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也许很懵圈|史记周次元049

在《史记》次元的记录里,西周灭亡的记录是充满了各种矛盾。非常有意思的是,周平王姬宜臼明明在申侯的帮助下夺回了王位,本来应该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却被说得很像一个十足的受害者。犬戎本来是帮了大忙的,在太子夺权这件事上出力最大。就因为是外族,很像是做了这件事里最大的恶人。也成了后来大家共同的敌人。

历史有时故意模糊了视线,就是为了掩饰矛盾的焦点。

049

站在周平王姬宜臼的角度上,申侯和犬戎的联军攻进镐京,杀掉周幽王姬宫湦,掠走美女褒姒,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胜利。这不就是他们的目的吗?

这次冲突的起因似乎是由周幽王而起。《史记》次元中非常肯定这一立场。

“(周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历史认定了周幽王是昏庸无道的,宠爱褒姒,任用虢石父,导致国人和诸侯对他一肚子怨气。废掉太子姬宜臼是一个触发点。我们先撇掉道德评价,来看看利益冲突。周幽王废掉太子这一动作彻底激化了太子派和周天子派之间的矛盾。

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在这种王室的斗争中,废掉太子不仅仅意味着剥夺了他王位的继承权,让他回家休息。随之而来的还有可能是限制、囚禁、放逐甚至死亡。就算假设周幽王在废掉太子宜臼这件事上,采取的是最温柔的方式,应该也足以让宜臼绝望的同时,内心充满恐惧。如果他接受这一现实的话,很可能意味着他在未来能够安稳地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望。

那么,以申侯为核心的太子派呢?周幽王姬宫湦的废申后和太子的行动可以视为一种夺权。在这次行动中,意味着太子派的彻底失势。而且还有可能,整个周王室面临的可能是一次对于太子派势力的彻底清剿。就算申侯不为自己的外孙发动叛乱,这件事仍然会是一件规模不小的流血事件。

也可以说,是坐以待毙还是起来反抗的选择上,以申侯为首的太子派选择了先下手为强,挑起了讨伐无道昏君周幽王的战争。这是权力的争夺战,也是为了捍卫生存。在生与死的面前,谁会代表正义呢?

历史似乎更倾向于认为,申侯不该勾结犬戎,引狼入室。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对于这段话,似乎一直都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理解。也就是杀掉周幽王,掠走褒姒,“尽取周赂而去”的仅仅是犬戎的行为,完全不是太子宜臼的意思,甚至和主导这场叛乱的申侯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联合攻打镐京这件事上,申侯与犬戎之间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呢?或者说,以申侯为代表的、支持太子的力量对犬戎作出过什么样的承诺,以便得到犬戎的支持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申侯和太子宜臼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才能实现他们的意图呢?

毫无疑问,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宜臼推上王位。要实现这件事,就要把周幽王姬宫湦杀掉,至少也要赶下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攻进镐京。

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办法吗?诸侯们对于周幽王姬宫湦废掉太子宜臼这件事保持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那是王室的家事,让他们自己去闹好了。

战争发生之前,以申侯为首的支持太子宜臼的力量应该非常清楚作战的目标:攻下镐京,杀掉周幽王。作为交换条件,进入镐京的犬戎军队可以大肆抢掠。这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可以看成是常态化的次生灾难。

在《史记》次元的其他记录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些有趣的细节:

“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这段话记录在《秦本纪》里。有趣在于,这样的描述模糊了秦襄公一次立场上的转变。在镐京一战中,秦襄公站在了周幽王一边,他的作战对象是犬戎,也是申侯代表的支持太子的势力。“战甚力,有功”,对于后来的周平王宜臼来说,他们的功劳从何而来呢?

后来,形势就变了。宜臼成了周平王,曾经为周幽王效力的秦襄公投靠到周平王一边。这很有点顺风倒的意思。这大概是诸侯们的普遍立场,谁能打赢,他们就站在谁那一边。“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我们也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秦国曾经派兵保护周平王。但周平王迁都洛邑,显然是被迫的。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郑世家》里:“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

讲的是郑桓公姬友。如果我们把犬戎理解为代表的太子宜臼的势力,姬友是站在了太子宜臼的反面,并在这次暴力夺权中,似乎进行过拼死抵抗,最终战死。在周王室权臣内部,他和申侯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后来呢?他的儿子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这应该也是一次和解。

仅仅从这两件事来看,事情变得非常有意思,不管当时他们当时为谁而战,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好像统统都成了有功之臣。大家都有牺牲,那么就找个共同的敌人吧。于是,在《史记》次元里,周王室内部的矛盾和诸侯之间的矛盾被巧妙地置换,很像是变成了大家一起对抗犬戎的集体作战。

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次元虽然并没有明确指出,认真去看语句之间的关系的,其实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申侯这一方反叛联军的集体行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在这次周王室的太子派和周天子派之间的冲突中,犬戎选择站在了太子派的一边。可能是为了道义,也可以是为了利益。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曾经面临过一次选择。如果这样看的话,犬戎应该是太子宜臼坚定的支持派,同时也是一支保证他顺利夺权的关键力量。主导这场战争的是谁呢?是申侯,或者说还有太子宜臼。

不过,从《周本纪》里的一句话来看,当宜臼成为周天子之后,他似乎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受害者,这种伤害和威胁不像是来自他的父亲周幽王姬宫湦,而是来自外族人犬戎。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

这像不像一次卸磨杀驴呢?这样的表述会不会让周平王宜臼也很懵圈呢?在犬戎的帮助下,申侯组织了这次暴力夺权,宜臼成功地登上了王位,他们的目的实现了。现在他们把周幽王被杀的责任全都归罪于犬戎这个外族势力的身上,也就意味着,他们也可以摆脱那个弑君弑父的罪名。《史记》次元这样记录,也算是给了周平王面子。毕竟,周王朝也是一个很要面子的时代。

“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如果我们把周平王放在这场混乱的中心呢?就在诸侯们趁着混乱粉墨登场的时候,周平王宜臼很像是一个旁观者,他显得无力而且无辜。

在一场各怀鬼胎的混战之后,大家终于达成了和解。这件事谁都没有责任,不管当初支持谁,有没有出力,谁都没有错。不管在拥立周平王这件事上曾经发生过什么分歧,最终大家都是功臣。要怪就怪那个外族人犬戎吧。

反正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大家还是给王室保留一点尊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