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逃暗记》还是《逃庵记》?
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广东文化网”里,对“罗浮山摩崖石刻”的介绍中提到:“《逃暗记》则是罗浮山石刻中面积最大、史料价值较高的一题明代摩崖石刻……上刻《逃暗记》全文……内容主要描述叶春及厌官场,离尘世,逃于罗浮,辟'逃暗’以居”。
“广东文化网”截图
叶春及(1532-1595),字化甫,号絅斋、石洞居士,明代惠州人,惠州“湖上五先生”之一。曾任福建惠安知县,有政绩。后升广西宾州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挂冠而去,隐居罗浮山,创建石洞书院,教书育人。上述的这块石刻,就在当年的石洞书院旁。这块石刻并不在罗浮山的主景区内,而是在罗浮山东侧九天观前面的小路进去,现在的西华道院旁,不是有心人专门寻访不容易看得到。
这块石刻保存完好,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该石刻由叶春及撰文,南海朱完以隶书字体书写。原文如下:
逃闇记 叶子迁宾州守,倦游,至,竟上书乞骸骨归。广西巡抚郭应聘劾守春及逃,两广提督殷正茂劾如郭,奉诏削为士伍。臣春及顿首:世之尘垢欲逃久矣,天地囿我,阴阳缚我,臣安逃哉?逃于罗浮之间,无所往矣。四百三十二君闻之,邀于石洞,辟逃闇以居,遂不复出。万历丁丑冬石洞居士叶春及撰,南海朱完书。
《逃庵记》石刻
原文为《逃闇记》,这个“闇”字,在古代是“暗”的繁体字,但同时它也是“庵”的异体字。因此,改作简体后到底是“暗”还是“庵”,就要联系上下文看具体的文意了,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根据文中“辟逃闇以居”来看,应作“庵”字,因为“逃庵”是叶春及隐居时的房子,可以住人,而写作“逃暗”的话就无从解释了。还有一个佐证:在这块石刻的不远处还有另一块石刻,是当时学者罗洪先赠送叶春及的两首诗,诗后叶春及门人所题的跋中写道:“右念闇罗先生寄絅斋先生诗,先生时居朱明,因名其闇独醒……”罗洪先号念庵,因此这里的第一个“闇”字同样应简写作“庵”字,后一个“闇”从上下文关系看同样应作“庵”字。因此,这块摩崖石刻很显然是《逃庵记》而非《逃暗记》。
一字之差,尽管影响不大,但是作为文化部门的权威网站,资料更是要准确为好。否则,就很容易以讹传讹的。
罗洪先赠叶春及诗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