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光荣”咏叹录
“光荣”咏叹录
文/周长行
六月二十九日上午,“七一”建党百年诞辰前夕,我所在的党组织给我们几位老同志举办了一个仪式,向我们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我直感:很多年没这么“光荣”过了,“光荣感”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一晃我入党已经50年了,却觉得依然年轻气盛。是时间赋予了我光荣?还是光荣经受住了时间的论证?50年,半个世纪呐,我们还光荣着。
琢磨起来,时间这个东西看似无情最有情,它拿走了一切,却又反馈着一切,比如这枚闪闪发光的纪念章,比如正在回温的那个时代的光荣感。确实的,我感到了时间在梳理或调整着某些东西,是它把岁月淡化或散失的东西渐渐往回找了。
纪念章的到来,让我拥有了三份“光荣”,一份是我当兵时的“军属光荣”牌,这个牌子在我老家门口挂了21年;一份是去年退役军人事务部给我送来的“光荣人家”牌子;再一份就是这枚纪念章。三份“光荣”,像一纸证明,证明我的一段岁月,一段经历,抑或也是一段身份。然而,窃以为,它们却很难证明看似简单明了的“光荣”。所谓的“光荣”是一种感觉。社会大众的感觉,个人的感觉,过去的感觉,现在的感觉,历史的感觉。“光荣”不是说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也不仅仅是挂个什么牌就能“牌”出来的,它应该是一个结结实实的社会存在。说文气一点,叫“价值认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有没有“光荣感”是大不一样的,“价值认可”更为重要。
5O年前,我参军入伍时,感到过光荣,也真的是光荣。参军光荣的口号,照亮了那一代青年人的追求之路。50年前,我入党时感到过荣幸,也真的是荣幸。我能成为共产党的一份子,则是三生有幸。可后来呢?我倒是硬挺着“光荣”直到很久很久,但是,整个社会不买账,你不是当兵吗?傻大兵傻大兵地叫着,爱听不听!日子久了,即使是傻大兵们觉得自己不傻,也只是一种自我感觉罢了。我还为这种“自我感觉”写过不少东西,讲过课,鼓与呼,鸣不平,包括“傻乎乎”地赞美。然而,该说傻的还是说傻,该犯傻的依然犯傻,两道劲互相撕扯着。后来的日子,越来越向钱看了,有钱便光荣,无钱说啥都没有用了。几乎所有的路都是用钱铺垫的。“军属光荣”牌牌上的积尘,只有靠自家人去擦抹擦抹了。党员身份,自己懒得提,别人也不需要你提。整个社会变得忒现实忒势利。据公开报道,有花钱买选票的,有买官卖官的,有多少“荣誉”已进入市场?还真难说清楚。常话说“荣誉比金子还珍贵”,得反过来看了。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很多人选择沉默,这大概是一些英雄们“隐姓埋名”的一个客观原因吧。
然而,突然有一天,街道负责退伍老兵的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一块“光荣人家”的牌子,说让我自己想办法挂上,然后,他们便甩手而去。当时需要找四颗铁钉,我无处寻找,只好请求物业管理处的小李帮忙买来再帮我悬挂上去,这份“光荣”才得以光耀门楣。于是,自己劝自己,别再挑剔了,能有这么一块“光荣”的牌子送上门来就应该大喜过望了。
当然,“光荣在党50年”这枚纪念章是不需要悬挂的,我自己珍藏起来便是。两块“光荣”牌和一枚纪念章,都有“光荣”二字赫然入目。三份“光荣”凑在一起,如果再加上我在部队时获得的军功章,加上我回地方后获得的这奖那奖,哦,似乎才发现,此生还有这么一堆东西陪伴着我哩,在念叨这些“光荣”的时候,心头和喉头竟有一丝丝热热的东西在涌动。
微妙的情怀波动,包括有点凌乱的“活思想”,这大概都与当下“光荣感”的回温有点关系吧……
(写于2021年7月1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