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秋中
凉
风
至
荷舞秋风柳岸香
月
圆
秋
中
孰知嫦娥亦武,玉兔能儒
集乾坤之灵气,月圆秋中。
守天地之和平,一夜中秋。
吟千古绝唱,汇百家诗话。
倾尽思念,聊空乡愁。
孰知嫦娥亦武,玉兔能儒。
-----耳边风
中秋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4]”。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风俗习惯
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诗词
七律
·
中秋
·
耳边风
又是中秋赛泪时,
风轻夜冷约相思。
挑灯拂袖吟新句,
斟酒邀琴诵旧诗。
莫问嫦娥孤独否,
但殇花月寂寥亏。
一声叹息山河静,
浪迹天涯梦不迟。
桂满秋心酒醉云,
清风邀客月殷勤。
古来离别多情恨,
素袖添香莫泪君。
七绝
·中秋夜
·
耳边风
中秋日
·
耳边风
今天特别
阳光燥秋
风声无色
桂花零零星星的黄 香不成气候
少了底气
躲在叶间
酝酿
我躲在家中
伺候我的鱼
她们是不知今天是何年
只知一瞬间的家伙
书在读
茶一边
心不闲
窗台上的三角梅
红的正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