在他面前说那些'经济仕途'的混帐话。林黛玉对贾宝玉心有所属也正是贾宝玉对他用心之故,合府上下,贾宝玉是唯一一个让她有一种知己知遇之感的人。林黛玉自小失了父母,寄养在贾府,虽然贾府待她如家中小姐一般,但她终有寄人篱下之感,祖母虽疼她,终因年老而体谅不到;舅舅虽亲终是男人,不便见面;王夫人不管事;凤姐合府上下事务忙得她常分不开身;其他姐妹自己也常有不能被照顾周全,又何暇来照顾她;和史湘云虽投缘,她毕竟不是贾府里人,不能常来,又加上年纪大了,待字闺中,也有自己的难处;薛宝钗因其有金锁,林黛玉对她稍有防患,自然难以相亲。所以,放眼贾府竟没有一个知疼道热的人,这让林黛玉倍感孤独无依,不免有一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孤冷感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林黛玉对贾宝玉生发出了一种年青女子所特有的爱的渴望。
然而,这样的爱情却不为世俗所接受和容忍,在强大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制度的摧残下宝黛爱情夭折了,林黛玉在哀怨中撒手人寰,贾宝玉在厌世中离世出家。
李杨爱情与宝黛爱情自然不完全一致,一个是帝王贵妃之爱,一个是青年贵胄之爱;一个是万千宠爱集一身,一个是倾心爱一人;一个为保帝位而违心背弃,一个是被家长连逼带蒙而无奈分离。但李杨和宝黛对爱情的渴望、互相引为知己而情意缱惓、生相依死相忆的爱情还是有许多共同处,呈现《长恨歌》对《红楼梦》塑造宝黛爱情的影响。
三、《长恨歌》和《红楼梦》爱情表达的相似性
《长恨歌》和《红楼梦》在爱情表达上有许多相似处,其中有两点特别突出,一是爱情信物的赠送;二是梦幻情节的运用。
古代文学作品中,爱情表达的方式有很多,在《诗经》时代,爱情的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大多以恋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心强烈的爱情。如《关雎》以身体'辗转反侧'来表达爱情相思的痛苦;《蒹葭》中则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来表寻觅爱情的决心和信心;《氓》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来表达盼望爱人来迎娶的急切心理。在汉乐府和南朝乐府民歌时代,爱情的表达方式较为直接热烈,大多是山盟海誓的方式来表明心迹。如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以山水雷雪天地为证表明坚定不移的爱情;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歌》:'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以松柏辰星为证表明爱情的永恒不变。
而通过爱情信物来传递爱情,最早可追溯到《诗经·静女》,诗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意思是:女子是这样的娇美,送我一根彤管。这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次以信物传递爱情的记录。另外在汉乐府民歌《有所思》里也有表现:'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送的信物较为珍贵,带有双珠的玳瑁簪且用玉缠绕,物虽贵却未必传递真情和真爱,诗的下半首写'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男人中途变心,女人内心顿生愤怒,原来当初的山盟海誓是假的,赠送的信物也瞬间变得不再珍贵,恨不得把它砸碎烧成灰,当风吹掉。这爱得热烈,恨得也彻底。南朝民歌《西洲曲》对爱的表达既含蓄又唯美,让人回味无穷:'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子心里喜欢男子却不言明,想起他,便去西洲折梅寄给他,以梅传情,情深而意切。偏偏这男子不懂女子芳心,许久都不来看她,女子开门翘首等待情郎,却不见情郎来,唯有出门采莲,低头弄莲子,把一腔爱情寄语在莲子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爱情信物在男女爱情的表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恨歌》和《红楼梦》继承传统诗歌小说爱情表达方式,以爱情信物见证李杨和宝黛爱情的深厚与坚贞。
《长恨歌》写唐玄宗借助道士的力量,梦见杨贵妃,杨贵妃'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以旧物相赠,并誓愿心似金钿坚,这一分爱的坚定,爱的真诚,实令后人为之动容长叹。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互赠情物以表心意。在第三十二回里以'你放心'一句互通心迹后,两人心照不宣地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终身相依的对象,偏偏这时,贾宝玉因蒋玉菡被其父亲大打一顿,林黛玉前去探看贾宝玉(第三十四'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看见贾宝玉被打成皮开肉绽的,林黛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唯有坐在他身边暗暗落泪,哭得两眼红肿。两人不及说话,凤姐过来,林黛玉赶紧转身走了。贾宝玉为宽黛玉之心,让晴雯代为看望林黛玉,并带去了自己平时用的两方手帕。黛玉平常最不喜男人用过的东西,贾宝玉曾经把北静王赠送的念珠转赠给黛玉,黛玉随手扔在地上,说道:'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然而,贾宝玉送他这两方旧手帕,林黛玉初不领会,但细一想明白了宝玉用意,'不觉神魂驰荡',又喜又悲:'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左思右想,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研墨蘸笔,在两块手帕上走笔写上三首诗,大意都是写自己情意难寄空洒眼泪,感宝玉解赠旧物,倍添伤悲。这两方诗帕是黛玉和宝玉爱情的见证,物小而情深。
梦幻奇遇寄相思。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用亦梦亦幻的手法来表现超越现实的爱情在诗歌小说戏剧领域并不鲜见。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诗尾有一段略带梦幻色彩的记述,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两家人把他们合葬在一起,并在坟墓种上松柏和梧桐,'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两人的爱情之魂化为双飞的精魂鸟双栖松柏梧桐间,交颈相鸣。南北朝小说《韩凭夫妇》也有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人被君王害死后,被分葬在两个地方,相望不相合,两坟'宿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这一情节无疑和《孔雀东南飞》的情节是一致的,由此,赞美了两人爱情的坚贞和感人。
在唐宋传奇、宋话本、明清戏剧里,梦幻手段被广泛运用,如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枕中记》、《霍小玉传》、明传奇《牡丹亭》、《金钗记》等等,这些作品里创设的梦,有的是作者表情的一种手段,如《牡丹亭》,通过梦境的创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杜丽娘那种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至真爱情;有的是作者要表现的一个主题思想,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作者运用梦境超越了现实的约束,创设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情景,满足主人公内心的渴望,起到了更好表现主人公思想情感的作用。同时,也在这样的梦境中,让读者体悟到人生的短暂和虚无,起到很好的醒世作用。
《长恨歌》也有这样的梦境。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返回长安,眼见'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心里顿生伤感,禁不住泪流难掩。每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玄宗'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这时孤衾难眠,对杨贵妃的思念也日渐加重。'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唐玄宗每到夜晚难眠时,就渴望杨贵妃能夜里入梦来,梦里一见以解相思之苦。后来有一个四川临邛道士在长安行道,有以精诚招魂魄的技法,听闻了唐玄宗的苦情后,运功做法,'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引领唐玄宗来到了一座海上仙山,看到了已在仙界的杨太真,她恍如'绰约仙子','雪肤花貌',住在金碧辉煌的'金阙'里。当唐玄宗来时,仙女小玉和双成前去通报。杨太真听闻汉家天子来了,'九华帐里梦魂惊',连忙'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不及梳妆,'花冠不整下堂来',看见唐玄宗未及开口,已是泪阑干,并拿出自己日用的钗合,誓愿两人的爱情如钗合般坚贞。临别时,又'殷殷重寄词',要唐玄宗不要忘了当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说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诗歌情感的抒写至此达到高潮。
《红楼梦》里也有这样一个梦境描写。林黛玉死后,贾宝玉虽神思不清,但自知辜负了林黛玉,内心伤悲不止,又不好在众人面前表现,特别是不好要薛宝钗面前表露,心里极度苦闷。有一次他听了薛宝钗和袭人关于黛玉鬼儿怎么不入梦的话,他想也是,我这么一日几遍的思念她,她为何不入我梦来呢,于是嘱咐袭人和麝月在房屋外间另设被褥,晚上睡在外间,希望林黛玉能入他梦来。结果连着二夜没有动静,宝玉自觉无趣,只好搬进来睡,和宝钗始有鱼水之戏,把对黛玉的心略放一放。后来,贾府败落,贾母仙逝,凤姐病亡,探春远嫁,迎春冤死,惜春出嫁,贾宝玉因失了通灵,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和尚送来了通灵宝玉,宝玉见了通灵宝玉如见老友似的,身体也好了,有了饿感,要吃粥,麝月不小心说了一句:'真是宝贝,才看见了一会儿就好了。亏得当初没有砸破。'一句话没有说完,宝玉神色一变,把玉一放,就昏死过去了。宝玉的魂魄出了窍,由送玉和尚带领再游警幻仙境,先后见到了那些死去的姐姐妹妹,有尤三姐、鸳鸯、晴雯、林黛玉、凤姐、秦氏、迎春,重点写幻境中寻见林黛玉的过程。贾宝玉在恍恍惚惚中来到幻境,重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上图画和判词,忽听有人说'林妹妹请你呢',恍如鸳鸯,却一时不见,只得尽力赶去,看见别有洞天,'楼阁高耸,殿角玲珑,且有好些宫女隐约其间。'宝玉贪看景致,顺步走入宫内,看见一颗青草,看见这样一枝小草,在微风动处摇摆,贾宝玉看得不禁心动神怡,这时过来一个仙女,要赶贾宝玉,不许他看仙草,贾宝玉便问她这是一颗什么草,在和她的一问一答中,贾宝玉了解到这是一颗仙草,名降珠草,是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这仙草的主人是萧湘妃子。宝玉一听这仙草的主人是萧湘妃子,马上想起林黛玉的雅号是萧湘妃子,忙说:'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仙女责骂他'胡说'。正说着,宝玉听见有人叫他'神瑛侍者',又看见有人拿剑要杀他,这两人恍惚是尤三姐和晴雯,说什么萧湘妃子要召见他。在她们的引导下,贾宝玉来到一个殿宇精致,彩色辉煌的所在,庭中一丛翠竹,数本苍松,廊檐下立着几个侍女,见贾宝玉来临,问来的是否是神瑛侍者,引者说:'是的',有一侍女就进去通报。过了一会,侍女出来请贾宝玉进去,贾宝玉进去里间,看见一女'头戴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内。'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便不禁说道:'妹妹在这里,叫我好想'谁知,话未说完,就被驱逐出来。这一出来,宝玉又看见凤姐、秦氏,想要搭话,却被几个黄巾高力士执鞭追赶,奔逃中看见迎春一干人,连呼救命,正嚷着,后面力士赶来,迎春一干人变成了鬼怪形象也来追扑,吓得贾宝玉不知如何是好,正在情急之间,那送玉和尚说'奉元妃娘娘旨意,特来救你。'宝玉这才从梦幻中醒悟过来。至此之后,宝玉一天天好起来,神气清爽,但言行举止大变,不但厌弃功名仕进,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梦幻情景的创设是中国传统文学表现的一种手段,而《长恨歌》和《红楼梦》在梦幻情景的创设上更有同功异曲之妙。唐玄宗是由道士做法引入仙境,贾宝玉是由和尚带领进到幻境。杨贵妃变身为绰约仙子,林黛玉变身为萧湘妃子。唐玄宗进见时由小玉和双成引见,贾宝玉进见时由尤三姐、鸳鸯和众多侍女引见。杨贵妃见到唐玄宗时含情凝睇,赠旧物重寄词,重续前缘;林黛玉和贾宝玉虽不及言语,从仙女口中得知,萧湘妃子招见神瑛侍者,也正是要感谢当初神瑛侍者以日露灌溉降珠草之恩,生动再现宝黛前生今世之情深意重。
《长恨歌》和《红楼梦》一诗一小说,放在一起比较似乎有些牵强,然而,经过分析论述,我们还是发现了它们悲剧性爱情表达的一些相似性特征,这也反映出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力和《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借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