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留学生到助人实现“留学梦”

文/莫慧莉   封面及配图摄影/陈建怀(个别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化妆/香奈儿2018 Cruise Collection限量彩妆系列赞助

从2003年至今,曾晶(Lydia)一直在新西兰从事教育和旅游方面的工作。

亲历留学生生涯的她,毕业后在学校里工作,直到拥有了自己的留学旅游公司。

Lydia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如今,虽然不是站在讲台上教书,但是她认为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有了自己的事业,继续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从专业的角度为留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

踏上留学生之路

Lydia从小在海南出生长大,全年温暖、阳光充足的气候,铸造了她阳光外向的性格。

15岁之后,Lydia便离开家独自前往其他城市求学。“我在北京和广州别待了3年,在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念专科,学了3年的旅游管理,又在北京语言大学学过一年的英语,”

2003年,Lydia和她的弟弟被父亲送到新西兰留学。第一站,Lydia就来到基督城念语言学校,其后于新西兰旅游观光学院(NZSTT)就读旅游管理专业。

“来到这边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后,我自己特别喜欢,一下子就考到全班第一,其实我在中国的时候成绩不是特别好。”Lydia说。

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让Lydia对追求知识有了更多的热情和欲望。之后,Lyida又决定到基督城理工学院(现名为Ara,前CPIT)修读本科学位,念的是商业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business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在学校期间,性格外向的Lydia表现得十分积极和活跃,她曾经获得大大小小各种奖项,曾为当地政府和华人社团组织了许多活动,对当地社区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和贡献。

让Lydia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以端午节主题做的时装秀。“当时市区有一家很漂亮的华人旗袍店,我脑子一转,就想到跟老板说能不能把店里所有的旗袍免费借出来,我们则利用服装秀的机会帮他打广告。”Lydia说。

“以这种无盈利的模式做了一个两百多人参与的活动,在当地的英文媒体还有中文的《新西兰信报》上都有登载这个报道。”Lydia非常自豪地说,之前社区基本上都是靠政府提供的资金存活下来的,而在这次的活动之后,社区开始以拉赞助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

念了一年的本科之后,Lydia的家里突然发生了一些变故,在国外留学的费用顿时变成了家里沉重的负担。然而,乐观的她并没有一丝埋怨,反而是非常贴心地为父母着想。“如果家里继续支持我的学业的话压力会很大,所以我就去念了一家私立学校,在很短的时间里把level 6(相当于国内的专科学位)修下来了。”

当时,Lydia转去的这家私立学校,叫基督城国际学院(CIC)。在Lydia看来,私立学校虽然参差不齐,但事实上有很多好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硬件设施非常好,学生也不错。但私立学校可以提供一对一的帮助,老师会非常详细地教导学生。就我自己来说,老师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我从中也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模拟。”Lydia说。

毕业之后,一直想当老师的Lydia希望能够留在学校里工作。“其他同学都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觉得作为学生应该要有勇气去尝试。于是我就跟校长提出了申请,校长给了我一个机会,就是让我写一份对学校的建议书看看。”

结果没有让人失望,Lydia费尽心思写的建议书让校长非常满意,于是毕业后就顺利留下来工作,变成学校老师的助教。

在学校工作的两年里,Lydia做每样事情都非常积极主动,“别人说,Lydia是学校的万金油,譬如清洁厕所、修打印机这些我都做。”Lydia笑着说。

尽管学校里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阻止Lydia积极上进的脚步。在学校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那时刚怀孕的Lydia还坚持天天挺着肚子去上夜课,最后把level 7(相当于国内的本科学位)也修完了,弥补了大学时期的遗憾。

开创自己的公司

“有朋友说我挺幸运的,因为一毕业就有好的工作。但我觉得这是努力得来的。新西兰是一个很公平的国家,只要努力就有机会。”Lydia这样形容自己的留学求职经历。

2009年底,Lydia学校的校长开了一家新学校,想把她也带过去工作。“当时我觉得自己挺有能力的,不想只做打工一族,所以我也提出入股成为学校的股东。”Lydia说。

但后来Lydia跟校长的意见不一致,同时也因为她怀了第一个宝宝的原因,于是Lydia决定退出新学校的工作,自己成立一家留学移民公司——INZ Education & Tourism Ltd(万事屋)。

在Lydia看来,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从2012年创立到现在,今年已经是6周年了。从一开始只有自己一个人,到现在有7个全职员工,还有一个兼职员工。”Lydia说。

Lydia称,“我自己是以教育者的心态去做中介,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

把自己多年来的留学体验、在教育行业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别人,这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实现当初想当老师的梦想,同时这也是Lydia建立公司的初衷。

然而,生活总是磕磕碰碰,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14年,Lydia的公司内部在人员合作上出现危机。“那段时间碰巧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因为生病我回国待了五个月,而感情也出现了问题。”Lydia回忆道。

这对Lydia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挫败,为此她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每天靠吃药来维持,是她的妈妈陪着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Lydia坦率地说,自己的确也有怨恨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她,但当时有个学生跟她说的一番话,让她如醍醐灌顶,并开始反思自己。

“那个学生说,'公司的director(负责人)是你,如果不是你选择错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觉得的确是我自己要负起责任。”Lydia说。

作为中介的成就感

那一次的挫败,并没有让Lydia放弃她热爱的教育行业。从国内养好病再次回到基督城后,她下定决心要重新开始,于是把公司从华人商户相对集中的Church Corner搬到地震后基督城最热闹的的Riccarton路上。

Lydia说,自己在做生意方面得到了父亲的很多支持,而且父亲迎难而上的工作状态对她的影响也很大。“很多人说,身为妈妈做生意很不容易,我那时候刚生完第二胎把孩子带来公司上班,对工作稍微有点影响。但是现在有团队,孩子也大点了,就不是一个大问题。”

这些年来,Lydia和她的团队协助很多学生成功申请了学校,让他们顺利地踏上了留学之路。同时,这也让Lydia认为:当中介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三年前,有一名学生在Lydia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学校。今年春节前,这名学生突然带着年货上门拜访。“这名学生说回想起我提供过的帮助,所以就算已经没有联系那么久了,他还是想特意来感谢我,那一刻我真的非常高兴。”聊到很多留学生的故事时,Lydia脸上露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让我回想起自己出来留学的那个年代,我也很感谢国内帮助过自己的中介,直到现在我们还有联系。”Lydia感叹道:“但是来这边之后,不知道为什么中介已经变了一种概念,因为中介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市场产生了一些问题。”

在工作方面,Lydia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实干派。她认为,实干胜于空谈,只要付出了就肯定有收获。

除了在申请学校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和协助,Lydia还帮助许多留学生解决学校里的事情以及签证问题等。Lydia说,“有个别留学生被学校开除,并不因为他们是坏学生,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而出现交流上的问题。我跟学校详细解释过之后,学校也收回了除名的决定。很多学生家长对此都非常感激。”

还有一次,几名kiwi(新西兰人)学生通过学校申请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然而却被拒签了。当时学校的负责人问Lydia能不能帮忙,Lydia二话不说地马上跟中国大使馆取得联系。“我向他们解释了很多事情,把问题搞清楚后,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签证。”Lydia说,“其中一个学生的签证在前一天办完了,另一个学生第二天直接飞来基督城找我,我帮忙拿到签证之后,他当天下午4点就飞中国,时间非常紧张。”

说起工作上的这些事情,Lydia滔滔不绝。她说,经历了这么多高低起伏之后,她才发现公司做下来不只是商业化的东西,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路走来,很感谢支持我的那些人,包括家人和员工。”Lydia说,“我曾经对员工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就像一家人一样,因为我面对你们的时间比面对家人的时间更多,你可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会帮你达到这些目标,那么公司也有更大的进步。”

在聊天过程中,Lydia将感谢员工的话重复了好几遍。她说,“因为他们才可以使公司迅速发展。”

Lydia还幸福地说道,“我很幸运碰到了现在的老公。他做起了旅游业,带动了公司的很多业务,而且旅游和教育也是息息相关的。”

不停吸收新事物

每天回到公司,接电话、回复邮件、和同事交流,Lydia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挤就有的。很多人说没有时间做这个,没有时间做那个,都是借口。”Lydia这样说。

Lydia认为,中介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留学机构要对新西兰的教育体系要有很多的了解,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会,才能给学生提供最有用的资讯。

Lydia的公司是国际教育协会ICEF会员,她和同事曾经到奥克兰、澳洲和欧洲参加过ICEF举办的各类国际教育交流会,与新西兰、澳洲及欧洲一些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洽谈。现在,与其公司合作的各类大中小学机构已经有数十家。

ICEF全名为International Consultants for Education and Fairs,其国际组织遍布全球,涉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各个国家的大学、学院、高中等上万所会员院校。 招生宣传会和展览会为大众所熟知,相比而言,ICEF洽谈会的大门却并不向大众敞开。它根据资质和证书筛选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为通过筛选的教育机构和留学中介提供私人一对一的预约服务。简单来说,作为教育服务机构能够受邀参加ICEF会议,也体现出一家教育服务机构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我们公司还是基督城教育协会的会员(Christchurch Educated),每年都会参加教育协会组织的年度交流会,总结一年的工作和新年计划,并与基督城各个学校的代表进行沟通与反馈。”说起教育方面的资讯和动向,行业经验丰富的Lydia充满了自信。

“在去年最大的一个活动上,数字机构FutureLap对新西兰的未来进行分析,称到2025年全球会迎来一个很大的改革时代,很多东西会被数据和高科技代替,以后教育行业也会被彻底改变。”Lydia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她说,“在以后的时代,网上教育特别重要。大家都要有新的概念去迎接这一个新的时代。”

Lydia说,作为一名中介,也要以这个全新的思维来做事。“很多企业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如果没有很了解新西兰的情况,就没有办法给别人提供意见。”

与许多只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不一样,Lydia自己也像海绵一样不停吸收新鲜的事物。“尼尔森理工学院(NMIT )经理曾经对我说,'每次跟你说话你都像一个发射站一样,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Lydia笑道。

Working Mum

有数据称,在澳洲和新西兰,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在60%左右。“working mum”(有工作的母亲)这个角色,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好。

有人说,Lydia真的很厉害,可以把家庭和事业都兼顾得那么好。

Lydia认真地说,“还是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一样,挤一挤就有了。”

在事业上独当一面的Lydia,现在已经有一个9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小女儿,还有肚子里4个月大尚未出生的宝宝。

在刚过去的母亲节,Lydia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写道,“想一想,作为一个母亲这么难的职位都做好了,别的有什么不能承受不能扛的! 扮演一个成功的知性事业女性和完美的母亲、妻子和女儿真心不容易。还好有大家陪在身边支持,感谢有你们,我会更加努力。”

商务合作、供稿,请联系:

nzmessenger@xtra.co.nz

0064 3 3380168

全纪录 · 新西兰

有范儿的新媒体 · 用文字表达生活

新西兰信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