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颖:让法律的阳光照进每一个人心里
清脆的法槌声敲响,法官在庄严的法庭上作出宣判……电视剧中的这一幕在年少的柯颖心中悄悄发芽,成为一名法官便成了她儿时的心愿。
而今,柯颖早已实现梦想,扎根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15年,即使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也会有感到疲累的时候,但她却坚定地表示从不后悔,她愿意一直做一名基层法官,让法律的阳光照进每一个人心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守司法良知
严谨对待每一个“小案”
柯颖承办过这样一个案件,原告是一个包工头,承包了某大型厂房建筑垃圾清运工作,工地负责人每天让不同的人员签字确认,结算时却不认账,认为原告不可能清运那么多垃圾。在庭审现场,原告急得手足无措,只能不停地以“对天发誓”“我骗人就不得好死”等简单而无力的词语据理力争。由于原告的大部分诉讼请求缺乏相应的证据,很有可能得不到支持。
对于这类证据不足的案件,从司法实践角度,驳回原告的大部分诉讼请求也无可厚非。“倘若匆忙下定论,我所依据的'事实’真的就是真相吗?”柯颖扪心自问。
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柯颖冒着寒风细雨,找到厂房出租方,反复核实建筑物的细节,对原告所提供的运输次数和吨数实地考察对比,再三测量,初步证实了原告的主张。再次主持调解时,柯颖把调查结果向双方作了陈述,被告承认了事实,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大部分案件中,经济能力较弱的一方,在证据意识上往往也较薄弱,举证能力有限。而案件的真相有时不在于“表象”和庭审时双方所提供的证据上,如果仅仅满足于法律事实的推导,对案件发生的客观真相不予深究,判决结果就有可能与客观事实、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期许相悖,进而伤害到人民群众朴素的是非正义观。“所以,法官在办案过程中,首先应当具备司法良知。”柯颖如是说。
心怀为民热忱
化“苦干”为“巧干”
自2006年入职以来,柯颖坚守基层一线15年,担任法官11年,经办近5500宗案件,年均结案率95%以上,且无一错案,撰写的案例多次获评东莞法院 “十大典型案例”……
近几年,她所在的南城法庭的年均案件量在1万件以上高位运行,办案压力繁重,如何把“苦干”变“巧干”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柯颖提出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合作,积极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在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南城法庭探索建立了“法庭+公安”“法庭+商会”等诉调对接新模式。2020年,南城法庭参与诉前调解案件10642件,成功调撤案件6597件,用最快最优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诉累,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情怀。她还参与推动成立东莞市首个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推行“1+1+N”制度和“三调”机制,着力物业纠纷基层前端化解,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物业纠纷化解新模式。2020年,南城法庭新收物业纠纷案件下降20%。
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柯颖重视党建领航做细做实审判工作,找准党建与审执工作融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推动法庭工作迈上新台阶。她打造法庭“政·奋”青年学习品牌,组织党支部成员制作“迎七一·微党务”学习短视频和开展“青”尽全力、“疫”站到底树典型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警的表率示范作用。她常常开展巡回审判,把庭审现场搬进社区、走进人民群众中去,通过审理“家长里短”纠纷,给普通老百姓讲授生动的普法课,用“贴地气”的审判形式,践行人民好法官的初心。
感言
掰指算来,踏入法院已十五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法官,虽然累,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快乐,那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党的宗旨,在审判一线践行“工匠精神”,苦练过硬本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我作为法官的初心。我愿一直扎根基层,能动司法,做好新时代法律人。
——柯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