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醉眠》诗赏析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宋-唐庚
《 醉 眠 》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赏析:从空间上说,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从时间上说,无所思虑,无所用心,一天就好像是一年。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以下就具体写其顺适:
春天不是就要过去了吗?没关系,春去春来他本就认为是大自然的正常运行,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不是打破了山间的静寂吗?也无妨,在他听来,与树头清风,草中虫鸣也没什么两样,总是天籁,不妨高眠。
三、四句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躲进小楼成一统”,世味进不来,当然也就闻不到,这是饱尝世味之人的辛酸之言,也是他在这特定的时空中所体悟到的价值观。
另外,盛夏时分醉卧当然已用得着竹席,但这得到清凉的,哪里只是身体呢?
正是由于进入了这种顺适之态,所以即使是作诗这样的超功利之事,他也是无可无不可:“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梦中得句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用《庄子》“得鱼忘筌”之典)似失而实得,他就是这样领会了人生哲学上的辩证法。
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另有作于同时的《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可以参看: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其一)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其二)
其中所透露出的禅意,与此诗正是相通的。
本诗的“诗眼”是“醉”。全诗以“醉”为中心,因为诗人终日喝酒麻木自己,才有了下文“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的感叹。
注:
簟:本意是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元稹在《蕲竹簟》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得鱼忘筌: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东西。
筌:捕鱼器,竹制,有逆向钩刺;又作诸渔具的统称;
出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庄子-外物》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
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