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华山

【内容提要】华山,是“仰韶文化”之地,和“红山文化”相会,相互撞击、聚变产生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开始。“华山玫瑰燕山龙”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演绎着传奇。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奇石险道、灵秀俊逸。五座主峰,玄妙而顺其自然,相生相克,意趣天成。华夏之根在华山,民族之源在华山。

沿黄路之行——华山

屈建修

登北峰三次,前两次印象模糊,这次却因峰顶“华阴老腔”的传统演艺而让人激情满满。“女娲娘娘补了天,扔下个石头是华山,鸟儿跟着太阳飞,飞到东边飞西边”。谭维维的歌声在脑海回旋,携着远古的神秘,彰显着黄土地的浑厚。峰顶俯观,四周悬绝,云游浮台,古曰云台。站在这里,便有了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壮观。

智取华山之道如今少有人攀,而其精神在峰顶永驻。从玉泉院登北峰甚是辛苦,但当时年少的我们并不觉得。行五里处便是入山第一门之“五里关”,石门躬身,登梯临洞,绝岭已是必然。石门上行一公里处,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小歇于此,三峰初见。有残桓断壁之象,遗菩提白花绿萼之余香。观金龟玉蟾之嬉戏,品悬庵碧桃灵芝之妙然。上行音寻,毛女已不在,只留“三皇台”。石龛虽清冷,不愿惹尘埃。至青柯坪,四周壑静谷幽,犹如仙境。放眼环视“华青八景”一览无余。石桥临空,道弯崎岖,上陡坡入眼是“回心石”三个大字,笔力苍劲,隶篆并存而无出处。但真正的华山之险才刚刚开始。回心石之上的千尺幢,杜甫言道“车厢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一门乃“天井”,之路既窄陡而细长。门可一人上下,冠以太华咽喉之称。石阶半足,步步惊心。千尺幢北的百尺峡,一块巨石被天外飞来之石硬生生撑开,人行其下,甚是惊恐。以至于韩愈有“俄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述。青牛何来?老子何往?离尘垢融入自然是也。犁沟是自然法门,需要每位游客一步一步去品味而诠释。

北峰是登临华山余峰的必经之地,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中峰(玉女)经金锁关便可环游。北峰不远过“仙人砭”既是“擦耳崖”。悬崖绝壁之侧道路紧仄,失足则万丈深渊。驻足于此的游客比比皆是,然欣赏周围摩崖石刻也是乐事。经擦耳、贴面、闭目之状,悦耳的鸟鸣听之也惊心。屏气而徐徐前行。薄如刀刃黝黑而似龙的苍龙脊,行进之惊恐不言而喻。就连大文豪韩愈哭之不行而投书求助一样,多少游客行之止步而发呆。而今已有辅道,自可坦然上下。至“金锁关”小歇,真正的登峰才算开始,几个小时的行程已相当疲惫,能量的供给在于华山脚夫的讨价还价中得到补充。过了关门,古松苍劲,祥云迤逦,山道是随风摇曳的红线编制的风景线。“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表述的异常贴切而更生诗词之神韵。中峰近邻,清幽而神奇,葱茏而美丽。“萧史弄玉”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里奇花异草相伴,舍身无根之树相随。端庄清丽,古朴严谨的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塑像,更是增加了中峰的人文内涵。

东峰观日是这次登华山的目的之一。临东峰顶已暮色初降,一主三仆的组合已显得模糊,峰顶朝阳台游客很多,坐着的、躺着的、各姿各态,甚是难书。都为观日而来,然是否达成所愿自不得而知。东峰道险却也不觉得像《三才图会》记述的那样,也是因为开辟拓宽新道的缘故。席地而居是常态,租棉衣是必然。清一色的装扮显得有些雷同,但不失情趣。朝阳峰带着目的而来,其余景点自可忽略。但“华岳仙掌”是必看的。

酣睡和清醒可能是性格使然。星星在窃窃私语,月儿高悬。独坐清冷与日同时酝酿的绝美在凌晨五六点钟慢慢展开。灰黑色的轻纱幔帐被掀开,遥远的虫鸣叫醒含羞的姑娘,窥探着淡白色的晨曦携暗红色的飘带出云朵慢慢而来。小脸从淡红、绯红、深红的转变是窥探的结果,而此时,姑娘圆圆的脸可爱极了。以至于眼观的一切都如调色板上的调料,缤纷多彩,异趣盎然。这样的美生之瞬间,藏之永远。清晨,观寒索垂于凌空,无路而“下棋亭”必经乃“鹞子翻身”。手、眼、脚、膝的全力配合也未必能达到准确寻找到石窝的感觉,“长空栈道”比之不及,交替而下乃几人耳。面壁挽索,左右翻身,屏气临空,闭目无观,惊吓之状无以言表。

登西峰的路比昨天苍龙岭的路好走得多,清爽的空气以及晨景使人着迷。行之而不惊坦然的举目四望,天工造物之仙境使人叹为观止。“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诗句使人有了却凡尘欲念净空之感。浑然天成之巨石独峰,阳刚挺拔,傲然挺立,平台移步,宛如莲开。三面刀削的悬崖深不见底,云霞游曳,翠野屏开。沉香救母的故事依旧流传,“枕破鸿蒙”塔犹在,论剑绝妙石楼峰。当为古今之冠绝。

延西峰南崖山脊到南峰,与“苍龙岭”有相同之感受,险绝自不多提。南峰海拔2154.9米,为华山之最,也是五岳之首。驾云如临天界,摘星如站平川。如丝如缕的黄河渭水绵延着,群山突兀,苍莽高俊。真如宋代名相寇准写的那样“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登顶便有“雁落知真意,搔首问青天”之感。

华山,以一块巨石凝聚着精、气、神,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攀登者。来华山三次,而唯独一次登顶诸峰已是很久很久的事了。十六七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年少轻狂而现在想起来让人有些后怕。

华山,是仰韶文化之地和红山文化相会,相互撞击、聚变产生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开始。“华山玫瑰燕山龙”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演绎着传奇。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奇石险道、灵秀俊逸。五座主峰,玄妙而顺其自然,相生相克,意趣天成。华夏之根在华山,民族之源在华山。

(0)

相关推荐

  • ​年逾古稀 圆梦华山(段允生) ‖ 《济源文学》2021(062)

    年逾古稀  圆梦华山 段允生 公元2021年5月16日下午4点,我往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此刻我站在华山北峰庄严宣布:谁说老不登华山?!  73岁的我踏遍了华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大险峰,圆了我 ...

  • 望长安,雄奇险峻的华山(二)

    站在南峰与东峰交接的山口左右仰望,在晴朗的天空下山峰青岫如画,奇松云岩互衬身姿,笔直的松风姿绰约,巍峨的峰直插云霄.崖壁上稀疏的华山松紧贴岩上,远望如苔藓般矮小,与风云相伴贻然自得.华山秀丽的风景不亚 ...

  • 【醉翁专栏】屈建修:黄钟宫·宝鸡走亲(六首)

    [前言]"岐山汤面,核桃包,豆拼三盘.滋卷,辣油合蒜,燕麦柔柔瘦肉丸.蒸菜团,关中小吃,老少同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主人的热情与真诚:"且莫言,家常饭,了心事,祥和一天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延安

    [前言]延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有人去了可能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照片",但是在屈建修老师的笔下,却幻化为如此精美的词句,这怎么能不让我们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黄河龙门

    [前言]鲤鱼跃龙门,是很多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想法.只是,我不知道鲤鱼跃龙门后,逃离故土,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当一个人对自己的故乡缺乏关爱之心.不再留恋的时候,他还会热爱自己祖国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司马迁祠

    [内容提要]对于司马迁的最初了解,源于毛泽东主席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再后来,初中学习<陈涉世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党家村

    [内容提要]因年龄关系,在内心深处依旧留着古村落的记忆.但是,现在的村子里,砖瓦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却已经少之又少.古风古韵被砖混的流风代替,像"党家村"这样的古建筑群能留下来是一大幸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洽川湿地

    [前言]洽川,史称"有莘国".帝喾陵寝.伊尹耕莘.子夏设教.达摩讲经.木罂古渡等历史遗迹遍布,汉隶精品<曹全碑>在洽川出土.西周文王与洽川姑娘太姒也在此演绎了完美的爱情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丰图义仓

    [内容提要]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一直扎根在民族的血脉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简单的生存,强烈的忧患.以至于"仓储之 ...

  • 【醉翁专栏】屈建修:沿黄路之行——潼关

    [内容提要]山水交汇处的"潼关"文化璀璨,历史悠久,秦岭如碑,黄河如文,华山铸灵魂.要塞不复,民族精神永存.走在潼关的大街上,入眼的街景充斥着古老的记忆.<潼关县志>记 ...

  • 【醉翁专栏】屈建修:中吕【山坡羊】偶遇

    [前言]元曲是一种始于宋代,鼎盛于元的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很多元曲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