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晋演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由于种种原因,到大学毕业时也没能好好地上过几节历史课,所以历史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知识盲点,后来一直想利用闲暇时间读点这方面的书籍以填补自己知识结构的空白,或者至少让自己在孩子面前不显得那么没有文化。

在一次逛书店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直想买的两晋、南北史、五代十国这套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带回家后才发现这套书的文字是半白话的,且生僻字比较多,心里就产生了几份不想看的念头。但因为一直有书买回来必读的习惯,搁置几天后,还是将《两晋演义》放在了床头。

那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改朝换代如走马灯似的,从前东晋时代,五胡并起,迭为盛衰,先后十六国,两赵(前赵、后赵)、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五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还有成夏,到了晋亡宋兴,出现过一批又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演义了一场又一场“成王败寇”的政治逻辑。刚刚是这个皇帝登基改号、大赦天下,宝座还未焐热乎,就被一伙人送上黄泉路,恭迎另一位上台,有的甚至就是个几岁的孩子,自己都没弄明白为啥被一群人送到金銮殿,就又被递给一杯鸩酒呜呼哀哉结束性命。

这边是司马晋被桓玄篡位改号,那边又是苻坚建秦;这边的魏才建国,那边又来了乾归嗣建西秦,西秦的内臣外吏还没安排停当,秦王乾归又被哥哥的儿子公府所弑,没几天乾归儿子炽磐又杀了公府;新建的楚国还未被天下人知晓,又被刘裕换成了宋等等;最要命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皇帝(王)、一批又一批的大臣、一波又一波的嫔妃,一本书就把自己读成鸡毛一地。

那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除了割据和战争,看不出对时代的进步有哪些积极作用。每一个国家的建立都要杀戮失败方及其谋士家族几代人,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对城中百姓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会赶走所有牲畜,掠走所有粮食物品,强迫百姓迁徙到胜利者的国都。老百姓没有一点归属感,今天还是魏国的子民,明天就成了秦国的俘虏,成了各种战争的牺牲品。一年四季过着民不聊生、朝不保夕、流离失所的生活,甚至从一出生就看见了生命的尽头。

那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那些或多或少有点政治热情的文人名士,稍不留神就成了政治斗争中的刀下鬼,甚至比政治家死得更多更惨。在余秋雨老人家的《魏晋绝响》一文中对文人名士是这样说的,当时的文人名士,有很大一部分人承袭了春秋战国和秦汉以来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学思想,无论在实际的智能水平还是在广泛的社会声望上都能有力地辅佐各个政治集团。因此,争取他们,往往关及政治集团的品位和成败;杀戮他们,则是因为确确实实地害怕他们,提防他们为其他政治集团效力。

那个乱世在作者的著述中各国清晰、人物有序,但我却读得张冠李戴、一塌糊涂。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后多读读历史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作者:李玉英 编辑:海贝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