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后期,“坚持”的真正含义
坚持就是胜利,“苦熬”则意味着已经失败。
十几年前,高考考前一个月,观看过一次高三学生的主题班会,那是全区性的一个展示活动,班会的主题是“坚持”。
黑板上大字板书了“坚持”。细节记不住了,基本内容是,各类学生代表(按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几类)依次发言,叙述自己在高三是如何“坚持”的、以及后面的几十天准备如何继续“坚持”下去。然后是老师点评,关于“坚持”的名言警句悉数登场,“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往往就蕴藏于最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当中”……
整堂班会弥漫着一种慷慨、悲壮之情,没有丝毫轻松愉悦气氛,也许与区级公开课有关,也许与那时移动网络不发达有关,全程40个学生几乎没人开小差,自始至终注意力比较集中 —— 班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该班会的主旨,让我大致解读一下的话,意思其实是“高中生活很苦,高三尤其苦而单调,好歹快毕业了,大家要坚持,再苦熬一个月,就解放了。”
诚然,目前的捆绑式高考,其中的科目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和擅长的,即使将来学习中医药、古汉语,也要“为参与国际交流而考外语”,不喜欢、不擅长也得捏着鼻子、忍受着去学、去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用于高考前的班会也算贴题。
但隐约觉得,作为对于年轻一代的教育引导,使用“坚持”这一词汇多少有点消极。
我们是否把生活看得太过悲观了?高考前学生都是在度日如年吗?
“坚持”到高考结束就可以“豁然开朗”入桃花源了吗?
对于自己的事业(学生的事业即学习)怀有激情、刻苦用功、努力奋斗,并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依靠意志力坚持不懈,是人生的基本内容,试图通过一时的努力换取一生的安逸,是一种错误的教育逻辑。
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今日读书苦、明天越龙门”,都是精神鸦片,跟饮鸩止渴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相比而言,我比较欣赏在一家农村高中墙上看来的标语:
“像高三这样,为了一个明确目标而心无旁骛地拼搏,是一种幸福,值得我们珍惜”。
高三的孩子,正值十八岁的青春美妙年华,他们的生活中不应只有“坚持”,更要去享受激扬青春。
高考,考的不只是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更是人生态度。
面对今年疫情下居家学习的状况,高三学子也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时期,你的“坚持”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1. 坚定乐观。
坚信人类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坚信2020高考可顺利如期举行。按照既定的节奏扎实推进复习、训练进程。
2. 坚持业已形成的良好作息规律,坚持加强体育锻炼。
3. 坚持跟你的老师沟通、请教复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4. 学习侧重点的转移。
后期的复习以答题训练为主,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考试能力的提升方面。你要注意梳理各类检测、考试中发现的新问题,告诫自己不断改进、提升答题策略。
5. 坚持对每一份卷子进行复盘式修正、反思。精细化。
后期的各科各类检测不要看得了多少分,而要看失了多少分,还有几个失分点,从知识、能力、策略等方面不断查缺补漏。综看今年形势,也许有些学科得朝着满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