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二回 第七节(中): 荣宁二府,家即是国

原文不附了,如需重读,请查看历史消息,昨日发文,上卷 第二回 第七节(上)。

端木看解:

今天说这一段的内涵,先说宁国府,到第三代,贾敷,贾敬两个,敷,讲的是谁?其实是皇太极长子豪格,辅国有功,后被多尔衮弄死了,老婆也被多尔衮和他兄弟霸占了。你说惨不惨?顺治福临是第九子,泣血也未能挽回自己哥哥的性命,你说悲不悲?贾敬就暗指福临。袭了皇位,但实在无心于庙堂。于是求佛问道。“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暗指康熙玄烨。但珍爷,就暗指雍正了。“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隐含着雍正只知道搞女人,把国家搞得不得安宁。“宁国府”竟翻过了过来。没人敢管他。

“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贾蓉长得是面目清秀,细挑身材,但生活上却和他父亲贾珍一样荒淫无耻。和姨娘尤二姐偷情。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你懂的,就是乾隆小儿啦!

这真是刚猛的隐喻啊!想一下,当年身在那个时代的人,了解本朝历史的人,深受文字狱之苦,家破人亡的那些文人,读到这样的高超隐喻,会是怎么样的会心啊,肯定说了不下五百遍的“妙不可言啊”!

再说这荣国府,贾母摄政且不说了。贾赦袭了爵位,后面再说。老二贾政(暗指乾隆),实际上成了贾府的当家人。说他喜欢“捕潦”,我查了买的所有版本的纸质书籍上,这个地方,都不是这两个字,而是四个字“酷爱读书”。我觉得“捕潦”却是最形象的。“酷爱读书”却不像曹雪芹的口气。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看看“捕潦”这个词啥意思?我觉得是表面装着正经读书,背地里搞坏事儿。喜欢收集“颓丧,失意”的潦倒之人,收买人心。“好人”皇帝乾隆就是这个套路。二府合一,其实就是大清朝那点事儿。作者是一分为二的看。这个手法很独到。以后你们慢慢揣摩。很多地方,他都是一分为二的看的。正反都说一说。

以上就是我说的秘密。

至于这大公子贾珠,死了,为什么?目前我也不知道。二小姐名姓是啥?后面再说。三公子贾宝玉,我们也放到后面再说。本节先告一段落。

通过上、中两节,了解了宁荣二府的关系和秘密,其实我还有进一步的深思,就这段文章,还引出了我一段演说。欲知我思考了什么?请明日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