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听“串(chàn)”的直行
现今人人都有手机,手机里都有导航。到哪儿去,一导,就出来了。从哪儿拐弯,朝哪个方向走,一目了然。出门在外,省却了不少问路的事。
前不久,我们单位组织了一次探访。访的对象,是本地的一位烈士。我们是要去他的墓地。车子进了村,这里一拐,那里一转。手机加司机,还是不清不楚。无奈之下,只能问路。
我记得那回,总共问了三次路。头一回,人家说“从这里走,一chàn朝西,再向南”。我们走了几里地,心里又没底了。再问。人家说“拐弯,不远了,一chàn朝南”。最后一次,其实也就是近跟前了。人家说,“过了这个庄,在路西,就看见了”。
我们遇到的路人,前两个都说了一句结构几乎相同的话,“一chàn朝西”“一chàn朝南”。我们坐在车里没下去的几人,讨论了好几回:“一chàn朝西的chàn是哪个字?”而且是一边插话,一边作苦思冥想状。还是小沈拍板定案:应该就是“串”字。皖北乡里人念白了,就成了“chàn”。小沈是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对文字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而且细品之下,也在理。
那么,我就来说说这个“串(chàn)”字。
在皖北村人那里,它是直行。路基本上是直的,方向是直的。沿着这条路,顺着这个方向,对有些个小弯小绕完全可以无视。“一串朝东”的话一说出来,问路者心中,就有数了。在我看来,它前边的那个“一”,就是直行的最鲜明提示。
同时,这个“串”,又极具方向性。在大地上行走,方向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方向错了,越走就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是现如今,村村通都通到农户家门口了。“串”所具有的方向性,与它的直行意涵,相辅相成,共同为问路者解疑释惑,指点迷津。
我们返回的路上,又对“串”的时代性、地域性,作了一番探究。它是从前人指路的常用语,通常配合着的,是胳膊伸直,手指远方的经典动作。而这一切,又发生在问路人发问之后。一问,一答,一动作,共同演绎了一幅热心肠的动态画面。而这个画面,在时代变化,社会变迁中,悄然扭过身去,成为今天的人们扭头回望的一个时代背影。
同时,它也可能只是皖北村人为人指路的专门用语。由“串”而“chàn”,变化的不只是音调,还有说话人的土气与朴实。在从前,在乡村,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标志物。惟有一条一条交叉着的村路,成为大地上的最显眼标志。村里人少有文化,但多的是一颗热心。顺嘴就衍生出了“chàn”——它散发着乡村田野的土腥味儿,一股村人的朴实之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