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不为人师
不为人师
刘晓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百代文宗韩愈的话至今仍然颇为可信!时下的老师们能做到吗?即使做不到,可以不自称师吗?现实中好为人师者实在大有人在。
资讯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这促使了系列名人的猖獗与犯滥——论坛、讲座、培训班等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老师”们仿佛拥有无所不能的神通,他们在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感悟与法则。当然,这与台下“观众”那空前高涨的“求知欲”密不可分。总之,这个时代“滋生”了真假之师——但凡有点影响的人士就以布道者的身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穿梭着、呐喊着、陶醉着。
有自以为取得莫大成就的法师,曾“点化”过数不清的信徒。晚年,他沉默了——自己在大半生里是多么的愚蠢,告诉了人们多少一知半解的谬论。实在是害人害己!贻笑大方。的确,你我在认识上的阶段性不可跨越。但慎言、不好为人师可以做到吗?
我曾与朋友多次谈过如下观点:圣人不立文字并非全然不留下痕迹,而是不轻易留下“文字”,以防给他人造成危害。他们深知当一个人的知名度越高时,其言辞的“真理性”越强。遂之,受众越多,后果越不可控。因此,他们在为人师上慎之又慎。
古时的老子被迫做为老师留下了5000余字的《道德经》,或不可证。民国的王国维、陈寅恪、梁漱溟等先生,他们会频繁出席五花八们的“导师”班吗?会对自己的老师身份陶然自得吗?当代的巴菲特、盖茨、任正非、李嘉诚、乔布斯等人会在各式的会议上传经吗?我不免揣想:优秀的他们可能会与人们探讨某些问题,在内心深处绝不以师自居。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九天居士想到了白乐天!不为人师者,或许在体悟自然伟大时来发现自我的卑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