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马上开学了,我们再讲一堂读写结合课

马上要开学了,我们再讲一课阅读指向写作的读写结合课,以故事《南北赛吹牛》为例。

先看故事《南北赛吹牛》。

一个北方人和一个南方人,都善于吹牛。两人相互慕名,不辞千里来相会。

南方人说:“听说贵地很冷,究竟冷到何种程度?”

北方人答道:“北方冷起来,撒尿要带棒棒,一撒就冻,随冻随敲,不然人与墙要冻在一处。浴堂内洗澡,竟连人都冻在盆内。”

说完,北方人反问:“听说贵地很热,究竟热到什么地步?”

南方人答道:“南方热起来,将生面饼贴在墙上,立时就熟。夏天,街上有人赶猪,走不远都成了烤猪。”

北方人说:“猪变成这样,那么人怎么受得了?”

南方人说:“人早已化为灰尘了。”

接下来,我们进行分析:

第1点。对话形式。

这篇故事基本是以南方人与北方人的问答构成的。有问有答,形成对话。这跟我们第七课《唐伯虎与祝枝山》很像。

我们写一个故事,故事里面总有人物,有人物就要动起来,少不了语言。在作文中,语言起到的作用很多,它可以交代一些背景,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反映人物性格等。

我们光用对话就可以写出一个故事,整个故事完全用人物对话来写,还不能用提示语,这有难度的。你要把环境描写也放到对话当中去,把所有要向读者交代的内容都放在对话当中,由故事人物来介绍。心理描写也没了。

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玩,要写一篇游记。比如说《杭州西湖很美》,我可以纯粹写景。可现在要求用人物对话来写,只要找到人物,依然可以把西湖美丽的景色写出来。孙悟空到西湖来游玩,土地公公当导游。

“大圣,今天怎么有空来杭州玩玩?”

“早就听说西湖很美,今天路过,就来看看。”

“大圣,您来得正是时候,六月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好看得很。我带您去瞧瞧。”

“有劳了。”

“大圣,您往那边看,那叫雷峰塔。当年白娘子就镇压在下面……”

“这白娘子,说起来还是我姐姐的徒儿嘞……”

这样写,能写出一篇信息完整的作文来吧。

讲到对话,语言描写,还是要讲下“提示语”。

提示语有三种:在前、在中、在后。当然也可以没有提示语。

平时写作文,对话的提示语要下点功夫,这一部分可以写得更形象一些、更准确一些,因为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他总有神态、动作的,有时候心理也可以加在提示语中。

1.妈妈说:“你出去。”

2.妈妈笑嘻嘻地说:“你出去。”

3.妈妈皱起眉头,眼睛里冒着火,手一指,大声地吼起来:“你出去。”

同样是“你出去”,因为人物说话时的状态不一样,读起来的感觉当然不一样。我们讲“听话听音”,可是你写在作文里的话听不到声音啊,你只能借助于提示语来告诉读者,人物说话时候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唯有如此,读者才能准确理解。

第2点。特点。

不管写什么东西,都要抓住特点,你得告诉读者我写的是这个东西,不是那个东西,所以写出“这一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第一次给你们讲课就告诉你们了:

一只猴子走过去。

一只穿红裤子的小猴子摇摇晃晃地走过去。

这两句话是不一样的。你要保证你的每一个读者读到你写在文章里的东西,他们脑袋里面产生那个画面是接近的。如果有人读到了大猴子,有人读到了小猴子,那就说明你没有写准确。写好作文,准确是个标准。

故事《南北赛吹牛》里的特点是什么呢?

人物特点:善吹牛。

天气特点:一个热,一个冷。因为有冷热的特点,所以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冷,所以撒尿要带棒棒;因为热,所以赶猪就变成烤猪了。

有了特点,你就可以围绕这个特点展开去。以后你们会读一本书叫《骆驼祥子》,里面有一段特别有名,就写天气很热。这“热”就是一个特点,也是那段话的核心,或者说是“总—分”的“总”,我称之为“一生多”。特点就是一个“总”,其他的内容可以把它分开去——知了怎么样,狗怎么样,柳条怎么样,驴子怎么样,人怎么样……

《南北赛吹牛》里的特点,抓住了南北的冷热,也分开去写了。冷:撒尿、洗澡。热:面、猪、人。而且,这里面还有“因果”。因果关系对写作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南与北,冷和热,都是一对反义词,所以,这也是一个写作文的思维——反义词思维。

我们往往习惯说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南征北战、南橘北枳、东拉西扯、东倒西歪、东躲西藏、东拼西凑、东张西望、东逃西窜,都是南北对、东西连的。这是一个习惯了,没听说东拉北扯的,我们读小说也是南帝北丐、东邪西毒。

南北跟冷热是相互对应的。北方冷,南方热,在传统文化里面,北方玄武,它是黑色的,南方朱雀,它是红色的,火也是红色的,火热。

第3点。因果。

这个其实刚才已经提到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因果就是证明。

这里的因果,有几个地方:

因为两人互相慕名,所以不辞千里来相会。

因为他们善吹牛,所以吹得这么夸张。

因为北方冷,所以撒尿要带棒棒。

因为南方热,所以赶猪会变成烤猪。

证明呢?

撒尿要带棒棒,证明了北方很冷。

赶猪会变成烤猪,证明了南方很热。

他们吹得这么夸张,证明了他们真的善于吹牛。

这个就不展开去了。证明这个思维很重要。记住例子:大地上站着一个巨人,白云飘在他的腰间。——白云证明了巨人之巨。

像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学本领,祖师问他:悟空你来几年了?

孙悟空不说“师父我来七年了”。作者怎么写的?师父我也不识数,我只记得去后山砍柴,在那里吃了七次桃子。他用七次桃子证明自己来七年了。

第4点。夸张。

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夸张是什么?其实一句话就讲明白了:夸张是一种变形,用想象力在正常的基础上进行变形。也可以这么说,夸张就是“不正常”。

洗澡,人冻在盆内,正常吗?赶猪,猪烤熟了,还正常吗?

洗澡、赶猪,正常的,是基础;人冻在盆内,猪烤熟了,这就夸张了。——当然,若是写童话什么的,做到逻辑自洽,哪怕与夸张无关,也行的。

我把夸张的变形分两种:

第1种是把它放大。你用一个放大镜去看一个东西,就这种感觉,把一个很小的问题,放得很大。

举一个放大的例子:有一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你们家里有没有席子啊?你见过下雪吧?有没有一朵雪花飘下来可以铺满你家整张床的?这就是把这朵雪花给放大了。

再比如,李白说“白发三千丈”,你见过三千丈的白发吗?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放大了。

度日如年。震耳欲聋。这也是放大了。

第2种就是缩小。

给了他一个面包,他却说:怎么给我这么一点点,都不够我塞牙缝呢。——这是把东西缩小了。

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里也是缩小。乌蒙山气势雄伟,却说他不过泥丸,气势就出来了。

使用夸张要注意两点:

第1点要有生活基础。

不管是放大还是缩小,它都有一个真实的生活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就像你去写一个比喻句,它也得有一个生活基础吧,比喻句的本体跟喻体你总要见过吧。如果没见过,你怎么会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呢?你只有见过,你才能够把它说出来。

第2点与其他修辞连用。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到夸张的时候,往往容易跟比喻等其他修辞手法连用。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不就是一个比喻句吗?雪花像席子那么大,夸张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夸张,材料上列了三种常用的情形:

第1种,把事物的性质、状态、程度扩大或缩小。

第2种,扩张数量。

第3种,夸大时间。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你就记住“夸张是一种变形”就好了,它需要想象力,想象力让它变得“不正常”。

至于什么时候要放大,什么时候把它缩小,要看你使用夸张的目的如何。“吹牛”的时候,一般都是吹大一点的吧;“小看”的时候,总是缩小一点的吧。

还有,你一定要记住几个夸张的例子,比如: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以及前面说到的例子。成语中夸张的也不少,比如:一步登天,垂涎三尺,小肚鸡肠。要注意,像“一日千里”,有时是实际情况,有时是夸张手法,所以要看具体的语境。

再有,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听得到吗?千里之外的绿映红,看得到吗?是不是一种夸张?——他有望远镜?你说他有特异功能,有千里眼、顺风耳不就得了吗?所以在神仙那里不需要夸张,只有在凡人这里才用夸张,男生爱吹牛,打肿脸蛋充胖子,是这样吗?哈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夸张的。你们平时留意听听生活话语。

第5点。结构。

把第1点“对话形式”扩开来再讲一下。

这篇故事主要以对话构成,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南方人问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问南方人。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构。

比如说:我出了一个谜语给你猜,然后你出一个谜语给我猜。张三打了李四一拳,李四还了张三一掌。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帮助了你。——这三个例子,与“南方人问北方人,北方人问南方人”一样吗?

其实这些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叫它“投桃报李”。

以牙还牙,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些结构都是一样的。就像我以前经常举一个例子:一头大象去河边喝水,听到小老鼠在喊:救命,快救命,我要淹死了。大象长鼻子一卷,就把小老鼠救起来了。大象喝水时,用力过猛,将河里的一块石头吸到鼻子里面,堵住了,弄不出来了。小老鼠刚好可以钻进大象鼻子里,把石头搬出来。——这也是“投桃报李”吧?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作文结构。

我想告诉你们:同一个结构,可以反复的使用。

大象帮老鼠是帮,老鼠帮大象也是帮。

故事《南北赛吹牛》这一个“赛”字,也是一种作文类型。寓言《太阳和北风》不就是比赛的故事么。

我分析这么多,不是全部跟今天的作文训练有关。我在示范给你们看,“阅读指向写作”要多多训练,读一篇文章,你能够读出什么来,这是个关键。

第6点。习作。

今天的作文写什么呢?我们就“吹”一样东西,一样物品。

比如说我写一颗糖,那我先得找到糖的特点,因为“吹牛”需要有一个基础啊。

找到一颗糖,糖是一个基础;再找到糖的特点,特点也是一个基础。

这颗糖很黏,那么我要把这个“黏”写出来。比如说:把糖放进嘴里,嚼一嚼,牙齿竟然张不开了,粘住了。我每天口袋里都带几颗糖,它们特别黏。谁上课说话,我就丢一颗到他嘴里,他就把嘴巴闭到下课为止。

这糖除了黏,还有一个特点——超级甜。甜得怎么样?夸张地说出来。

你介绍一样物品给大家认识,以夸张的手段,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或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去夸张。比如:我拎一篮子鸡蛋去奶奶家,路上摔了一跤,拎给奶奶的是一篮子荷包蛋,幸亏这天气热,不然就空着篮子了。——这热,夸张了吧?

我再重复一遍啊!

第1步,找到一样东西,比如找到一块橡皮。

第2步,找到这样东西的特点,比如这块橡皮,它有弹性,能够擦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

第3步,把这三个特点用起来。

它有弹性。我想摘树上的一颗果子,最好吃的果子,可我摘不到呀,够不到啊。我把橡皮放在地上,助跑,起跳,橡皮直接把我弹上去,果子摘下来了。

橡皮可以擦东西,平常我都用它擦铅笔写错的字。别小看它,它的功能非常强大,记号笔写的字,它也可以轻易擦掉。如果家里打扫卫生,擦不干净的地方,用它擦一擦就可以。更关键的是,它擦起来不会有损耗,不会变小,一直是崭新的样子。

它还可以浮在水面上,我把它随时带在身边,就不怕淹到水里去了。即使我掉进水里,有它在,我就能漂在水面上,因为它的浮力实在太强大了。

这么神奇的橡皮,你要不要来一块?100万一块,绝不二价。

那刚才讲的,只是三步走。我要把写成一篇作文的话,前面再加一个开头:

有一天做梦,梦里面老神仙给我一块橡皮。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我的床头真的放着一块橡皮。它跟平常的橡皮没什么差别,也是一块长方体,白白的,捏起来非常软……

这样,是不是一篇作文就写出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