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甲骨文发现:周文王姬昌被斩杀于商都,武王伐纣实为复仇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 周朝奠基者, 周太王之孙, 季历之子, 周武王之父。原为商朝的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在政治上,周文王所奠定的 西周政体是为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集权之先声;而《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与巨大改变,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关于他的故事与离世在史上有多种说法。最被熟知的是他活到97岁,寿终正寝。

《封神榜》中写道,文王姬昌被囚于朝歌,其长子伯邑考为救父向纣王和苏妲己敬献了三件宝物,随后因拒绝苏妲己的示好,被妲己陷害,死于朝歌,商纣王没有异志,遂放姬昌回到周地,周文王五十年(约前1056年),姬昌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然而最新考古显示,周武王父亲周文王姬昌的结局却与传说大相径庭,姬昌被商纣王斩杀,死于商都。

对于中国人来说,周朝是一个十分遥远的朝代,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也被后世将周朝称为远古文明之一。很多人了解周文王,大都来源于《封神榜》等神话类小说,也来源于《尚书》、《春秋》、《竹书纪年》、《诗经》、《逸周书》以及《史记》等史书记载。

但是西汉司马迁的时代距离周文王时代有1000多年,孔子撰写《春秋》与《尚书》时距离文王也有600年的时间,时间久远,他们的记载是否准确真实一直存在争议。远古时代,没有纸笔,很多历史事件刻在甲骨与青铜器上,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选择在竹简上刀刻或毛笔书写,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几乎所有先秦典籍毁于一炬,司马迁在写《史记》中夏商周时期的事件时,除了当时的官方文献,就是遍访民间,了解和考证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周文王是什么情况,还是缺乏同时代的有力证据。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组织了大批多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商周各个王朝纪年进行了推算与论证,颁布了阶段性成果《夏商周年表》,该年表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这一结果被很多教科书和词典所使用,但也引起很大争论和质疑。

然而最近的一次考古发现中,一片出土于周原的甲骨文显示,历史上的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羁押后,没有回到其封地,最终死在商朝都邑朝歌,被商王砍杀后,用于祭祀自己的先人,其死状惨烈。

根据周原出土甲骨(H11:82和H11:84):册周方伯。册:即砍杀、删砍牺牲以祭神。解读应该是商纣王帝辛杀死周方伯姬昌,把姬昌做成牺牲祭祀了商王的先祖。

这与现有的历史记载大相径庭,如果甲骨文所记是真,历史将被改写,也就是说文王没有回周国,死在商都,哪他逝世时怎么会有97岁呢?武王伐纣的时间以及周朝建立的时间可能都会改变。

史书上记载,商纣暴虐,他知而叹惜,被囚于羑里(今河南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意思就是‬在‬闳夭等人贿赂‬下‬,纣王放了‬文王‬姬昌‬,姬昌‬回到了‬周国‬。

那究竟谁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呢?笔者认为甲骨文更可行,因为这片甲骨是文王同时代的文物,而且是出土于周人发源地岐山周原,即文王迁都前的都城,属于周人自己的记载,应该可信。因此笔者认为他比《史记》更为可靠也更为可信,即文王死于商王之手,应该是大概率的事情。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伐纣,推翻了商王朝统治,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关于武王伐纣的原因,除了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后,周国日益强盛,拥有与商朝对抗的实力外,也是希望替天行道,推翻商纣王的暴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为先辈报仇雪恨应该是关键因素之一,历史上武王祖父季历、其父姬昌、其兄伯邑考均被商王杀害,商人与周人存在世仇,因此这样的历史逻辑也才更为合理。

约公元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 周公旦、 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 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 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关于武王伐商的史实,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 利簋可以证明。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 陕西 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 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当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觉得很荣耀,就用铜来铸造宝器以纪念这件事。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