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肥水注》考略

《水经.肥水注》考略

○肥水

△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

吕忱《字林》曰:肥水出良馀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北流分为二水,施水出焉。肥水又北迳荻城东,又北迳荻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迳成德县,注于肥水也。

肥水,是古代水名,也作淝水,以公元4世纪发生的“淝水之战”而名扬史册。古肥水相当于今东淝河,源于肥西县将军岭,西行北折而下,经瓦埠湖,由寿县城东北入淮河,长约100公里。[①]

吕忱《字林》,《字林》七卷,(晋)吕忱撰[②]。吕忱,字伯雍,任城人,曾任弦令[③]。这部书是为补《说文》的漏略而作的[④]。体制依据《说文》也分540部。收字12824个,比《说文》多3471个字。吕忱模仿许慎的《说文》。并且参照着章句之学,来辨别古籀和一些奇特疑难的字。做到了这一步,就可以使人们行文时能用合乎规范的隶字,却不违反篆文的造字本意。《字林》问世以后,很受人们的重视,唐代尤为盛行。[⑤]

施水,即今南肥河。源于安徽肥西县东北将军岭,东南流经鸡鸣山东麓,穿合肥城折而向南流,在施口入巢湖。《水经·施水注》:“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径合肥县……又东径湖口戍,东注巢湖”[⑥]

良馀山,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水经·肥水注》:“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枷山。”[⑦]

荻城,或作狄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北径荻城东”。《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 十月 “辛卯,裴邃破狄城”。又称狄丘城。[⑧]

荻丘,或作狄丘。在今安徽寿县东南。《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北径荻城东,又北径荻丘东。” 《魏书·李神传》: “转宁远将军、陈留太守,领狄丘戍主”  [⑨]

合肥县城,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二里。《水经·施水注》:“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东汉为合肥侯国。三国魏复为合肥县,移治今合肥市西北。西晋属淮南郡,复还旧治。东晋改为汝阴县。[⑩]

△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

肥水自荻丘,北迳成德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迳芍陂东,又北迳死虎塘东,芍陂渎上承井门,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

成德县故城,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南。三国魏属淮南郡。东晋废。[11] 按《安徽文物地图集》,成德故城位于安徽寿县小甸镇筑城村西100米,系汉代遗存;又名齐王城,即汉成德县城址。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夯土城垣,残高约3.5米,底宽约20米。城垣的东北角、东南角较高,西南、西北有豁口二处。城内有一处面积较大的高地,上有残云纹瓦当、绳纹简瓦残片、灰黄釉陶罐等。[12]

芍陂,是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又名期思陂、安丰塘,位于寿县城南30千米处的安丰塘镇镜内。其地处淮河中游,介于淠河与东淝河之间。东倚长岗与瓦埠湖相望,西与淠河相邻,为春秋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前591年)时期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之一。据文献记载,安丰塘的始建者孙叔敖,是楚国期思(今河南省淮滨县)人。《史记循吏列传》载,“(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谷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在他掌政时辅佐楚庄王建立霸业。芍陂兴建后,历代都有维修,东汉王景、刘馥,晋刘颂,以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浚。[13]

死虎塘,一名宛塘。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刘顺等马步八千人据守于此,以拒刘勔。[14]

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迳浚遒县西,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迳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宋泰始初,豫州司马刘顺帅众八千,据其城地,以拒刘勔,杜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刘勔破之此塘。

浚遒县,浚一作逡。县名。西汉置。两汉属九江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初复置,作“逡遒”,属淮南郡。东晋咸和初废。[15]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16]

阳湖,阳湖又作阳渊,在今淮南市东南。[17]

死虎亭,在今安徽寿县东南。《水经·肥水注》:“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水积为阳湖。阳湖水自塘西北,经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18]淮南市姚村营垒遗址位于田家庵区三和乡姚村东北200米,应系南朝(宋)遗址。又名三元古堆。据清光绪《寿州志》载:“横圹集有四垒,宋豫州司马刘顺所筑”。现四垒还余三垒,南北走向,间距为200米左右。每垒现存面积约900平方米,高3米。均为士筑。[19](备注:《安徽文物地图集》将该遗址判定为宋代,盖系将南朝宋与宋朝混淆而致谬也)

横塘,在今安徽寿县东。 [20]

水分为二,洛涧出焉。阎浆水注之,水受芍陂,陂水上承淠水于五门亭南,别为断神水,又东北迳五门亭东,亭为二水之会也。

阎浆水,又称神断水、豪水。即今安徽寿县南陡涧河。《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洛水出焉。阎浆水注之。[21]

芍陂的库址系利用山地间的凹地、高岗,截断沟涧溪流,筑坝修堤而成。它一方面便于施工,节省工程量,汇纳山陵涧水,增加库容;一方面又可利用老河沟,适当加修,方便排水。芍陂水源主要有三条:其一为淠水及其支流。淠水流至六安故城西北分流,芍陂水由子午渠流注芍陂,断神水在五门亭(在今寿县西南)东,与芍陂水汇流,经神迹亭(在今寿县西南)东,“又东北径白芍亭(今寿县西南)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其二为肥水。肥水西临芍陂,由两条陂渎与芍陂发生联系。“肥水盛时,亦委注芍陂”。其三是龙穴山水。龙穴山在六安县东,其山涧水北流,汇石涧河、白堰河及番山之水,注人芍陂。充足的水源,确保了芍陂能常年发挥效用。[22]

安丰塘著有观光亭,上面书写“天下第一塘”,为著名书法家王家琰题写。

上述图片摘自网络

五门亭,按郦注“(五门)亭为二水之会也”及所述方位次序,结合相关文普资料综合推析,颇疑与寿县谢埠遗址有关。(备注:谢埠遗址,位于寿县谢埠乡谢埠村淠河支渠东,系汉代遗存;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地表有大量的绳纹筒瓦、板瓦、残砖,云纹瓦当及红陶、灰陶残片等[23]

断神水又东北迳神迹亭东,又北谓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凌与吴将张休战于芍陂,即此处也。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水,北迳孙叔敖祠下。谓之芍陂渎。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注黎浆水,黎浆水东迳黎浆亭南。文钦之叛,吴军北入,诸葛绪拒之于黎浆,即此水也。东注肥水,谓之黎浆水口。

神迹亭,神迹亭在今寿县西南,具体不详。

白芍亭,按郦注所述白芍亭约位于今寿县西南安丰塘西南边缘一带,具体不详。

图表 1摘自:应岳林,巴兆祥著,江淮地区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10,第151页

孙叔敖祠,又称孙公祠。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安丰塘北端。祠始建年代不详,《水经注》已言及有祠。《芍陂纪事》:“成化十九年(1483)按院魏公(璋)修之。”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孙叔敖,春秋楚国名相。卓越的水利专家。[24]

黎浆亭,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古黎浆水北滨。[25]

黎浆水,古水名。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上承芍陂,东流经黎浆亭南后注入肥水。三国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叛,吴将朱异渡黎浆水迎诞,即此。[26]

△又北过寿春县东。

肥水自黎浆北迳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津侧有谢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陆舟车,是焉萃止。又西北右合东溪,溪水引渎北出,西南流迳导公寺西。寺侧因溪,建刹五层,屋宇间敞,崇虚嶕尧也。又西南流注于肥。

寿春县故城,秦置,治所即今安徽寿县。东晋孝武帝时以避郑太后讳,改为寿阳县。南朝宋又改睢阳县,北魏复名寿春县。秦汉为九江郡、淮南国治所;魏、晋、南北朝为扬州、豫州、南豫州及淮南郡、梁郡治所。;[27]考古资料显示寿春城遗址位于寿县东津乡东津村瓦埠湖西200米,系战国遗存。面积约26平方千米。地面城垣已毁。20世纪80年代存此做过考古试掘和遥感考古调查,发现有灰坑、水井,并在柏家台南侧发现一处人造建筑基址,出土筒瓦、板瓦、圆瓦,花纹槽砖,纹饰有四叶纹、三角云纹、斜山字纹、风鸟纹等。陶片以泥质陶为多,也有较多的夹砂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兼有弦纹、乳钉纹、网纹、方格纹,器形有盆、豆、罐等。城内还曾出土过“大府”铜牛、“鄂君启”金节、铜方壶、蚁鼻钱、铜镞及大量的“郢爰”、“卢金”、“陈嫒”、“金饼”等战国黄金货币。(见《东南文化》1987年l期)[28]

曲英杰先生还作了《楚都寿春城复原研究》。认为寿春郢城西南角位于北纬323123,东经116°4546″。外廊城西垣从今寿县城南门向南经马家圩、小岗上至范河村南250米处,残存长度4.85公里,南垣从范河村南向东经葛小圩、小刘家圩至顾家寨一带,残存长度约33公里,此规模与楚都纪南城相近。城垣的墙体已基本不存在,但城墙基础部位尚存,宽达20米左右,均系泥土夯筑,夯层清晰,结构紧密。城廓总体形制为一南北向的扁长方形。在构筑方法上,寿春郢城转角处也有明显的切角,与江陵楚都纪南城同制。具体可见于西北、西南、东南城角处。北垣当在今门朝西和八里塘一线以南,东垣[29]

曲英杰推测芍陂渎当指双埂楼与新圩之间的水道,经芍陂门右即西人城,则芍陂门当位于此水道以东,为外郭南垣西门。汉末钜鹿人时苗来任寿春令,为其驾车之牛后生一犊,因系淮土所产,其离任时留于此门下,一时传为美谈。芍陂门所连东都街当向北经过宫城西垣而通于外郭北垣西门。而东都街西渎水所经相国城当位于东九里沟区域,为南朝宋武帝刘裕在晋相国位上所筑,唐代沿为子城。金城即内城,当位于相国城址以北,即外郭城之西北隅。[30]

曲英杰先生绘制的寿春郢城推测复原示意图(成图根据《楚文化的东渐》附图[31])

长濑津,即今安徽寿县东五里东津渡。《水经·肥水注》:“肥水自黎浆北径寿春故城东为长濑津。津侧有谢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陆舟车,是焉萃止。” [32]

谢堂北亭,按《凤台县志》,谢堂北亭当在今东津渡,肥水西岸高冈上。

张文华认为巢肥运河的通航,与芍陂有直接的关系。据说芍陂为楚相孙叔敖所筑,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用来灌溉农田、发展经济而作,其实除此之外,它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调节肥水航运水量。芍陂湖泊面积广大,四周设有五个水门,吐纳断神水、羊头溪及两芍陂渎等水流,即《水经注》卷三二《肥水》中所谓陂周一百二十许里,……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而井门为芍陂五门之,由此开渎引陂水东与肥水相合,将芍陂与肥水贯通起来,所谓“与芍陂更相通注”,这说明芍陂之水可流入肥水,肥水之水亦可流入芍陂,诚如杨守敬疏所言:“肥水、芍陂往复径通,肥水盛时,亦委注芍陂[33]”。芍陂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水柜,依着肥水的盛衰涨落而随时调整着肥水水量,保障航道的顺畅流通。此处郦道元特别描绘了途经今寿县的水运状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水陆交通盛况图,可以说是整个肥水航运的缩影。《水经注》卷三二《肥水》盛赞云:“肥水自黎浆北经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津侧有谢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陆舟车,是焉萃止。”熊会贞疏曰:“《述异记》上《续博物志》二并云,灌、淝之间,离别亭,古送别处。当即北亭,惟灌为淮之讹。《凤台县志》,谢堂北亭当在今东津渡,肥水西岸高冈上。陆路东通风阳、定远,西通六、霍、颍、亳,水路通准,与《水经注》所谓迎送萃止合。”可见,肥水航运盛极一时,畅通无阻,而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和芍陂对其水量的调节有直接关系的。[34]

肥水又西迳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北隅阿之榭也。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

东台湖,在今安徽寿县城东北隅。《水经·肥水注》:“肥水又西径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复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35]

肥水西迳寿春县城北,右合北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渊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内外引汲,泉同七净。溪水沿注西南,迳陆道士解南。精庐临侧川溪,大不为广,小足间居,亦胜境也。溪水流注于肥水。

当地学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北溪即清水涧,泉源即珍珠泉。清水涧古时多奇石,幽咽潺漫,称为漱石。春秋佳日,游人不绝;常煮珍珠泉瀹茗,坐涧石盘桓,领审那神异的自然之美!珍珠泉是古寿春(今寿县)名胜之一,位于八公山东麓,与寿县城隔着一道淝水,近约里许。清人吴育《珍珠泉记》说,珍珠泉在“八公山之址,泉出其下若珠,故名。”《尔雅》解释“泉上为咄”,又名咄泉。[36]

△北入于淮。

肥水又西分为二水,右即肥之故渎,遏为船官湖,以置舟舰也。肥水左渎,又西迳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外有石梁渡北洲,洲上有西昌寺。寺三面阻水,佛堂设三像,真容妙相,相服精炜,是萧武帝所立也。寺西即船官坊,苍兕、都水,是营是作。

船官湖,在今安徽寿县北(盛家湖)。《水经·肥水注》: “肥水又西分为二水,右即肥之故渎,遏为船官湖”。会贞按: “今凤台县 (寿县) 城北盛家湖,即船官湖。”[37]

石桥门(草市门),熊会贞推测在今凤台县(寿县) 城北门。(会贞按:当是今凤台县城北门,今草市尚在北门内外也。外有石梁。会贞按:石桥门取此石梁为名。[38])有学者认为东晋南朝商业的繁荣不断向乡村扩展,乡间贸易市场大量出现;不独乡间小邑,在一些交通路口也形成了大致固定的交易场所———草市。此处《水经·肥水注》所载出现了因草市而成的门名,结合《南齐·鄱阳王宝夤传》“宝夤逃亡三日,戎服诣草市尉”的另一处位于建康南郊的草市(其治在“草市北,湖官寺前[39]”),他们认为这二处草市附近都有寺院的影子,建康南郊的草市紧邻湖官寺,石桥门的草市又傍西昌寺。东晋南朝时代,寺院经商放贷已比较普遍,这两处草市是否也与寺院有关呢?抑或就是庙市的前身?惜史料不足,且姑妄言之。[40]

(西昌)寺西即船官坊也,宫崎市定认为这里是指造船场。[41]

苍兕,神话传说中水兽名。善奔突,能覆舟。古以苍兕名官,职掌舟楫,使居官者尽其职守,常以苍兕为警。汉王充《论衡·是应》:“师尚,父为周司马,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杖钺把旄,号其众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42]

都水,古代水利官。都水之官古已有之,周代有林衡、川衡二官掌林麓川泽之禁。秦、汉设都水长丞,主管陂池、灌溉、保整河渠。《汉书·百官公卿表》王先谦补注:“都,总也,谓总治水之工,故曰都水。”[43]

湖北对八公山,山无树木,惟童阜耳。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高帝之孙,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余登其上,人马之迹无闻矣,惟庙像存焉。庙中图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帐如平生,被服纤丽,咸羽扇裙帔,巾壶枕物,一如常居。庙前有碑,齐永明十年所建也。山有隐室石井,即崔琰所谓余下寿春,登北岭淮南之道室,八公山石井在焉。亦云:左吴与王春、傅生等寻安,同诣玄洲,还为著记,号曰《八公记》,都不列其鸡犬升空之事矣。按《汉书》,安反,伏诛,葛洪明其得道,事备《抱朴子》及《神仙传》。

八公山,在安徽省淮南市西,淮水之南、淝水之北。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等八位友人炼丹于此,因名“八公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44]

肥水又左纳芍陂渎。渎水自黎浆分水,引渎寿春北,迳芍陂门右,北入城。昔钜鹿时苗为县长,是其留犊处也。渎东有东都街,街之左道北,有宋司空刘勔庙。宋元徽二年,建于东乡孝义里。庙前有碑,时年碑功方创,齐永明元年方立。沈约《宋书》言泰始元年,豫州刺史殷琰叛,明帝假勔辅国将军,讨之,琰降。不犯秋毫,百姓来苏、生为立碑,文过其实。建元四年,故吏颜幼明为其《庙铭》,故佐宠延为《庙赞》,夏候敬友为《庙颂》,并附刊于碑侧。渎水又北迳相国城东,刘武帝伐长安所筑也,堂宇厅馆仍故,以相国为名。又北出城,注肥水。

又西迳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北迳熨湖,左会烽水渎,渎受淮于烽村南,下注羊头溪,侧迳寿春城西,又北历象门,自沙门北出金城西门逍遥楼下,北注肥渎。肥水北注旧渎之横塘,为玄康南路驰道,左通船官坊也。

芍陂门,宋杰认为芍陂门为寿春外城南门。[45]

相国城,在今安徽寿县旧城东。[46]

金城,熊会贞以洛阳金墉城类比寿春金城,结合郦注所述方位推测金城亦应在寿春城西北角,故此也应在相国城西北。(会贞按:“魏明帝筑金墉城于洛阳城西北角,此叙寿春城西之水,北出金城西门,北注肥,则金城亦在寿春城西北角,而不言水迳相国城,益见金城在相国城西北矣”[47]

寿春多庙宇寺观,旅游资源丰富。如城内东都街之左道有宋元徽二年所建“刘励庙”,表彰其平定殷琰叛乱的功绩;城东北有“导公寺”,寺“因溪建刹五层,屋宇闲敞,崇虚携觉”;城北之“山源寺”,“道俗嬉游,多萃其下”;城西北之陆道士“解南精庐”,“临侧川溪,大不为广,小足闲居,亦胜境也”;城西北八公山南有齐武帝所建“西昌寺”,“佛堂设三像,真容妙相,相服精炜。”八公山上有“刘安庙”,庙前有齐永明十年碑,庙中有刘安及其八士像,“皆坐床帐如平生,被服纤丽,咸羽扇裙帔,巾壶枕物,一如常居。”[48]

羊头溪水,位于(安丰)塘西北的羊头溪水口门,泄陂水入羊头溪,北注于肥水[49]

熨湖,一名尉升湖。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水经·肥水注》: “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北径熨湖。” [50]

象门、沙门。宋杰认为二门均为(寿春)外城西门。[51]

肥水迳玄康城西北流,北出,水际有曲水堂,亦嬉游所集也。

玄康城,寿春城北还有一座小城,名为玄康城。熊会贞推测玄康城当在今八公山下,肥水北曲处。土名姚湾。(会贞按:《凤台县志》,玄康城不知何由得名,考其地,当在今八公山下,肥水北曲处。土名姚湾,城址虽废,耕者犹时得古城砖。”[52])曲英杰依上述郦注所记;推测考古所发现的所谓唐宋城垣遗址当为玄康城所在。而其以南的南北向城墙遗迹北部很可能属“玄康南路驰道”,而东部与之相接的一段东西向汉代城墙遗迹则有可能为“左通船官坊”之路;其向北折曲一段汉代城墙遗迹将邱家花园南水道阻遏似当属为截蓄肥水右渎以形成船官湖所筑的堤堰。[53]此外曲英杰还认为“玄康城”当为“武康城”之误抄。按《魏书李崇传》载,李崇曾因功受封为魏吕县伯,后出为扬州刺史十年。“又于八公山之东南更起一城,以备大水,州人号曰魏昌城。”孝昌元年(525年)死,“谥曰武康”。其所筑城当依例改称武康城。而据《郦道元传》等记,其二人曾共同奉诏行事,郦道元死于孝昌三年;《水经注肥水》又记其亲登八公上观览。则郦道元当得见此魏昌城,并得知李崇谥号,故写于书中,其中“玄康城”当即“武康城”,“玄”字当属误抄。[54]

又西北流。昔在晋世,谢玄北御苻坚,祈八公山,及置阵于肥水之滨,坚望山上草木,咸为人状,此即坚战败处。非八公之灵有助,盖苻氏将亡之惑也。肥水又西北注于淮,是曰肥口也。

肥口,古地名。即肥水入淮之口,又作淮口。在今安徽寿县北。[55]


[①]《安徽百科全书》

[②]见《隋书·经籍志》。

[③]此据《隋书·经籍志》。《魏书·江式传》说吕忱是晋义阳王典祀令;李焘《说文胸谱叙》说是晋乐莱县令,各说不同,未知谁是,也许这三种官吕忱都做过。

[④]张参《五经文字·序l》说吕忱“集《说文》之所曩略,著《字林》五篇以补之。

[⑤]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03,第112页

[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⑦]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⑧]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⑩]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2]国家文物局:《安徽文物地图集》(下),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96页。

[13]安徽省文物局编,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纵览,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06,第146页

[14]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08,第296页

[15]《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1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17]张文华著,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11,第71页

[18]《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19]国家文物局:《安徽文物地图集》(下),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38页。

[20]《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2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2]应岳林,巴兆祥著,江淮地区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10,第151页

[23]国家文物局:《安徽文物地图集》(下),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96页。

[24]《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25]《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26] -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2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28]国家文物局:《安徽文物地图集》(下),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96页。

[29]王崇礼著,楚国土木工程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第68页

[30]曲英杰著,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12,第337-338页

[31]曲英杰著,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12,第339页

[3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33]《水经注疏》卷三○《淮水》,第2676页。

[34]张文华著,汉唐时期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3.11,第91页

[35]《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

[36]珍珠泉&王建国;六安地区行署文化局编,皖西风物志,第51页

[37]《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38](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3页。

[39]《宫苑记》。

[40]齐涛著,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01,第156页

[41]宫崎市定,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08,第157页

[42]《 掌故大辞典》

[43]《 中华文化制度辞典·文化制度》

[44]《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

[45]宋杰:《寿春在东晋南朝的战略地位》,《史学集刊》,2014年5期

[46]《 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47](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4页。

[48]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黄山书社,2001.05,第300页

[49]张芳著,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06,第122页

[50]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51]宋杰:《寿春在东晋南朝的战略地位》,《史学集刊》,2014年5期

[52](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4页。

[53]曲英杰著,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12,第340页

[54]曲英杰著,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12,第340页

[55]《 资治通鉴大辞典·上编》

(0)

相关推荐

  • 安徽寿县古城,为何洪水都已经淹没城门,城里却一点内涝没有

    安徽寿县古城,为何洪水都已经淹没城门,城里却一点内涝没有

  • 听古城

    听古城 崔小红 我是寿县的情人 带着仆仆风尘 在嘉年华 匆匆把你寻 一座城 响彻一个人的脚步声 和鸣了,那年那些年 沟沟的车痕 我用心倾听你这座城 亦如情人,用最真切的眼神 寿县,我的情人 你斑驳的古 ...

  • 古城寿县

    拍摄于2016年3月20日 来到寿县,先没急着进城,先在外面站着,城外的水波荡漾. 一起的两位小伙伴 城门楼上彩旗飘飘 上城门楼要收费,时间又紧张,就在下面望一望吧. 通淝,通达淝水的意思吗? 寿县古 ...

  • 旅行有什么用?

    旅行有什么用?

  • 安徽有5座历史文化名城,合肥却不在其中,合肥到底缺少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合肥是安徽最大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人啧啧称赞,也是一座最具现代化风格的省会城市.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它不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序列当中,安徽只有歙县.寿县.亳州 .安庆和绩溪县这5座城 ...

  • “成德县古城”之谜

    寿县 安徽省寿县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人文荟萃.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据史书记载,在今天寿县的土地管辖的范围内,不仅仅有寿州古城,毁于元末的安丰城,还有仓陵古城,成德县古城.寿州古城和安丰 ...

  • 《水经注》里的涟水--《水经.涟水注》略考

    ○涟水 △涟水出连道县西 资水之别水,出邵陵县界,南迳连道县,县故城在湘乡县西一百六十里.控引众流,合成一溪.东入衡阳湘乡县,历石鱼山,下多玄石,山高八十馀丈,广十里.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 ...

  • 《水经注》里的资江----《水经.资水注》略考

    卷三十八 ○资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迳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七)---《水经.湘水注》略考

    G △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 湘水左会清水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迳鹿角山东,右迳谨亭戍西,又北合查浦,又北得万石浦,咸湘浦也.侧湘浦北有万石戍. 下隽县,西汉置,属长沙国.学界多 ...

  • 《水经注》里的湘江(六)---《水经.湘水注》略考

    F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出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 沩水,湘江支流.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qu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五)---《水经.湘水注》略考

    E 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 ...

  • 《水经注》里的湘江(四)---《水经.湘水注》略考

    D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作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三)---《水经.湘水注》略考

    C 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 应水,湘江支流.又名紫溪河.在湘桂边界.源出越城岭山脉海拔1882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二)---《水经.湘水注》略考

    B △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洮水出县西南大山,东北迳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定王子靖侯狗彘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洮治也.其水东流注于湘水. 洮阳县,洮阳城址位于广西全州县永岁乡大塘村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一)---《水经.湘水注》略考

    ○湘水 A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陵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魏咸熙二年,孙皓之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