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惠州古城的老街小巷(县城篇)
从东新桥往东,就到了桥东。桥东,因是民国前归善县城所在地,所以老惠州人都叫做“县城”,与桥西的“府城”相对。县城的老城范围大致东至惠新东街东部,南至西枝江,西至东新桥,北至东江。这跟古代归善县城墙范围不同,城墙的西门在现在水东街和惠新西街交汇处,俗称西门口。不过,城墙外的水东街、上下塘街、新民街都是老街,因此都属于县城老街的范围。
下面是县城老街范围示意图
合江楼
过东新桥,桥东头是巍峨的合江楼。但实际上古代的合江楼并不在这个位置,而是在桥西的小东门附近。这座合江楼是近年迁址重建的,估计是原址环境已经变化,无法在原址重建吧?
合江楼靠东江一边,曾经是惠州的客运码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在这里坐船,去广州、博罗、河源等地。客船停运之后,我曾经希望能保留下这个码头,留下公众的记忆,可惜没有实现。现在已经看不出一点当年码头的样子了。
当年的客运码头和红星201客船(2010年)
新民街
东新桥右转走西枝江边,是新民街,以前又叫“晒布场”,据说这一带很多卖布的。后来曾经发生过火灾,又被叫做“烧布场”。不过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新民街大概10年前曾拆过一次,但不知何故,拆了一半就停了。现在显得更加荒凉了。
新民街一座七圣宫,石匾曾经被水泥糊住,做了人家。拆迁时拆了一半,现在屋顶没了,剩下一个空架子。至于是哪“七圣”,估计已没人知道了吧?
七圣宫旁还装修了一间小咖啡馆,不知生意如何?
杂货店早已关门,只剩下招牌还在。
老房子应该没人住了,不过对联还是要来贴的。
这座好像做过仓库的。
拆掉的地基被人开垦了菜园,已经种过一茬又一茬了。
巷口,金银花爬了满壁。
大叶榕长得快,这棵树十年前还没多大的,现在已亭亭如盖了。
西枝江边的老房子。
新民后街
西枝江边的新民街,几条小巷子连通到新民后街。街边一家人在门外种了几盆花,其中一种开着蓝色的花朵,很漂亮。手机软件搜了下,叫“蓝花草”。屋里走出一位阿姨,看到我拍,说这花很好种的,折下来就可以插得活。三两下就折下几枝给我。我回来后插到花盆里,我是个懒人,但愿它们能成活吧。
新民后街往水门桥方向走,有一座六小。这里曾经是明代大儒杨起元的故居,后来做了六度庵。校园里的这棵杨桃树,可能就是原来六度庵的见证物。
六小围墙外的几棵老木棉树,当然也见证了六度庵的历史。
桥东以前多水塘,现在很多建筑都是填埋水塘建起来的。比如下板塘市场,原来就是一个叫做下板塘的水塘。
下塘街
这座两层的建筑,曾经是海员俱乐部。做俱乐部的时候我没进去过,不知里面是做什么的。
这家朱记食店,冬天时不少人来这里吃羊肉煲。
这座做了连锁酒店的楼房,原来是惠阳县政府招待所。
水东街
水东街原来有两段,靠东新桥一段叫水东西路,已经被拆掉了,改建了不伦不类的建筑,没有兴趣拍。本来水东东路也要拆了,幸好叫停了,惠州古城得以保存了一段骑楼老街。
水东东路口这几间是新建的骑楼,还好是按照原来骑楼的式样来建的。
骑楼上面的装饰。
这位老中医名气不小,来看病的人排了队。
老街,做多是传统的生意。
上塘街一巷,很漂亮的一条石板小巷,以前叫做茂隆巷。
巷里有林振雄故居,林振雄是国民党中将,参与创办黄埔军校。
一些老的商品都可以在水东街找到。
卖梅州特产的商店,这几样都是做枕头的。
还有茶籽饼卖,7元一斤。老板娘说现在还有人用它来洗头发。
走到水东街中段写对联的店铺,开始下雨了。
雨中水东街。
忘记带伞了,雨稍小,赶紧去找雨伞买。问了几家水东街的百货店,居然都没雨伞卖。
难道要买把红雨伞来用?那是人家娶亲专用的啊。
最后走到水东街尽头,才在一间小店买了一把伞。
可以继续逛了。
酱料厂,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上塘街二巷
这里的石板路应该是后面重铺的。
这条巷子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是杨启明的故居。杨启明,是民国少将,后弃军从商,曾建了惠州第一家发电厂。
上塘街
出来就是上塘街了。东湖旅店,曾经是抗战期间营救被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的一个中转站,现在已由政府回购,改造成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上塘街一户人家种的金银花,粗壮的藤茎像一根根粗麻绳。
勒杜鹃花掩盖下的巷口。
上塘街这座二层民国风格建筑,一直不知它的来历。
上塘街的老宅。
这是上塘街李宅,惠州名人李望山、李煦寰等都出自该屋。李屋还保存有趟栊门。
屋内还挂着李望山的相片,李望山是惠州民国教育界的名人,做过校长。
上塘街西面,曾经的向群旅店。对面是原来的东江电影院,现在建了国立大厦。
上塘街三巷
据说是李瑞麟的老屋。李瑞麟,惠州有一座以他命名的小学。
水东南路
转出到水东南路。这是当年的第二市场。
一角有一家卖缸瓦的店。
中午,在桥东市场对面的祥记吃炖汤和炒粉。说这家店有30多年了,惭愧我还第一次吃。
桥东市场,填铁炉湖而建。
市场对面卖新鲜的莲子、百合、玉竹。
铁炉湖
铁炉湖老街,裘屋。
陈屋
一座老屋内,有四川人在做面条。
和平直街
转到和平直街,在这里遇到大雨,雨伞也不顶用了。在人家屋檐下躲了一个多小时的雨。
和平直街出东江边,小北门旧址。根据老照片对比,这是一座牌坊的遗址。它的外面,就是被拆掉的归善县城墙的北门娱江门。
下面就是归善北门娱江门的老照片。
小塘下
大雨初歇,去拜会彩瓷艺术家刘汉新。
小塘下,刘氏老屋。
东坡亭粮仓,正在改造之中。
惠新西街
继续行走,这条街开了很多小海鲜的饭店。
惠新西街一巷,巷口也镶了一块乾隆二十四年重修万兴巷石碑,原来这条巷以前叫万兴巷。
巷子里的墙上还镶着一块“李永禎堂自置墙扉水巷”的石碑。
清末惠州进士、孝子江逢辰的故居就在这条巷子里。
52号,袁宅。其实每一座老房子都有一个故事,只是不为外人知道罢。
一家开了很长时间的旧书店,淘到一本1985年版的《儒林外史》。
惠新中街
惠阳高级中学,曾经的归善学宫。
高山下
惠高旁边的高山下,一座楼镶着1981字样。
东坡小学,原来的八小。苏东坡曾经住过的嘉祐寺旧址。
惠新东街
也是姓刘的老宅。
阿菊粽,据说一天要做1000多个。
桃子园
这对联据说是姓沙的。
桃子园张屋,门匾是江逢辰的手迹。
后面还有一座镶着“小桃源”石匾的老屋。
三吊龙
有几座圆形老粮仓。
龙井巷
从东坡亭往黄家塘方向,路边有一口古井。
旁边的巷子也就叫做龙井巷。
黄家塘
原来的五金厂内,有民国期间若瑟医院旧址。1940年,这里发生过一次惨案,日军飞机轰炸若瑟医院,死伤200多人。现在已被出租做了医药公司,若瑟医院旧址也被翻新了。
下图是翻修前的若瑟医院旧址(2010年)。
天主教惠州堂在这里,有新旧两座。因为锁了门,只在铁门外拍了一张。
老酒厂,正在改造准备搞一个文旅项目。
原来的军供粮仓,改造成752艺术仓。
钟姨的甜品档,下午依然开档。吃了一碗豆腐花。她说已经做了20多年了:“从当年的青年女做到现在的老太婆”。
白鹤峰
苏东坡在这里建了房子,准备长住惠州了,谁知又给贬到海南的儋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的故居改成了东坡祠。东坡祠在抗战时被鬼子炸毁,解放后做了卫生学校。后来把卫校搬迁,恢复了东坡祠。
东坡祠改造,挖出了白鹤峰脚下的一小截古城墙。很宝贝,用玻璃墙保护起来了。
城墙砖上烙着重修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