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劳动者的伟大学者——关于墨子生平考证的一些现代结论

及至战国末期,儒墨两家仍旧并行于世。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为其作传。却没有为墨子立传,仅于《孟子荀卿列传》中附记了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还使用了“盖”,“或曰”等疑问词,可见至汉初,墨学已经消亡了,时人对于墨子生平不能了解。
墨子,姓墨名翟。《通志》引《元和姓纂》:“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对于这个说法也有异议,有人讲墨子姓翟名乌,说他的母亲梦太阳而生墨子,所以取名乌。近人又有说,墨子并不姓墨,翟或为姓,或为名。也有人称,墨子字子墨,如墨子书中称“子墨子”。
墨为古代五刑之一,所以墨有刑徒贱役之义。墨家以自苦为极,以至于形容枯槁,面目黧黑。所以荀之称之为“瘠墨”。墨家的生活刻苦,精于技艺,与当时儒士生活的优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成鲜明对照。墨家的行动也体现了其学派的主张。
司马迁以墨子为宋国人,孙诒让考定为鲁国人。现代的观念以为,墨子为鲁国人,但曾经做过宋国大夫。据近人研究,他诞生及早年从师的地方,是今滕州市木石镇。
墨子生活的年代略后于孔子,正当孔学正盛之时。据《淮南子 要略训》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而不悦,厚葬靡财而病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这是讲墨子本为孔门后生,因不悦其说,而自立门户。
《吕氏春秋》称,墨子学于史角,称:“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公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所以,《汉书 艺文志》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但这个说法,没有其它的证据,后人一般不信任。
孙诒让考证后的结论认为:墨子当与子思同时,(子思生于鲁哀公二年,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而生年尚在其后。当生于周定王初年,而卒于安王之季(公元前378年),盖八九十岁。
据胡适考证,墨子大概生于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间,死在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生约孔子五十至六十岁之间,到吴起死时,他已经死去四十多年了。据现代人的考证,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80年,死于公元前420年,大约活了六十岁。他生长于邹鲁文化之乡,出身社会下层,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与春秋时代著名工匠公输般同时,据说还曾与其比过智巧。
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准备进攻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连忙从鲁国徒步赶往楚国,他一连走了十天十夜,顾不上休息,忘记了疲劳,终于到达了楚国的都城郢,他要劝说楚国君臣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为了说服楚国,他和公输般当着楚国的面表演云梯攻城与防御守城的办法。公输般用尽了攻城的办法,而墨子防御的办法还有余。不得已,楚王只得打消了攻打宋国的打算。这就是著名的止楚攻宋的故事。
墨子曾先鲁君,《鲁问》记墨子与鲁君问答共两次。墨子曾献书于楚惠王,惠王善待他却不加重用,墨子就离开了楚国。越王以车五十乘,去鲁国迎接墨子之越,想封以吴地三百里,但是墨子推辞不往。晚年时,又曾到过齐国,见齐国田和。《鲁问篇》记载有齐王与墨子的问答。
墨子是继孔子后的另一位大学者。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儒墨两家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团体,都属显学。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说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 有度篇》说:“孔、墨之弟子徒属满天下。”《尊师篇》也说:“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从这些记载中,不难想像墨学与儒学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流行传播的盛况。
《淮南子 道应训》评价说:“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吕氏春秋 不侵》评价说:“孔、墨,布衣之士 也。万乘之君,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这些评价也充分体现出墨子及其学问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参考资料:
《任继愈谈墨子与墨家》 任继愈 著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著
《诸子通考》 蒋伯潜 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