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42~赵王篡位(六)
司马伦做了皇帝,再一次大规模封赏。首先是几个儿子,司马伦立世子司马荂为太子,儿子司马馥为侍中、大司农、领护军、京兆王,司马虔为侍中、大将军领军、广平王,司马诩为侍中、抚军将军、霸城王。然后是功臣,孙秀自然是首功,担任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他人如张林等人都登上卿将之位,封为诸侯,其余同谋之人也都破格提拔,就连奴仆士卒杂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
以世子荂为太子,馥为侍中、大司农、领护军、京兆王,虔为侍中、大将军领军、广平王,诩为侍中、抚军将军、霸城王。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张林等诸党皆登卿将,并列大封。其余同谋者咸超阶越次,不可胜纪,至于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
再次是宗室,五哥司马干被封为卫将军,八哥司马肜则被封为“阿衡”(阿衡为商代官名,师保之官,相当于宰相),赐武贲百人,轩悬之乐十人以示优宠。此外,义阳王司马威被封为中书令,东武公司马澹为领军将军,竟陵王司马楙为卫将军、都督诸军事,新野公司马歆被任命为南中郎将,出镇襄阳。
封赏了同党,争取了宗室,司马伦还觉得不够,毕竟篡位上台,他亟需在更大范围内笼络人心。司马伦下令,当年所有被举荐为“贤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将”的人选,全都不用考核,直接任命授官;地方郡国与京邑的一切待考察官吏全部转正,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及各地在学二十年以上的人员,全部署以吏职。在大赦当天,所有的在职的二千石郡县令长,全部封侯。郡守的功曹属官全部荐为“孝廉”,县令的功曹属官全部荐为“廉史”。
注:按照晋朝法令,由地方举荐的“贤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将”,朝廷考核通过才授予官职。
是岁,贤良方正、直言、秀才、孝廉、良将皆不试;计吏及四方使命之在京邑者,太学生年十六以上及在学二十年,皆署吏;郡县二千石令长赦日在职者,皆封侯;郡纲纪并为孝廉,县纲纪为廉史。
如此泛封滥赏,一夜间政府官员数以万计,致使国库中的布帛储粮都不够开支。当官需要持铜印才能上任,工匠们夜以继日也无法铸冶那么多印章,只好先用白板代替。每逢朝会,抬眼望去,满朝的人都头戴貂蝉(皇帝近臣帽子上的饰物,用貂尾制成)。世人嘲讽这样的朝堂“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此举旨在争取寒门士族的支持,因为高门士族可以通过九品中正制入仕,只有寒门士族,才去举孝廉举秀才,去做那些不入流的小官。只不过司马伦此举收获甚微,有点正义感的人都耻于接受他的赏赐,百姓也认为他不得善终——同杨骏,司马亮一样,大规模地向下层释放好处,得到的不会是人才,只能是投机分子。
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颜曰:“貂不足,狗尾续。”而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府库之储不充于赐,金银冶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君子耻服其章,百姓亦知其不终矣。
上台之后,司马伦发现朝政还不如司马衷在位时了——司马衷虽然傻,好在有群忠正朝臣辅佐;自己上台后,这群朝臣全都闭嘴了,他所能倚仗的,只有孙秀了。
孙秀现在风光无限——因为司马伦事无巨细,都要先咨询孙秀的意见。但是孙秀也仅有小聪明,搞阴谋诡计还能勉强,处理朝政脑子就不太灵光了,他想作为领导,指示如果太明确的话,出了问题就该他负责——所以诏书经常是写好了毁掉再改,让属下官员都茫然无所适从,人事任免权也在孙秀手上,只不过他是凭自己的喜好来办事,官员的转任改职如流水一般。
孙秀既立非常之事,伦敬重焉。秀住文帝为相国时所居内府,事无巨细,必谘而后行。伦之诏令,秀辄改革,有所与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朝政如此混乱,孙秀却怡然自得——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我也不知道当官有什么好处,只知道我说的话没人敢反对)。看到孙秀如此风光,司马伦的另一个心腹张林感到十分失落。张林本来也想得到开府之职,现在要求没有被满足,便对孙秀怀恨在心。他写信给赵王的太子司马荂,陈述孙秀专权,所封的都是小人,请求一并诛杀。
只是司马伦是离不开孙秀的,所以当司马荂把张林的信给司马伦看时,司马伦便转交给了孙秀。孙秀一向与张林不合,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摆下鸿门宴,趁机拘捕张林,夷其三族。
秀本与张林有隙,虽外相推崇,内实忌之。及林为卫将军,深怨不得开府,潜与荂笺,具说秀专权,动违众心,而功臣皆小人,挠乱朝廷,要一时诛之。荂以书白伦,伦以示秀。秀劝伦诛林,伦从之。于是伦请宗室会于华林园,召林、秀及王舆入,因收林,杀之,诛三族。
这次内讧以孙秀的胜利告终,不过他来不及得意。因为从许昌传来消息——齐王司马冏传檄天下,兴兵伐赵。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随即响应。五位藩王起兵二十万,直指洛阳!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