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理解之类比

七年就是一辈子

【R 阅读原文】

一般来说,类比是我们在说明或理解时所使用的思维辅助工具,它的使用过程大抵如下:

为了向对方解释清楚未知的X …… (或者为了理解尚处于未知的 X……) 去找一个与 X 类似的、但是对方肯定已经理解的 A 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X ≈ A 把 A (或 A 与 X 相似的地方) 解释清楚…… 于是 X 不言自明……

经典的类比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既要足够相似,又要对方已知,不仅如此,还需要创造者刻意留心寻找。

例如:科学确实是由信息构成的,正如房子是用砖头盖的一样。可问题在于,正如仅仅一堆砖头放在那里的时候我们不能称其为房子一样,一堆信息放在一块儿就叫科学,有点不像话……

把类比当作用来辅助理解的手段的时候,要关注“像”的地方—— 这是重点;而不是“不像”的地方 —— 那不是重点。

还有个需要特别注意、甚至应该刻意牢记的是:类比的逻辑重点是“像”而不是“是”,即“≈” 并非 “=” 或者 “≡”。

大多数听者缺乏这方面的刻意训练,骨子里他们忽视“约等于”与“等于”之间的区别,他们的逻辑因含混而自觉非常自然。不小心混淆了“像”与“是”的人,在用类比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接着下一步要犯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 —— 因为新事物已经等同于(是)旧事物了,那就没什么需要“理解”的了嘛!更没有了继续研究得必要……既然类比是个辅助理解、辅助说明的工具,那么使用它只是探索中的一个过程,不是结果。理解了那“像”的部分之后,还要继续探究那些“不像”的部分,新事物之所以新,就是因为那些“不像”旧事物的部分啊!

这是个特别细微巧妙的陷阱—— 很多人始终并未察觉。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我总是告诫自己,暂时先克制寻找类比的冲动,因为不恰当的类比还不如没有类比,甚至,不恰当的类比干脆相当于有毒,会麻醉我们的大脑,阻止我们有效地思考。我总觉得,在对新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去找类比不迟;而对新事物有足够的了解,也是有能力找到精妙类比的前提,万一找到了,可以自己用来辅助面向他人的说明,或者作为帮助他人的辅助理解工具…… 找不到很好的类比,也很正常。

好的、精妙的类比超级炫酷,可还是要小心为妙,因为类比真的影响思维。寻找更为恰当,更为准确的类比,其实不是像很多人想当然的那样,“不就是个说法嘛?!” —— 因为说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法、想法可能引发的是最重要的东西:行动

除此之外,类比也常常是产生“融会贯通”的手段。这里涉及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技巧: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这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反向类比应用。这种思考多了,会很自然地产生“穿透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

还记得地理课上老师说地球就像鸡蛋嘛?还记得化学课上老师说的原子核和电子就像太阳系中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关系吗?当我们接触了拆书帮,我们不太理解学以致用,赵周帮主告诉我们把知识当做医生而不是老师,是不是很形象,很深刻?我们对选书没想法时,帮主告诉我们,各种途径获得十几本书就像海选;每本书花15分钟从中选择一本就像相亲;选好一本就吃透,从网到点,就像过日子;中间穿插着看看其他书籍就像偷情。(⊙o⊙)哇,太形象了,一下就记住了。

这就是类比的魅力,让复杂的事物、新的事物类比一个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帮助我们对新事物、复杂事物的理解。以上类比有三个共同特点,第一,足够相似;第二,对方已知;第三,产生共鸣。帮主选书的类比,海选-相亲-过日子-偷情,和选书过程很相似;类比的事物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成人,已经了解海选-相亲-过日子-偷情的内涵;类比很形象,让人印象深刻,get到了重点。

类比辅助我们对复杂事物、新事物进行理解,就像上文的案例。类比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很多人把困境、成长比喻成登山,我们爬一座高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成就感和自信,我们面对困境时,想到登山就会有很多力量。也有人把成长类比为破冰,入水看到未知的自己,不断增长自己未知的领域。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类比带来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个是纵向生长,一个是横向增长,带来的行为也将截然不同。类比还可以帮我们融会贯通,反向类比新知识的适用边界。

在做类比时,我们要注意:

1.类比时,我们更多关注“像”的东西而不是“不像”的东西,我们关注的是选书类似相亲甄别的过程,而不是关注相亲时男女相处之道;

2.类比的逻辑重点是像、类似于、约等于,而不是等于、等同于。把知识当做医生,进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但是两者并不等同,我们同样要重视知识提升我们的审美和素养的作用。

3.类比时要谨慎,好的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好的类比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应该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来类比。成人学习把知识当做老师就不是很好的对比,成人学习强调的是反思诸己、学习致用而不是老师一样单向传输、灌输。

【A1 联系过往经验】

高二时有些文艺青年气质,比较喜欢竹子,自名茂竹先生。自己告诫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做人做事,保持中空,学习心态,不要骄傲,然后不断努力一节一节提升,看到进步。

这个类比,影响到我价值观的形成。高中学习也比较努力上进。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思维?如何评价思维能力,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和思维能力 思维就是一种脑力运动,人们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的过程就是思维.最初的"想一想"都是很简单的问题和答案,随着成长和学习,面对的问题越来 ...

  • 【立丹微讲书】本质思考的“三扇门、两道关”

    近期,全文朗读完艾菲老师的书<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突然想起随书附赠的思维导图框架卡,于是十分兴奋地填充起来,完成后按照提示,在后台联系到了艾菲老师,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 ...

  • 会读书的人,不靠读,靠讲

    8个月读100本书你也可以,只要做对一件事. 01 你有多久没有读完过一本书了?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想读书可是总觉得没时间,而且读书慢,读完就忘.甚至一拿起书就打瞌睡. 然而6年前的一个意外,彻底改 ...

  • 结构化思维,掌握思考必备的一项核心基础

    真实的世界,是[三维的空间]外加[一维的时间],构成了四维的时空,而这四维的时空,是对真实世界的极端抽象,映射到大脑内在的思维. 大脑内在的四维时空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设计]表述. 外在的世界会映射到 ...

  • 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概念理解:水平、特征与建议

    一.前言 跨学科概念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界关注的核心命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作为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做出要求.跨学科概念是科学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科 ...

  • 语文知识点:互文和并提容易弄混淆,该如何区分?概念理解最重要

    语文知识点:互文和并提容易弄混淆,该如何区分?概念理解最重要

  • 七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切线的概念理解

    七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切线的概念理解   1.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的最小值是 ( ).    答案B    解析   2.把长为8cm的矩形按虚线对折,按图中的虚线剪出一 ...

  • 票据实务处理及部分概念理解

    一.违规票据融资 看到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科目首先应当想到是否为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 (一)票据融资操作分析 1.正向:由关联公司向企业采购,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将票据贴现,实现融资.会计处理 ...

  • 中西医对肾的概念理解不同,切莫擅自补虚

    中医与西医对肾的认识的共同点主要在水液代谢.骨的发育.血的生成等方面.但中西医对肾脏的认识有显的不同,中医对"肾"的认识,很多是西医"肾脏"所不具备的,中医认为 ...

  • 一个很有趣的概念理解活动-建构主义隐喻

    在培训中我使用到了"建构主义"这个概念,从参训老师的面部表情中我看到老师们对这个概念的困惑和不理解.为了能够让老师们理解这个重要的概念,我让他们课下搜集阅读"建构主义&q ...

  • 节点概念理解

    表白:黑白圣堂血天使,天剑鬼刀阿修罗.  讲解对象:/节点概念理解 作者:融水公子 rsgz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教程 http://www.rsgz.top/post/771.html 计算机进入外网 ...

  • 很多人把“纯阳之体”的概念理解错了!

    明医公开课 >>>第2006课<<< "纯阳之体"说,首见于<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quo ...

  • 很多人把“纯阳之体”的概念理解错了

    "纯阳之体"说,首见于<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小儿3岁以内是人之一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尤其是婴儿时期,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