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近旨远构思联——我的剑阁关联构思说明

言近旨远构思联——我的剑阁关联构思说明

文\张兴贵

题剑阁关

两剑现冲天利刃,既需议论之,仔细思寻,应是于心知大小;

群峰呈拔地雄姿,试问登临者,来回瞭望,可曾会意有高低?

剑阁关,又名剑门关,是古今有名的雄关,也是名关。

这次我给这个关练笔题联,是因为古今以来为这个关写的对联也可以说难以计数了。别人写的,肯定有好的,有差一点的,对此,我不做评价。我只谈谈我是如何写这副联的。

以前我写名山、名关,一般是注重叙述与描写,而这些词语,总也离不开峥嵘、险峻、挺拔之类的“慷概激昂”之形容词,以壮其势。在自我分析得失的基础上,这次我决定重在议论。

既要议论,就必须有缘起。我的缘起,无疑是古今以来众多联家对这个雄关的诸多看法了,我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无疑要说自己的心语。要说心语,首先要了解议论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百度中,我知道,这个关之所以被称为剑阁关或剑门关,是因为这里的两座山,其形像剑,且有大小剑之分,依据是百度资料中的地名来由: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既然山似剑,且有资料说,剑山有峭壁,其势险峻,无疑就似剑之利刃了。这就是上起的来由。对这个雄关,古今有无数人或为文、或发言,抒发了诸多感叹,这就是有意无意的议论,我的考虑是,在议论笼统的剑阁关时,有必要仔细想一想,这里的“剑”有两把,他们原本就大小分明的,你可以说大者如何、小者如何,当然也可以比较而谈,但是,只有把两把剑都考虑进去了,也分清谁大谁小了,才可以发表看法。当然,我的意思不仅仅在此,我的目的在于,启示人们,我们在议论任何一类事物、人物的时候,要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下,再整体或分开发表意见。因为现实中,听见别人就某一件事议论,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发“一家之言”者实在不乏例子。此乃我对上联的简单阐述。

我再说说下联。

剑门关景点众多,其中“七十二峰”可谓赫赫有名,峰峰有各具特色的雄姿,也是本来就存在的事实,因此,下联的议论,以此为缘起,也不是信笔而来的,而是有意而论的。古今以来,登临这七十二峰者,应该也是摩肩接踵的,无论他登临其中的哪一座山峰,从不同的方向,来回瞭望远处的其他山峰,也是情理中的必然动作,那么,在眺望的过程中,会不会就在当时或以后,就这群峰的那个高、那个低做一比较或定论呢?愚以为这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需讳言,我在确定下联的立意时,是受了那句著名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的启示的,我的意思是,我们在议论众多的名人、名物、名器的时候,是否在感叹“都不错”的时候,也应该仔细研究、比较一下,做出究竟谁高谁低的自我判断呢?我们不是说山外有山吗?山外与山内的这些山,高低的区分总是还有的吧?

为文者,讲究“言近旨远”与“言在此而意在彼”,努力做到这两点,是我下笔前的追求,至于效果如何,实在不敢自吹自擂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