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富贵在气质,文字见精神

【内容提要】強文祥老先生是家乡人十分敬重的一位乡贤,不仅在于他脚踏实地,不断奋进,终至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更是因为他身居要职,不忘乡亲,造福桑梓,助力乡邦文献,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而今天我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感知先生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情怀。

富贵在气质,文字见精神

乾州蕞娃

看着桌上薄厚不一、装帧不同的三本书,《筑屋于野》《乾县民国史稿》和《乾县強家史话》,想到日前自己和強文祥老先生在老干局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的一面之缘,我不由得想到了上边这个题目。

最早知道先生的大名,大约在二十年前,那时候我在乾县灵源初中任教,先生为学校争取到了校建项目,建设了四层的教学楼(教学楼一共有24间教室、8间办公室),让学校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为学校题写了“坚定严谨勤奋进取”的校训,笔力沉稳、虬劲有力,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校训碑成了灵源初中所有师生的共同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再到后来,知道妻子在大杨镇苏章村有一个表叔曾和強老先生是兰大的同学,只是媳妇的这位表叔最后选择从教,強老先生则从政。但那时候,对于我而言,老先生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我知道归我知道,我们却绝没有产生交集的可能性。

直到2014年,机缘巧合,我以借调人员的身份进入一个县级部门充任刀笔吏。也是在那一年,我对整理和发掘乾县地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在办公室发现了很多的文史资料。比如说老先生所著的《乾县民国史稿》,一拿到手就让我爱不释手。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老先生是家乡人十分敬重的一位乡贤,不仅在于他脚踏实地,不断奋进,终至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更是因为他身居要职,不忘乡亲,造福桑梓,助力乡邦文献,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

很多领导干部在退居二线之后,都非常热衷于出书,或者是老干体的诗文集,或者是江湖体的书画集,更有甚者文字不够时将工作期间别人操刀的讲话稿或者工作总结之类文字集合起来充数。对此,我虽不加评论,但不评论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不过,像老先生这样,文史兼顾确属少见。

尤其是先生“穷四年之功,成一家之言”的这册《乾县民国史稿》,让我欣喜不已。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赵馥洁高度评价这本书,说它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书,一部生动活波的书,一部实事求是的书,一部富有人文情怀的书。”史稿从纵横两个维度展开,以时间为经,叙写了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半个世纪乾县的历史变化;在横向维度上,以社会为纬,记述了民国时期乾县的经济、教育、文化和风俗,这种纵横交织、时空互补、经纬结合的结构,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乾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老先生。

因为我们知道史书的编著较一般作品,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学术作品都要难很多。它要求作者“德识才学”兼备,所以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位平易而旷达、正直而坦诚、博学而多才、义正而情长的长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一次想到了“《范紫东研究》第七期研讨会、《乾州文史》第四期出刊座谈会”上那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可亲可敬的长者。

《乾县強家史话》虽然仅仅是把一个关中农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不要以为这样的工作就是举手可得。而实际上,也正是范围太小,所以作者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以借鉴,访问和座谈成为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而这其中对所收集资料的梳理考证、分析判断又是最费工夫的。为此,作者前前后后花了五年的时间。他在故土強家村树立了一块碑石的,让所有人都能够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只仅仅“史话”这一种特殊的体例,就是作者费尽心思的结果,因为它不同于存志也不同于村史,不需要严格的体例束缚,有了更加灵活的笔法,因此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回忆,让我们在感知过去的同时更加明确前路,所以读来逸趣横生。

当我看完上边这两本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需要再看看老先生的第一本书《筑屋在野》,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受到先生的人文情怀。这本分为秦地闲录、思亲念旧、走过山水三个版块的散文集,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读完。看得慢,是因为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

通过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我不仅感受到了老先生对故乡及亲人的怀恋之情、追思之情,比如先生的祖父、父亲、舅父,比如说先生严秉直、文友邹志安(陕西礼泉县人,196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凭借《哦·小公马》和《支书下台唱大戏》连获第7、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跃上全国文坛。),以及那个已经订立婚约、有缘无分的《她》(所谓“君子坦荡荡当,小人长戚戚”,作者问心无愧,所以并没有遮掩避讳,反而很坦率地回顾了那段往事)。那种质朴浓郁的感情绝对不是用华丽的词藻可以堆砌出来的(在老先生的文章中有很多关中方言,但不是那些以粗俗暴戾为特征的方言,而是那种被熨帖的自然贴切的让你读完心里痒痒的文字,是那种读完让你有种想家想到要哭的感觉的文字)。最喜欢的是其中的插画,那看似简单的一笔一画(也许根本称不上图画的线条),但那些抽象的线条确实老先生才情和童心的表现,才是作者人文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

当我敲击键盘,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才算是真的明白了什么叫富贵,什么叫气质,什么叫精神,什么叫从心底流出来的文字,也知道了自己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知道了自己该何去何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