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与佛有关的日子里,恍惚中,凝固了时光
阳新
古代造像艺术研究与收藏者 专注于佛像艺术鉴定与辨伪
| 引 言 |
在喜好佛造像以来,从雅昌论坛到微信朋友圈,每每看到太阳兄发的禅境美图,不禁感慨,感慨他对每一件古物的认知,并以艺术的视角通过技术升华后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今天把太阳兄的部分禅境美图整理并分享之,与大家共赏!
北魏褒衣博带式袈裟
北齐菩萨穿戴配饰
时光就像一万把利剑从我们身上穿过
留下纷纷扬扬的灰尘撒落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切终究会逝去
无论是
最美的花朵
最好的光阴
还是
最绚丽的人生
——美到极致便是悲伤
与佛有关的日子里,恍惚中,凝固了时光
| 拥古入怀 |
北齐思维菩萨残件。此件腿虽残,但线条柔美之极,这就是北齐所提倡的圆润,完美,与前朝魏的清瘦又有差异了。一个思考的状态,一个遐想的情境。
北魏大型佛底座,漂亮的魏碑,满满的人和事。带文字的古石刻无论是供养人名,比丘,僧尼还是记事发愿等等都是一曲曲无声的长歌,聚与散,悲与喜都化作一笔一划一转折中。
武定年的小佛座,皇帝陛下是最高无上的,这一点体现在任何事物之中,包括佛教。这是属于东魏武定二年一个比丘僧他们七人的故事。
盛唐汉白玉佛头像,眼皮微垂忆长安。
晚唐小泥塑,完整难得。晚唐五代,多事之秋,远风入梦,吹落无数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十分难得的宋阿难泥塑,精彩的眼神饱含北宋之神气。坚毅果敢的年轻阿难。泥塑之于木雕石雕更有其细腻好表现的一面,所以往往十分精彩的雕塑手法都能在泥塑身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唐代钵,唐器饱满自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线条外放,充满气度。此件难得在于钵身划了三个字,字迹清晰,洒脱,自信满满,可以想像那个时代人的精神气。
山西明代斗拱建筑微缩版,原本是大型寺庙壁上的佛龛,味道苍古正朴,构造精巧和谐。斗拱艺术是属于中国的传统设计精髓,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通过互相共融达到平稳和谐,不使用一颗钉子,这时纯粹的智慧与艺术。
寺庙里的经柜,下面方正,盖子的线条斜收这种形制从南北朝一直到宋代都是佛家舍利函的标准样式。寺庙之物总是充满神圣庄严的气场,木器的古朴结合老漆的残留,脱落以及满是岁月的划痕,抚摸之犹闻远古缥缈的钟声。
| 窗外 乱云飞渡 |
用满月来形容北齐佛陀的开脸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同属圆润,唐代却偏向于饱满张力,而北齐则恰当的保持在平静而圆满的情绪之中,正如朗月当空照,洗尽万古尘。
北齐的佛陀眼睛一般都是微眯低垂,与北魏的淳朴的大眼睛迥异,也不似大唐的凛然神采,这是一种悲悯与淡然的结合体,并有无限的遐思。
其人长头,其身生羽—《山海经》,汉代羽人的题材并不鲜见,他们身上长着翅膀,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飞翔以及羽化成仙的终极梦想。这块残石上有羽人两个,很明显具男女性别之分,或许是一对情侣也未可知。
菩提心,在光阴里与古物一起慢慢消逝未尝不是一种完美的结局。
把伎乐飞天放在雪地里,几个时辰便覆盖了厚厚的雪花,与周围融为一体,苍茫空寂,恍惚中排箫的音符漫天飞舞,隐隐传来。
一缕晨光从眼角掠过眼皮掠过眼窝掠过眉心......最后消失在暮色里,一天就过去了,重复三万次,你的人生就结束了,尘归尘土归土,然后它带着你的故事流浪在轮回里,从此,永不相见。
| 与光之美 |
| 或许-这就是轮回 |
当你把诸多不同的东西无限制的分解之后,最后得到的物质一定是一样的,那怕它们是一块石头,一条毛巾,一粒砂子,一片树叶,这是一个无法用科学去证明的结论,悟到就悟到了,悟不到也就罢了......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皆有灵,不是一句空话。
| 净 土 |
用手仔细的抚摸每一寸古人留下的刻痕。这些起伏的雕工,清晰的凿印,细微的打磨痕迹,你似乎能感受到工匠的气息就在你身边,从未走远,他们其实也是性格各异的,或许刚烈,或许平和或许幽默,这样才有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产生不同的美感。 那些最细微的打磨痕迹无意中总是流露出先人们在造像时的情绪,而那毕竟是一个遥远的时代,他们是否跟我们一样,也喜欢赞叹唏嘘美好的作品?他们是否有家庭的烦恼,生活的压力,是否生离死别,常怀悲伤。
这正是造像的魅力,事实上它真的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雕刻作品,每一件都是唯一,都是古人的情绪凝结,每一件都承载着很多动人的故事,关于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关于那一群手艺超群的师傅们,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土中,随着流水般的光阴灰飞烟灭。
假如你能活亿万年之久,那么你会亲眼看到这些造像在你身边慢慢模糊风化,最后又变回了原始的石头,重新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或许,这就是轮回。
资料来源:太阳很大 资料整理:楠山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