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字解儒佛道

字解儒佛道
刘晓林
      
近几年来,我对我们中国的汉字越来越着迷:为什么这个字这样写?为什么这个字表达这种意思?诸如此类着迷的结果使我更惊讶于前人的绝妙智慧。
      
儒佛道可以看作是人世间的三类学问,虽然我主张“混沌学问”。何为儒佛道?我想就字的结构和意义来做一己主观之论。

儒,左人右需。儒者,人所需也。一个人在世界上怎样才能得到自己的所需?实现自己的所需?你我努力奋斗,拼搏进取吧!“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是儒家文化的精要之所在。换言,一个人要想做有为的人(君子),只有自强不息才是!否则,你我之需如何满足?
      
 佛者,人无也。没有了人,此“物”当与虚幻联系在一起。当你我苦闷至极,郁郁不解时多想有个盛放希望,释放酸楚的“场所”。如此的场所哪里去找?人只要存在世间,哪能没有戚惨悲欢?哪能没有酸甜苦辣?于是“无解”的你我想到了无人或者人无的“佛”。
      
道者,脚(道的走之旁)做为大地托首而成。首是“道”之核心所在。首,头颅。头颅,你我思想诞生的发源地。“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述的“道”到底是指什么?规律?道理?还是宇宙玄机?总之其存在,其解答,其一切离不开我们的思想。你我的脚需与头紧密配合,在头的领导下来进行才是!你我如果没有了思想,道路就会迷失,“脚步”就会无序。

儒佛道,名称而已。它们即使被冠以了ABC也无不可,但人类拥有的“儒佛道”的三类“处世方式”,只要人类存在,它们就会永远存在下去。即:为解决所需要而争的“儒”,为惑之不解而托为“佛”,为心灵自由而追的“道”。作为人类行为、思想的主要“类型”将永远存在下去。
     
人要活命,生存是人类第一所需。自然,“儒”会成为社会的主体(文化)。(可能别的国家会用其他的名称来代替 “儒”,但在实质内容上是相同的。)人只要竭尽全力,吃饱饭多会不成问题。“不事劳作”吃不饱的人,“经营有方”吃过饱的人便有了“空闲”来思索人生,琢磨世界。
吃不饱的人和吃过饱的人便会觅“佛”寻“道”。因为他们的“需”大多解决了,或者他们的需得以解决的太少。换言:居众生高低两端的人多会想往与“佛”“道”为伍,但真正能融入其中的却实属凤毛麟角。居于众生“中间”的你我因“需”的缘故而多会不得已而与“儒”站在一起,即使想与“儒”脱离也不可能做到。在数量上或比例上来说,从属、靠近“佛道”两家的众生想超过“儒”家的可能性变得渺茫!
     
我着迷于中国的汉字,我惊讶于前人的智慧;我思如悠悠逍遥游中的漫天游鸿,我思如微微风簇浪下的满河散星,我信笔写下了任它荒唐的《字解儒佛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