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九  自然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段话的文字翻译是:

用有为的手段来获得天下,我看是得不到的。

因为天下神器,是没有办法用有为的手段去获得的。

若用有为的手段去获得,必然失败;即使暂时得到,也是不能长久的,得到的也终将失去。

故天地万物,有时行,有时随;有时缓、有时急;有时强,有时弱;有时生,有时灭,所以圣人总是避免极端、避免过分、避免过头。

也就是说以有为的手段是无法达成目标的,因为凡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法则,所以圣人总是依循万物的运行法则来应对进退,以避免过度行事,导致失败。

应该说这样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话也早深入我们的脑海,可在现实中如何运用呢?我们又如何能知道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从而去依循它呢?如果要逐一弄清楚万事万物的法则再去依循它,估计咱们已经千岁、万岁都不止了。

王阳明当初不是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个理来,结果却什么都没得到,白白花了七天,就即使格出一个理来,跟我们的身心性命有什么关系呢。

由此可见,老子《道德经》讲的并不是外在的事事物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在内心去验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身中的道。

什么是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然后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因此,道其实就是气,就是能量,祂化育天地,生养万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令万物生生不息。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老子还告诉我们,人身中的道(气、能量)具备与天、地同样生生不息的造化功能和机制,因此,作为“四大”之一的我们,体道、悟道根本无需远求,只要返观觉照,觉知我们身中生生不息的自然造化流行的实相,就能悟道。

所以,我们在理解《道德经》时,应该紧紧围绕身中的道这个主轴。确立这个主轴后,我们再来理解本章老子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这里的“天下”其实是在比喻我们的人身,而“取”是获得的意思,获得什么呢?获得人身的圆满,怎样的人身才算是圆满?恢复我们本自具足的心性。

我们的本心本性本来智慧光明,只因为有贪嗔好恶的掺杂,使得本心本性有所染污,而去掉染污,恢复本心本性的智慧光明就称之为人身的圆满。

“为”,要弄清楚什么是“为”,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无为”。

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说“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即任生生不息的造化之气自然作用,不人为造作,就是无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凡是人为造作的,对生生不息的自然造化有所干扰,有所障碍,有所损害的,就是“为”。

“天下神器”,之所以说是“神器”,因为祂本自具足智慧与光明,具足令我们身心性命生生不息的神秘能量,祂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

如此,我们便明白原来老子的这段话是在说:

以干扰、障碍、损害我们身中生生不息的自然造化为代价,也即人为造作的方式来获得圆满的人身,我看是不可能的。

因为恢复我们本心本性的智慧光明,就是要拿掉染污本心本性的贪嗔好恶的知见,要拿掉这样的知见,只有通过返观觉照,觉知内心分别取舍的习性,觉知习性的真相,原来只是一股能量,能量没有好与不好,无需贪,也无需嗔,只是静静的看着这股能量,与它和平相处,如此反复循环练习,方可获得圆满的人身。

就好像一杯本来清澈的水,被掺入一点泥土后,会变得有些浑浊,要恢复其清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水沉静下来,让泥土慢慢沉淀下来,然后过其滤,水也就恢复清澈了。如果我们采取有为的方法,一直摇晃着杯子,水则只会越来越浑浊,越有为,越不能达到目的。

现代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本来应该越来越感觉幸福快乐,可事实上却是压力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无法稳定,对当下的不满足,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无不充斥于我们大多数人的内心。

本来我们可以通过无为的方式,从烦恼罣碍中获得解放,可大多数的我们却偏偏选择有为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抽烟、喝酒、网游成瘾、手机放不下、买买买、吃吃吃,一个劲的放纵自己,以此转移或者逃避情绪、逃避压力、逃避烦恼带给我们的不适感。

现代人如此,老子时代的人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这里的盲、聋、爽,并非说五官出了问题,而是指心出了问题,说的是忙着追逐感官的享受,而失掉了体察本心本性的觉知能力,心被盲掉了,聋掉了,爽掉了。这里的爽不是畅快舒服的意思,而是受伤害的意思。驰骋畋猎,是指追逐功名利禄,让我们胸中的气血奔涌,无法停止,而让我们的本心本性受到伤害。

还有的人,看不起这种声色名利上的追逐,选择了修行。可是由于不懂得修行的根本而一味在身体上下功夫,比如吐纳导引,推波助澜等,成为所谓的气功大师,有的甚至还得了神通,可殊不知从本性上来说,这样的人与追逐声色名利的人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因为内心的贪嗔好恶而人为造作,导致气血妄动不止,伤害了本心本性。

我们的本心本性,本具光明智慧,无奈我们总是被贪嗔痴爱所绑架,只是在有为法中去外求,而不懂得返观觉照,向内体悟,原本想要以此获得解脱自在的人生,哪知却在烦恼痛苦中越陷越深。因此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故天地万物皆有其性:有时行,有时随,就如大海的波涛有前有后;有时缓、有时急,就如高山的流水有缓有急;有时强,有时弱,就如天上的月亮有圆有缺;有时生,有时灭,就如大自然的草木花朵有荣有枯。

万物均有其各自变化的理和数,而我们身内生生不息的造化之气也是如此,充满着各种变化,祂的起伏动荡有时明显,有时隐微;有时缓,有时急;有时强,有时弱;有时来,有时去。可是由于我们的习性所致,总是把这些本来自然的变化,而人为加以定义,加以分别,这种起伏动荡的感受是好的,是我喜欢的,那种感受是不好的,是我不能忍受的,在胸中起伏动荡的一气上攀附贪嗔好恶的知见,好的感受便拼命追逐,不好的感受就拼命抵抗、转移、逃避,这其实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而圣人,也就悟了道的人却不会这样,他们懂得修身即是去掉对感受的好恶分别,去掉对神通的尚玄好奇,去掉急功近利的执著,无为不争,因而获得人身的圆满。

本章体会的重点在于从我们的内心(黄庭)去体悟什么是无为,当胸中气血涌动时,我们能不能体察到我们有为的习性,我们能不能在感受生起时,不追逐、不抵抗、不转移、不逃避,只是静静的觉知它,觉知它的物理形态,而不是咬着牙忍耐它,就像隔岸观火,火烧得再猛烈,我也不罣碍,我只是观照实相而已。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对内观方面有疑问的朋友可阅读3-8条,若有什么需要交流的敬请留言,笔者会汇总后作统一回复。我们下期再见。

(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天下神器”指什么?老子为什么反对争斗?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quo ...

  • 诵读经典丨《道德经》——吾言甚易知

    传播国学 传承国医 弘扬国粹 共铸国魂 [点击下方音频播放按钮,即可聆听] 特别鸣谢:感谢国学诵读人纪鸿章提供的音频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 ...

  • 《道德经》二十九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老子此章显然是针对争夺天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八 常德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樸. 樸散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六  辎重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继续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之心得

    第二十五  混成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大家好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九章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将要收敛它时,必定扩张它:将要削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五  大象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四  成大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听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