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的“果子”,真假侄儿吃
上卷 第六回 第十三节:
原文: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tiàn)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二人说着,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端木见解:
上节说贾蓉来了,和凤姐眉目传情以后,高高兴兴抬着玻璃炕屏走了。
刘姥姥于是才有机会说上话。说啥呢?“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开始说实话了。不过注意啊,越想越没盼头才对啊,刘姥姥为啥说“没个派头儿”?因为刘姥姥,狗儿一家,人家也是有骨气的,至少也是“有派头”过,至今没有了派头而已,骨子里架子还在呢。
你看刘姥姥怎么说板儿的?“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这句话即可怜,又无奈心酸,满腹的委屈和羞辱。此情无处诉,空怨我儿板。凤姐听了也扎心啊!老少一起,被提捏到这段光景,凤姐的同情心终于稍有一丝松动了。所以也就不再难为她们祖孙二人,安排她们吃饭去了。
借此功夫,这凤姐喊周瑞家的去问话,看看王夫人有啥交代的。可真是心细如丝,非常懂规矩的。王夫人不发话,她即便是起了同情心,也不会擅做主张的。王夫人怎么说呢?“他好意思来”,也不可简慢了。只要她开口要,多少给点,意思意思便罢了。
王熙凤于是给刘姥姥2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能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按照现在的上好米价5元每斤来算,一两银子最少也值现在750块。20两银子,折合15000元,也就说,王熙凤给了刘姥姥15000块钱。这的确是很不错啦。
现在一般家庭请客送礼,一千块算不少了;出手15000千块,王熙凤身上掉个毛,的确是比刘姥姥的大腿都粗了。王熙凤说,这钱是太太给她的丫鬟们买衣服的钱,是真的吗?假的。这是将功德记在王夫人头上。王媳妇不居功,这点儿也是很懂套路的。
我想隆重说的,不是这20两银子,而是王熙凤额外给的“一吊钱”。同学们,这一吊钱,才真正体现了凤姐办事的周全。要大书特书一番。为啥要额外给这一吊钱,名义上是让他们坐车回去。相当于给刘姥姥祖孙二人回家的路费。实际上呢?是为了不破这个整。这个可比银行道德得多了。银行你去借钱,他先把你当年的利息给扣除了。比如你借1000万,扣除当年利息9个点,你实际拿到的大约只能是910万了。现在不讲待客之道,不接待,不礼送的人太多了,这一点,真的是比凤姐差太远了。
刘姥姥拿了银子,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你看,刘姥姥懂得人情世故啊。有些人拿了钱,就以为真的都是自己的了,不知道这钱还有别人的“一份”。这种人,早晚被其他的人抛弃。再也没得机会了。周瑞家的看不上,另外,也因为欠着狗儿的人情,所以她不要,那是另一回事儿。你要真不给,不提人家的恩德,绝对没下回了。大家要懂这个道理。
最后,我们说最关键的部分。
按辈分,王熙凤是和刘姥姥是同辈的,狗儿应该喊她姑妈,板儿应该喊她姑奶奶。那为什么刘姥姥待贾蓉走了以后,要说“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这样说,不是明摆着乱了辈分吗?
弄的周瑞家的也吓得不轻,你看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
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
刘姥姥为啥笑呢?
这一段算是第六回最精彩的部分了。我读了几遍才咂摸明白,有意思的很啊,我慢慢说给诸位听。
刘姥姥早就看透了王熙凤和贾蓉那点儿事儿,所以她说“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这不是刘姥姥爱王熙凤爱得不行,而是说王熙凤见了贾蓉,那真的是“心眼儿里爱还还不过来”。周瑞家的说“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她没说错。刘姥姥让板儿冒充王熙凤的侄儿,的确是“不正经”。
那为什么刘姥姥要搞这个“不正经”的勾当?
因为刘姥姥发现一个秘密,“侄儿”最招王熙凤喜欢,那就借侄儿的名头用用,让板儿也充作侄儿,岂不是套的近乎,讨王熙凤一个开心?这一招是个险棋啊,弄不好,惹了王熙凤,就真的白搭了。所以她“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啊,内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啊,姥姥我这宝,押对啦。
其实刘姥姥这招,真的是马屁不见痕迹,讲出了凤姐的“心里话”,“带你侄儿来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了”,“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贾蓉爹怎么教他的?——“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
打发咱们来做啥事来?——“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
你贾蓉干啥呢?——“只顾吃果子咧”。
哈哈哈哈,正经的侄儿不正经,本来讨东西却只顾吃果子;“不正经”的“侄儿”也只顾着吃果子,忘了本来讨东西。这个老曹啊,真有你的,有这么幽默的吗?
叫你一声蓉哥,一辈子的哥哥;
叫你一声凤姐,一辈子的姐姐。
此处一连串笑声,哈哈,哈哈哈哈-----------
红楼梦最是幽默了,就怕诸位不懂啊!相信诸位看了我的见解,应该心领神会了。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荣国府,王熙凤地位高,权势重,正在得意时,情场正发骚,刘姥姥赶了个好时候,逗个包袱,耍个活宝,弄来白银20两,祖孙二人一进荣国府,算是功德圆满了。
号主没法说出来的话,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一心集——中国的红与黑与白》,上下两册合辑,欲购买的,加我个人微信(duoleibei001)即可。全套售价:150,只有电子版。
前文链接:
第六回 第十二节:为何还要:苟延着所谓的婚姻,残喘着所谓的性福?
第六回 第十一节:端木持易: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第六回 第十节:人际交往的“等价原理”——三生三世
第六回第八节:究竟谁“好吃懒做”?是穷人,还是富人?
第六回第七节:“这是真的吗,校长?”答曰:“我其实是个演员”!
第六回第五节:大爷算个屁,太爷才算牛
第六回第四节:“拉硬屎”——充好汉,算什么好汉?
第六回第三节:家长里短,有心讲来却伤感
第六回第二节:贾家后人不读书,竟无后人复哀之
第六回第一节:“巫山云雨”真不是你眼中的黑洞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