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黄金云作品 | 又闻冻米香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新姑娘,冻米糖,把我吃,生儿郎……”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唱着这首儿歌,追在新娘子后面,讨要冻米糖吃。新娘子听了高兴,为讨个吉利,也就会从随行的果盒中,给我们每个人一片或半片冻米糖。在送亲的队伍后面,我们一小口一小口地咬着,慢慢地咀嚼,融化在嘴里的是甜蜜,吞下去的是快乐。香味粘在手上和嘴边,我便生出傻傻的念头,要是每天跟在新亲的队伍后面,那多好啊!香味蔓延到睡梦中,冻米糖成堆,醒来却是南柯一梦,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美妙的回味。
深冬过半,冻米糖的香气从记忆中飘来,从遥远的山村中飘来,从土墙老屋黑面大铁锅中飘来,从楼下游街小贩卖年货的喇叭声中飘来。
冻米糖,也叫炒米糕,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是极好吃的点心。我家那时饭都吃不饱,只在过年时做一回冻米糖。雪花飘落万家时,冻米糖香满厨房。母亲用晒干的米饭,炒至喷香。这时烧火是要技术的。火大了,会烧焦;火小了,炒不出香味。灶膛里冒烟,会有烟熏味。担当这一重任的,是心灵手巧的姐姐。我站在一边等冻米糖吃,姐姐说,来,学着点,莫只晓得吃,连烧火都不会。人要聪明,火要空心。你看,把柴架空,柴火旺,灶膛红,大小合适。我哪里听得进,眼睛只是看着锅里。炒完后,把红薯糖和炒米混合在大锅里,母亲还在搅拌,我就开始咽口水了。终于起锅了,一个正方形的木框,拥抱了沾了一身糖的炒米。母亲手脚麻利,压平,夯紧,切糕。冻米糖两面白如珍珠,周围黄如金裹,香气就从这里溢出,淡淡地弥漫在厨房里。姐姐烧火有功,母亲奖励她三块冻米糖。为了冻米糖,我一直坚守,不离不弃,虽是好吃鬼,但是满崽,也就享受了与姐姐同样的待遇。母亲舍不得吃,只是撮了一点冻米糖屑放在嘴里。母亲把冻米糖包好,放到楼上的石灰坛子里,真正是束之高阁了。
等到正月来客时,母亲会端一盘点心出来。红薯片是主打,那是用滚烫的黑沙炒出来的,脆嫩而微甜,撑满了盘子;冻米糖是亮点,只有四五片。此时,红薯片就是舞台下那些黑压压的观众,冻米糖就是那令人瞩目的明星。红薯片是母亲费尽心思待客作品中的底色,冻米糖是那点睛之笔。冻米糖的芳容和芳香,就这样留在客人的味蕾世界和美味的记忆中。
正月待客,点心里放几块冻米糖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谁家只有红薯片,而没有冻米糖,别人往往会背后说一句,切,冻米糖都不放一片,几小气滴!或是失落,或是鄙夷,便随那满口红薯片气味跌落到地下,那家待客的等次也被别人降到地下。
母亲手巧,父亲好客。每年正月,到我家耍狮灯、龙灯的来了,父亲总是要母亲用大茶盘盛点心,上面多放些冻米糖。等他们停下来时,父亲端着盘子,挨个送过去,你不吃他就不走。等人人都吃上了点心,父亲才肯放下。那些人自然是开过眼界的,为答谢父亲的热情厚道,往往会多打一个套路,多舞一个花样。
母亲做了那么多冻米糖,大多用来待客,我吃的没有超过十片。母亲家教严,说,到别人家里去拜年,有的人家里把点心端出来了,并不一定真心让你吃,还想用来待其他的客人。所以,主人不拿给你,不要去动,尤其不能动那冻米糖。因此,这样的拜年实在是被逼无奈,装模作样。
铁公鸡就是那种人。他到别人家去拜年,夸点心如何好吃,冻米糖如何酥脆,然后毫不客气一点都不脸红地,把冻米糖吃个精光。别人到他家做客时,他就会先拿起一小块点心,然后口吐恶言,指责他妻子如何把冻米糖做得这么难吃。第一次到他家做客的人,自然不知道他的小九九。听他这么一说,当然就不会动点心了。后来,别人识破了他的小气,说,铁公鸡想吃你的,容易容易;你想吃铁公鸡的,难得难得。
大多数人家是有心热情待客的。一盘带冻米糖的点心,一杯冒热气的香茶,一张干净的椅子,一个温暖的焙笼,一声温馨的招呼。吃吧吃吧,端出来就是吃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天南地北。在随性闲聊中,乡情浓了,亲情近了。去年人生途中的块垒消融了,新年充满了等待幸福来敲门的期盼。如果,斟一杯自家的封坛老酒,嚼一口冻米糖,哼几句花鼓戏或是京剧高腔,即使南腔北调,那也是极其美妙的清唱;喝得有些高时,即使声音有点大,言语有点粗野,那也是无伤大雅的。毕竟是正月,毕竟是放松的时候,不是好友,不是亲朋,怎会相聚?百年修得同船渡,相聚就是一种缘分。
最尽兴的是到外婆家去拜年。外婆家的冻米是油炸的,还放了切成细丝的桔皮,红薯皮也是油炸的,那是当时最高档次的点心,比我家的不知要好吃多少倍。不知道外婆到底有多少冻米糖,反正我们在她家的两天里,我们吃完了,她又从阁楼上拿一包下来,放在果盘里。
那时,拜年是有讲究的。“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干娘,初五初六拜地方。”这个时节拜年,都会客客气气的,当然少不了冻米糖之类的点心,甚至还有红包。“拜年拜到初七八,翻转坛子放旮旯。”这个节点去拜年,那就对不起了,没有点心了,当然更没有冻米糕。为什么?立春了,节气来了,该为春耕生产作打算了。我们的祖先立下的规矩,是很有一些道理的,拿捏得很有分寸的,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做事时就做事。现在春节放假七天,恐怕也与这个传统习俗有点关联吧。
过了正月,家里的点心告罄,更不要说是有冻米糖了。我那次闯祸,竟然发现母亲还藏着冻米糖。
那一年五月,几个小孩一起在河边玩水。我六岁多一点,小牛与我同龄,不记得什么原因,我们两人吵起架来了。于是两人捡起小石头打击对方,他的石头打到了我手上,我的石头打到了他的头上。我的手上只是微红,他的头上却起了一个小包。他摸一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恰好他的母亲从这里经过,就要来打我,我一溜烟地跑了。他的母亲抱起小牛,边走边哭边讲,还带着唱腔,“哎呀嘞,不得了呀,我的小牛被石头打了,会死了呀!”死人那是天大的事,那还了得!十多个小孩,爱看热闹不明真相的正好有闲功夫的几个女人,被她嚎啕的夸张的哭腔感染了,也凑到一起来了,竟然一下子汇成了二十多个人的队伍,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像一条扭动着的大蛇,向我家游过去。
母亲听了小牛母亲的哭诉后,给小牛用冷水手巾敷着,一边好言好语,一边从楼上拿出半包冻米糖给小牛。过了一会,他母亲问他,痛不?小儿无诈。小牛说,不痛了。吃着冻米糖,蹦蹦跳跳地跟其他小孩玩去了。至此,我导演的这场闹剧才告结束。
我回家后才知道,妹妹那段时间正在吃药,药味极苦,连极不怕苦的母亲都觉得难喝。那冻米糖是母亲用来哄妹妹吃药的。妹妹吃药后,吃半块冻米糖,用来缓解苦味。
这半包冻米糖,化干戈为玉帛,却难为了妹妹。
俱往矣!时光随往事沉溺,但冻米糖依然飘香。
作者简介:黄金云,湖南醴陵市人,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业余喜欢写作,现为醴陵市作协和株洲市作协会员,有多篇小说、散文和人物传记发表。其中,人物传记《陈觉与赵云霄》已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