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有创新、差异化,道可特专业公益的三把密钥 | 律新社专访

律新社丨孙洁瑾

如果说扶贫助弱、捐资捐物、普惠大众是在做公益,那专业支持和经费资助国家级智库、助力宏观经济金融决策、反哺民生是不是在做公益?用专业助力产业及行业法律健康、良性循环是不是在做公益?面向社会提供针对特定人群、特定机构的免费法律专业服务是不是在做公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道可特)是如何做的。

专业卓越,不懈追求。

这是道可特秉承的立所精神。其英文缩写“DOCVIT”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内涵:“DOCTOR”寓意如博士般广博、精深、专业,如医生般理性、负责、救治;“VITA”寓意活力无限,对创新不懈追求。在公益法律服务事业上,道可特同样一以贯之。
从2015年就在公益方面做专业性探索的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在总部五大委员会中设有专门的公益文化委员会,在总部十大服务中心中设有专属的公益文化中心。公益文化委员会及公益文化中心均由总部管委会的委员亲自牵头组织,探究律师行业公益文化的真谛和创新。日前,在第五届中国律界公益法律服务高峰论坛上,道可特的公益事迹被组委会授予“公益创新组织”的荣誉称号。
道可特是如何做专业公益的?道可特党支部书记、执委会主任师光虎在接受律新社专访时,先提出了很多关于“专业公益”的深层认知问题:
专业公益的对象是谁?
专业公益的边界有多宽?
专业公益对社会有哪些价值?
专业公益如何保证有效组织?
专业公益如何能够持续创新?
师光虎律师告诉律新社:在道可特,这些问题一直在被探究,一直在被实践,现在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01

公益之问下的思考

公益其实非常难做!公益家族绝不只包含物资公益,专业公益也是公益家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靠智慧,靠专业,服务于社会,普惠于社会。

“普惠于社会的公益内涵是什么?” 师光虎律师在接受律新社专访时提出了公益本质之问。

“我们做公益,对谁做公益?我们要做什么公益?社会中特定的问题,可能有很多解决的方式,比如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比如通过商业的力量来解决。但是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恰恰是专业公益最擅长的领域,也就是说专业公益一定是用公益的力量而非其他力量为社会特定问题提供了解决工具,这是专业公益真正的魅力。

作为道可特全国最年轻的管委会委员、执委会主任,师光虎律师显然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思考。“有人说公益就是花钱,我们认为这并不全面。公益难做,不是说缺钱难做,现在放眼全国,公益资金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冗余,最重要的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花出去做公益其实最难,比商业运营将钱投进项目要难得多。”

师光虎律师告诉律新社,商业运营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规律可循。但公益事业以及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人群,目前国内的公益运营方式、公益组织形式,实际上都才起步不久,尚在摸索前行之中。“律师专业公益是专业公益中最具挑战性的,这与法律专业的智慧性、无形性是相关的。把法律智慧贡献出去,把法律专业贡献出去,本质是通过公益之手将无形化作有形、将专业反哺社会的过程。”

02

专业公益“三观”解读

在道可特人看来,道可特专业公益的特色是:可持续、有创新、差异化。

“公益的概念其实很大,用律师的专业和智慧去做专业公益,对社会的价值是最大的。”师光虎律师告诉律新社,道可特早在2015年就确定了专业特色公益的三大核心:

公益可持续,前提是所有的合伙人及律师都愿意积极地参与。

公益有创新,包括公益边界的创新、公益形式的创新、公益组织的创新,只有拓宽认知和实践的边界,才可能做出真正创新的公益。

公益差异化,就是不断在公益视野中寻找差异化的公益服务内容和公益服务场景,寻找那些尚未被专业公益发现的领域。

那么,具体在公益行为上,又该如何贯彻这三大核心要素呢?

道可特模式的特色公益定位是:格局要大、视野要广、专业要深。

当前,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这里对于法治化社会治理的要求,与律师行业的专业性息息相关。

道可特从总部的公益文化中心到各个办公室的公益文化部门,不断创新组织机构,希望将公益做到每个律师的心里,在每一位律师的心里都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让每一位律师都觉得做公益对自己和社会具有真正的价值,这是道可特做专业公益的初心。

道可特在思考如何用专业公益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时,提出了道可特独特的“宏观、中观、微观”三观论。

 宏观  面向国家:专业支持和经费资助国家级智库 

经济和金融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和金融决策中,经济和金融智库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法律则是智库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用律师的专业支持国家级智库,间接助力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决策,是道可特人对专业公益的创新视角。

早在十多年前,道可特就已经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唯一一家来自律师行业的理事单位。近年,道可特又成为了“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理事单位。作为这两大国家级论坛的理事单位,道可特积极用律师的专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并且在经费上支持智库在经济和金融等重大课题中的研究。近十年来,道可特对此的公益投入超过千万元。“让国家决策者知晓来自一线的声音和研究,并且通过律师的力量、通过律师事务所公益的力量,来支持社会专业组织的课题研究,是法律人实现专业公益非常重要的方面。”师光虎说。

 中观  面向产业:精准补位行业法律健康 

道可特对公益的认识是:精准补位。

什么叫精准补位?对于一个产业、行业来讲,是企业忙于各类业务项目。而满足企业本身的法律需求,是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服务范围。

但律师的专业公益如何去参与行业?行业里有没有盲点、缝隙需要填补?我们在服务行业中的很多客户时,在产业层面发现了很多行业“结合部”或者“缝隙部”的共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使行业发展更为健康,而这只有通过专业公益来实现。

这几年,道可特陆续发布《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中国保险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A股上市公司法律健康指数报告》《中国不良资产蓝皮书》等,今年还将推出《建工行业法律健康指数报告》《私人财富法律蓝皮书》等。这些行业专项报告能够让相关行业深度认识到自身的法律问题,触动他们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再考量。

“道可特从中提供真正具有前瞻性、精准性的法律建议,对于行业健康运行有很大的公益价值,这是我们道可特所做的中观公益层面。”

 微观  面向社会:律师的职业使命、公益之心与生俱来 

面向个体的社会公益,捐资捐物,放任四海皆准。师光虎律师告诉律新社,他们在思考律师对于社会大众(包括个人和组织)也用专业、用智慧去进行公益投入,比如法律教育公益、法律公益课堂,是不是更好?找到律师的专长并通过公益传达出来,律师做公益也会做得更开心。只有这样,公益才具有可持续性动力,不会后劲不足。

“做公益的视角需要拓宽,要做大公益而不是小公益。”

比如,道可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中小企业推出“3691工程”,就是道可特公益文化中心对专业公益的一次创新。“3691专业公益”包括三周线上法律咨询、六期疫情法律周刊、九堂视频公开课程、一系列后疫情诊治防控,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度过艰难的疫情时期。此外,道可特还联合发起北京市社会调解组织,助力社会调解前置,避免更多矛盾走入漫长的司法程序,为社会矛盾的化解作出贡献。

03

创新计划未来可期

2021到2025年是道可特3.0阶段的第二个五年。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重在指明道可特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锚定建设以公司制架构为核心,以研发型律所、运营型机构、支持型平台、共享型组织、科技型律所为五翼的五年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跨界和实践,进行管理创新,包括组织创新、专业创新、资源创新,力争实现跻身全国一流律所的战略目标。

2021年7月,道可特北京办公室扩租后的全新办公室将正式启用,随着北京办公室规模的扩大,全国办公室都会迎来适度规模化的新一轮高潮。用党建、公益、文化来引领道可特适度规模化的发展,已是道可特人的共识。据透露,在公益文化方面,道可特还会有更多创新的项目推出。

“律师,是一个骨子里本具公益之心的人群。把这群有特殊使命的人匹配到社会特殊公益需求中去,用他们特殊的智慧创造出创新、专业的公益形式,这个事若能做成,我觉得对社会来讲,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师光虎律师谈到这里,眼里闪现出对未来公益的理想画面!

师光虎律师观点洞察

1. 道可特模式的特色公益三大关键词:持续性、差异性、创新性。
2. 道可特模式的公益特色:格局要大、视野要广、专业要深。
3. 律师行业做公益事业,关键是如何把智慧贡献出去,把专业贡献出去。
4. 未来,公益事业的细分将非常重要。
5. 律师,是一个骨子里本具公益之心的人群。把这群有特殊使命的人匹配到社会特殊公益需求中去,用他们特殊的智慧创造出创新、专业的公益形式。
师光虎律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管委会成员,同时也是道可特北京办公室执委会主任及争议解决部负责人,主要执业领域为高端商事争议解决,长期服务于大型央企、国企及金融机构,擅长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点击图片即可享受限时特惠

责任编辑丨Lotto

版面编辑丨Cath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