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夜话: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1)
今天是2019年5月2日,一整天学习,先是英语,后是经济学,直到刚刚把微观经济学的五个常用的平衡理论和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平衡理论学完。得出的一个结论却是:这些经济学理论都是唯心主义的典范。
经典在哪里?
就是一切都好像完美无缺,精准的世界,平衡的世界,自动运行的世界。
这里的一切指标,好像不需要人,都已经可以自洽了。多么理想的“科学”啊!
现实世界的常态却是:矛盾的,不平衡的,难以精准的,需要人来不断调节的。
但谁会给你说话的机会呢?
老师说:回答题目的第一步,就是定性,就是承认,接受,吹捧。有了这一步,至少3-5分。
这就是他们赋予我们说话的权利:“按他们的要求来说”。仅此而已。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唯心的学问呢?
他们为什么要搞唯心呢?
因为对待现实,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通过解释来达到“掩盖”现实的问题;一种是通过分析来认识现实,并解决现实的问题;第一种是唯心,第二种是唯物。
如果目的只是第一个,那又何必需要什么唯物呢?
谁才需要唯物?没有物质的人,才需要唯物;有了物质的人,又何必需要唯物呢?有了物质,他就只需要一个办法来掩盖自己的不当所得,最好的办法,不就是唯心吗?
所以,存在决定各自的目的,目的不同,选择自然也就不同。归根结底,存在决定着理论的选择。
谁对谁错?
还不是取决于你是谁?
那我问你,你是谁?

(2)
梳理《lu山会议》材料已经很久了,各方面的资料都已经到位,写了个开头,却苦于没有整片的时间来往前推进,就算是学习,依然难以忘却。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但又恐写了,也放不出来。放不出来也没关系,也总是要写的。且等我些时日吧!
前几天在梳理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年谱》记录,1959年7月12日,下午,老师到庐山水库游泳。游泳后,同王ren重一起回到住处,谈到《红楼梦》,老师说到:“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唱的那首小曲,是《红楼梦》的主题歌。”
我这几天都挂念着这首小曲,今天学习完,将这首歌找出来:
大家可以听听,歌词如下:
《红豆曲》-贾宝玉(唱)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绿水悠悠,
绿水悠悠——”
很多人将这首曲子,当做爱情歌曲,这是特别狭隘的看法。人情,世事,大道,莫不是如此?
今日我不细说,各位可以自行咂摸,多听几遍,其义自见!
整个曲子是《红楼梦》的主题曲,而“忘不了的新愁和旧愁”——这句话是这首小曲的主题;“忘不了”——三个字,又是这句话的主题。
正所谓:不了情,不了事,不了愁,不了人,不了道。
“不了”又是更凝练的总结。
解决的办法大约:就是“不聊”了,说再见吧!
祝君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