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电加热管研发实例-封口段计算
502 电加热管研发实例-封口段计算
背景
电加热管端口附近(以下简称封口段)有封口胶、接线柱(或引线)与电热丝焊接点等,电加热管温度也从主体温度过渡到接近水温或环境温度。
大致了解封口段温度特点,有助于指导选择适宜的封口材料,优化封口段长度及端口部分结构设计。
基本结构
电加热管封口段的具体结构型式很多,下图是一种加热水、端部与水箱用螺纹固定的电加热管及封口段结构示意。
图中封口段总长约3cm,包括三个分段,各分段长度均约1cm。
右侧分段内为封口胶,中间分段和左侧分段内为氧化镁粉,电热丝与接线柱的焊接点在距端口2cm处。
左侧分段内的平均温度用T1表示,中间分段内的平均温度用T2表示,右侧分段内的平均温度用T3表示。
估算方法
设电加热管直径为8mm(暂忽略外管壁厚),则截面积约为:
0.25*3.14*0.0082
=0.00005024m2
各个分段表面积约为:
3.14*0.008*0.01
=0.0002512 m2
取电加热管主体部分的平均温度(参见“冷热平台”第499篇):
(349+544)/2=447℃
取1cm主体电加热管内的电热丝产热功率16.7W;电加热管与水的换热系数200W/(m2.℃),氧化镁粉热导率2.5 W/(m.℃),封口胶(硅橡胶)热导率0.27 W/(m.℃),水温度80℃,封口端面胶表面温度30℃。
左侧分段的简化能量平衡方程为:
电热丝产热量+电热管主体向左侧分段导热量=左侧分段向水的传热量+左侧分段向中间分段的导热量,即式1:
16.7+2.5*0.00005024*(447-T1)/0.005=200*0.0002512*(T1-80)+2.5*0.00005024*(T1-T2)/0.01
中间分段的简化能量平衡方程为:
左侧分段向中间分段的导热量=中间分段向水的传热量+中间分段向右侧分段的导热量,即式2:
2.5*0.00005024*(T1-T2)/0.01=200*0.0002512*(T2-80)+ 0.27*0.00005024*(T2-T3)/0.005
右侧分段的简化能量平衡方程为:
中间分段向右侧分段的导热量=右侧分段向水的传热量+右侧分段向环境空气的传热量,即式3:
0.27*0.00005024*(T2-T3)/0.005=200*0.0002512*(T3-80)+ 0.27*0.00005024*(T3-30)/0.005
整合式1、式2、式3,分别得(式4~式6):
-0.008792T1+0.01256T2+31.95=0
0.01256T1-0.06551T2+0.002713T3+4.019=0
0.002713T2-0.05567T3+4.1=0
解式4~式6组成的三元线性方程组,可得:
T1=384.9℃
T2=138.5℃
T3=80.4℃
上述估算过程很简略,划分的计算单元(分段)较大,建立能量平衡方程过程中有很多简化,实际研发时可通过细分计算网格、细化能量平衡方程及各项的计算模型、编制计算软件等方法获得封口段精细的温度分布。
欢迎交流合作,联系微信“lengrepingtai”(冷热平台)。
欢迎高手撰写或推荐稿件,分享您的经验、技术、产品和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