嶙峋之手缘希腊 “大号儿童”追本源

茫茫宇宙,何谓世界?芸芸众生,何为自我?竟然有这样一群"大号儿童“苦苦的追问......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以欧洲地图,就会发现希腊就像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弯曲的手指伸进地中海。其南边是巨大的克里特岛,其东面与小亚细亚隔海相望,此地曾是工业、商业、和投机事业极其活跃的地区;其西面和意大利接壤,北边是那些伤未开化半野蛮地区。古希腊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抓住了文明和文化的源头,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的600中文明中唯一诞生的哲学,孕育出一大批追问无用的、异想天开的、沉迷“探索宇宙奥秘,宁可放弃波斯王”、幼稚的“大号儿童”——哲学家。之所以称之为“大号儿童”,是无衣食之忧,兴趣使然,乐知而不知用,颇似儿童,痴迷于纯逻辑游戏,不受实际需要牵挂,自性而为,追问所谓自明的东西。。

泰利斯(640B.C—546B.C。古希腊哲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有水,万物茁壮成长;缺水,万物萧条。故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其意蕴了“万物同源”的思绪。

其弟子阿纳克希曼德(610B.C—547B.C古希腊尼奥尼亚学派自然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限定者

其另一弟子阿纳克西米尼(585B.C—525B.C。小亚细亚、米利都的哲学家。)他认为世界并非源于单一物质,而是“同一事物以不同形态存在于世界当中”。如果空气稀薄则成为火,变浓则变成风和云,再浓则会成为水和土。故“气”为世界本源

赫拉克里特:(600B.C—500B.C,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火。尽管万物流转无常,其背后有永恒不变的本质,那就是火。还留下了类似“万物为火的交换,火是万物的交换物”令人匪夷所思的话语。

赫拉克里特照片

恩培多克勒:(493BC_—433B.C,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世界是有土、水、空气、火四大元素构成。

德莫克里特:(450B.C—370B.C左右,希腊哲学家。)他认为世界是由“原子与虚空”组成。

他们在追究世界的“本体论”,就“质料”与“形式”而言,后者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达到了成熟阶段。

留基伯:他认为“万物因必然而动。”

毕达哥拉斯:(590B.C—510B.C,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他认为世界由数字组成,认为灵魂—数字—世界内在相通。数字比例才是支配真实世界的原理。

                             巴门尼德照片

巴门尼德:(515B.C—456B.C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他追问:何为存在?提出“存在之物不会消失无形,不存在之物不会无中生有”,他将世界划分为“现实的世界”与“理论表述的世界”。

他的弟子芝诺(490B.C—430B.C前后,希腊哲学家)。他拥护其老师的观点,提出为我们熟知的悖论:比如“阿基里斯与乌龟”“飞矢不动”等。

苏格拉底:(469B.C—399B.C,希腊哲学家)。他从对自然的追问切换到对人伦的追问,认为“自知无知”是探究真理的出发点,提出人应该怎样生活。

柏拉图:(427B.C—347B.C,古希腊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将世界划分为“现实界”与“理型界”的“理型论”。认世界是一种“理念”。

亚里士多德(384BC—322BC,古希腊最大的哲学家、自然学家)。他的“形而上学 ”把追问的“本体论”分为“质料”和“形式”,并认为:质料是原料,形式才是本质。他的“形式逻辑'’是追问“形式”的最后总结。

这些“大号儿童”的追问,推动者哲学思绪的列车滚滚向前;也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后继者奋然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