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中记载的文明,会不会是一回事?

咱们昨天的文章发出来后,被批,意料之中。

我推送之前就能够想得到有一部分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们觉得我在教读者精致的利己主义。

呵呵,有些人就是这样。你只要批评别人他就来劲,不睡觉都要听,你一旦要他自我反省,他马上就会说你精致的利己主义。

这毛病大概是学生时代落下的,老师一在课堂上神侃,就听的津津有味,老师一布置作业,就都打瞌睡了。

当然,有部分人是真较真,俗称读腐了书的。

就像我们的标题,你想一想,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中记载的文明,会不会是一回事?

当然不会嘛。

史书谁写的?一群文人。说白了,史书记载的不是历史,而是文人眼里的历史。

更确切的说,是一群未曾任事的低阶文人,眼里的历史。

二十四史为什么首推史记,其他没啥看头?因为说到底,史记不是历史本身好,而是司马迁这个人有意思。

司马迁这个人是个伟大的人物,他写啥都好,如果他去写武侠小说,大概率比金庸写得更好。

说到底,吸引人的是他的认知,而不是他的题材。

剩下的就没啥可看的,尤其是前四史后面的那些。

为什么说文人眼里的历史不是真实的历史呢?因为每个人只能理解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世界呀。

打个比方,假如有A、B、C、D四个人面试。面对同一道笔试题:1+1等于几?

A回答:1+1=2。

这人适合做QA,就是质检。

B反问:1是什么样的1?+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样的=?

适合做研发。

C回答:客户希望等于几,我就能让它等于几?

适合做销售。

D回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适合做管理。

你看到了,哪怕把模型简化成1+1=几,不同的人眼里都有不同的答案。

你说谁是对的呢?

其实大家像盲人摸象一样,都在指责别人看到的不是正确的。

我以前有过一个售前的部门经理和他的下属发生了冲突,我去调解,调解的过程中,我问双方到底发生了什么。

售前们告诉我,他们经理很让他们讨厌,大致有如下不满:

1、拿个鸡毛当令箭,老板明明不是那个意思,他光理解表面,硬要去执行,让兄弟们干冤枉活,不出成绩白费力。

2、明明是自己指挥失误,还写邮件给CEO,指责手下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岗位。

3、跟他一起出差,事儿特多,这个不许,那个不让,是个特别难相处的人。

经理告诉我,可能出了这些问题:

1、他是后来加入的,下属都是老员工,不服。

2、我们那时候是创业公司,思路本来就不清楚,需求本来就多变,而他是个严格执行每个指令的人,难免会让兄弟们无法适应。

其实这些人都是我招来的,或者我从别的部门调整进来的。

这问题如果说对错,根子上的对错只有我一个人的对错,就是我用错人了,无论是这个经理还是他的下属,都是不合适的。

比如这个部门经理,居然当着CEO的面去说自己下属不好,这么做是管理的大忌。

你的下属有一千个问题,那是你回去关起门来骂他们。但在外面,你们就是一个团队,团队里任何人的错,都是部门经理一个人的错。你全都得自己扛着,而不是推卸。

至于你心里憋火,你回去可以骂,可以罚,也可以开掉,那是你自己的权限。

但不能让外人看到你推卸责任的一面,否则,任何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你这个部门经理本身就不合格。

至于他的下属们,同样很幼稚。

没有人能够用对自己上司不满的方式干掉上司,这是不可能的。

你要干掉上司,方法很简单,架空他,你把整个部门的事情担起来,让他无事可做。

一旦老板发现你能胜任,他被架空,他很快就会被调离,没哪个老板愿意花冤枉钱。

所以,如果你不采用正确的方法,而采用内部对抗,消极怠工的方式,结局肯定是被一锅端。

就是统统被替换掉。

如果这些售前告诉我的不是他们上司如何如何不好,而是现在的模式如何影响了工作效果,他有什么建议可以改进,那我马上眼前一亮。

如果这个部门经理告诉我的不是公司有什么问题,而是他有什么办法在目前有问题的情况下开展工作,那我同样眼前一亮。

但很遗憾,双方跟我讲的,都是个对错问题而已。

由此可见,他们不适合市场工作,他们的脑子里,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像中学生们一样,在寻找标准答案。

所以从头到尾只有我一个人的错,我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

而我这么做,是源自权衡。

原因很简单,我雇不起,我雇不起合适的人,那我就只能承担这个成本。

就像你跟我说一辆汽车跑得快,我也知道,问题是我这会儿预算不够,只能买辆三轮车,那跑不快,就是我必须要承受的。

这不是一个对错问题,这是一个权衡问题。

我要追求的不是正确,而是就着米下锅。

比如书上说汉朝的时候,晁错建议汉景帝削番,景帝采纳了,结果引起七王之乱。

王爷们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就是干掉晁错这个“奸臣”。

汉景帝就把晁错给杀了,结果七王仍然作乱,继续攻向京师。

书上就说晁错是冤杀,是景帝懦弱的表现,因为后来汉武帝给晁错平反了。

书上这么说有没有错?当然没有。

它是书,是讨论是非曲直的地方,它想怎么分析怎么分析。

但我问你,假如让你穿越回汉朝,你来做景帝,你怎么做?按照书上的正确答案做么?

当然不是。

你仍然应该杀了晁错,虽然你是个穿越者。

七王之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你杀了晁错,他们就没有借口,天下人就看得清楚他们的目的不是清君侧,而是谋反,是作乱。

你就拿回了大义的名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场战争,你就胜的容易,他们就败的迅速,那么战火对老百姓的蹂躏,就小的多。

拿晁错一颗人头,去换梁国前线和叛军作战的几十万百姓的利益,很值得。

决策,只能这么做,也必须这么做。

如果你不这么做,照书上来,那你就是个昏聩的决策者。

而且更可笑的是,回头你失败了,写那本书的人一样会嘲笑你,是个失败者。

这就是文人,文人关心的话题永远是事后诸葛亮,他们不会考虑怎么做,也不需要真的去做,他们只需要评价你怎么做。

所以我一直在问你要什么。

你是真的有问题要解决,还是要拿来做茶余饭后扯淡的谈资?

这两种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结论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