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与焦虑和解?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总是很焦虑。因为一些别人无意的动作我会想很多,无缘无故心慌。有时我父母回家很晚我会想是不是遇到什么危险被人绑架了,说不出的恐惧感,心里极度不安,总害怕会有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头上。
明镜解析……
焦虑是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遇到的一种正常情绪,根据个人心理素质不同,反应的程度也不同。但是过度焦虑就需要特别注意了,严重的时候需要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可以通过SCL-90和SAS焦虑量表自评)
对于别人的某一句话、某个动作或某个表情会产生心慌、紧张、害怕……的情绪,则需要探索自己为何单单对这个情况如此敏感。有时候我们越是逃避,越要去想到底怎么回事,就像不要想什么,就一定会想什么是一样的。那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看着它,分析它,解读它,和解它,融合它。当我们能够正视这个情况的时候,也就是开始面对和接受的时候,或许它并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以解决。比如心慌,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心慌?为什么只对这件事心慌?除了对这件事还有什么事我会心慌?除了心慌我还有别的感觉吗?心慌让我想起什么了呢?心慌意味着什么呢?我做些什么可以让自己舒服些呢?……可以问更多关于这件事和心慌之间的问题,问的问题越多越详细,就越可以找到答案,而这个方法还可能会让你对自己早期造成这个敏感的印记有一定的呈现,因此,感觉也越来越好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疗愈师,往往答案就在问题里面,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或遗忘了,当我们觉察到它们的时候,也是我们开始解决的时候了。
而对于无名的恐惧感(被害妄想),也有相应的当下事件和过往的经历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上述的呈现法来观察,同时,还可以用记录法来尝试与恐惧和解。恐惧感一般来自于对自己的安全保护,虽然看似是担心父母的安全,真相是害怕自己失去父母,失去一些重要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只不过父母更直观的代表了(属于心理投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记录下来引起这份恐惧感的事件是怎样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建议用笔和纸,这样在书写的过程中也有疗愈的功效,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思考的速度会比电脑更慢,也更容易想起更多的细枝末节。当然,对于不擅长书写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不过也没有关系,可以从最简单的书写,只要自己能明白记录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顺序可以按照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程度、措施、结果来书写。没有句子也可以记录关键词,只要能串联起来就行。接下来,仔细阅读这些内容,看看是否可以找出什么蛛丝马迹的信息,帮助完善这个“故事”,再去感受恐惧感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哪个部分比较严重,同样的看着它,分析它,解读它,和解它,融合它。这可能是一份提醒,也是一个信号,就是告诉我们需要处理的部分,只不过是需要自己处理还是需要对外求助的选择,当然,程度轻的可以通过书写来减缓,程度中、重的就需要求助专业辅导,否则就会出现抑郁症状,或许会超出心理治疗的范畴了。
往往焦虑前期的频率不会很频繁,但是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养成也很正常,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经过长时间、多频率而形成的,无非就是看这个习惯给你带来的感受是什么?是促进的作用还是滞留的作用?对你而言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这个习惯的存在一定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按照上述的两个方法可以找到,但是一旦出现抑郁症状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抑郁症状伴有的情绪非常干扰正常思考的能力(重感性,轻理性),思考力受限,分析的能力和解决的能力也就受阻,结果可想而知,几乎是没有自助的可能性。所以,最好在抑郁症状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遏制住。在没有专业心理辅导之前,也可以做自我测评(可以通过SCL-90和SDS抑郁量表自评)做初步的调整,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从心理上有一定的缓冲,不至于措手不及、惊慌失措。
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了解这样做(心慌、恐惧、担心、害怕)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这是初步的比较,当然也有帮助梳理思路的作用。一件事如果不能给一个人好的感受或者好的结果,一定是弃之不理的,既然不能自拔的去想,说明这方面有让自己留恋的东西,也就是让自己能获益的部分,虽然表面看是痛苦的。比如逃避,安逸,好受,省事……总之,就是不想解决,让它在那儿放着。这种情况就去区分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罗列出来,看看自己到底要从中获得什么,再去评估是不是自己一定要的东西,如果不是,为什么又放不下、扔不掉、断不了呢?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探索,只有自己才最懂得自己!
总结,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每个人都会遇到,只是需要我们能够正视它们的存在,合情合理的解决就不会发展到不可救治的地步,但往往我们选择更多的是逃避和误解,甚至排斥,毕竟没有人愿意被称作病人,可惜的是,人一定会生病,无论身体还是心理,这也只能是自求多福了,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