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为什么会过期
爱情,总有一见钟情的成分。爱情的温度上升得越快、越高,可能其中一见钟情的成分越大,而一见钟情或许就是破解爱情秘密的一把钥匙。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见钟情的发生是投射的结果。首先,我们内心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关于恋人的形象,它是曾经在梦中出现过的白马王子或公主,然后我们在现实中碰到他或她,他或她部分或全部符合我们内心的那个形象,于是我们便狂热地、痴迷地爱上了他或她。
需要解释的是,内心的那个形象是在长期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建构起来的。一般来说,在这个形象中包含着父母的影子,它往往是以父母为蓝本,然后在与异性交往中添砖加瓦逐渐完善。它是独特的,也是完美的。如果父母优秀,它必然在很多地方带有父母的痕迹;如果父母不够好,那么它极有可能具有与父母相对立的那些品质。此外,它还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补偿,比如我们所欠缺的性格特点。它比较顽固地占据着心灵一角,不太容易动摇改变,而且对人影响很大。有时,现实中的他或她只要具备一丁点它的特征,比如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动作,便能让我们产生触电感,然后就奋不顾身了。
事实上,我们是把它投射到他或她身上,这时爱便有些虚幻,因为我们爱的是一个影子,与现实中的他或她没有什么相干,只是热恋中的男女无法分清哪一个是想象的,哪一个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梦醒了,发现他或她不是那个“他”或“她”,失望接踵而至。所以就有了“因为陌生而相爱,因为熟悉而分手”的说法。
相爱容易相处难。换个说法,就是爱一个虚幻的影子比较容易,而爱一个现实的对象则相对困难。婚姻需要磨合,婚姻需要保鲜,意思大概只有一个,即慢慢接纳一个现实的他或她,但这并不容易。
首先要放弃那个理想化的幻影,因为它总像“照妖镜”一样把现实中的他或她“打”回原形,比照理想化的幻影,他或她便显得不堪入目。不过,人们都有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理想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爱,为理想的对象付出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尽管明知理想化危害甚大,人们仍不会轻易放弃理想。但是坚守理想,是跟他或她过不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必须“忍痛割爱”,彻底放弃那个理想化的幻影。
其次,要学着与现实“妥协”。从表面上看,妥协多少显得有些消极和被动。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总有些不甘心的感觉。但实际上,妥协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当我们把一个理想化的幻影从内心投射到他或她身上时,事情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任务是要把投射出去的内容收回来。投射是好事,它使我们得以了解自己,看清内心都储藏了一些什么。而把投射收回来,不再用理想化的目光去歪曲他或她,从而会看得更加真切,在此基础上重新产生的爱才会更隽永持久。另外,妥协也是一种在现实条件下创造有价值生活的能力。人们比较倾向于设想一些有前提的生活,比如总是以为他或她如何如何时、有多少钱等时,就会怎样怎样,这就难免沉溺于幻想,或者把“真正的生活”放在未来某个时候,而忽略当下。
最后,我们要真正体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热烈奔放的爱情是一种体验,毕竟短暂;长相厮守,在漫漫岁月中相濡以沫才是爱情的真谛。在平淡中互相欣赏,会使双方都容光焕发神采飞扬,爱情才将常青不败。
总而言之,爱情的保鲜剂难以外求,也不用外求,它就在我们的手中。当我们审视自我,深化自我认识,发展自我时,我们就拥有了制作爱情保鲜剂的秘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