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怎么做到一波三折

链接陆生作:作文分析35《故乡的_____》,学习郑振铎《海燕》的经典写作方法

长话短说,讲三点内容,纯干货。

主要是前面两点。

1.作文可以用“积木”堆起来


在写作中,会讲到一个方法,叫“移花接木”。这个“花”和“木”,都可以理解为“积木”,是两块不同但能相连的积木。积木本是一种玩具,但可以拿来研究作文。用专业术语说,“积木”叫“母题”或“情节单元”。

举个例子:江上漂来一只木盆,木盆里有一个婴儿。——这就是一块积木。

◆岳飞幼年遭遇洪水,在木盆里漂流。

◆《西游记》中,唐僧在木盆里漂流,被老僧救下。

◆民间故事,悦城龙母传说:溪边有一老渔夫,无儿无女,一日打渔,见木盆飘来,盆中有一女婴。

◆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中,后有追兵,情急之下,母亲将婴儿于溪水中漂走。

◆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诸神之战》,珀尔修斯和母亲被钉在棺木中,被扔下海,被渔民所救。

◆《圣经》中有个摩西——当摩西还只是一个婴儿时,被装在篮子里漂,法老的女儿把他从水里救了出来,为他取了这个名字。摩西是“从水里拉上来”的意思。

列了六条内容,其实都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作文里需要,也拿去用,别客气。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其他“积木”自己在平时多多积累,然后有机组合,就会有新故事。这样,能把作文变成一个技术活,然后再艺术化。同意吗?

还想提一点:写作中,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千万别一刀切。比如,在用“木盆漂来婴儿”这块积木时,有学生说,木盆漂在大海里。

我说,这太危险了吧?风高浪急的,不怕淹死吗?

学生说,母亲狠心,就是要婴儿死。

确实够狠!但一听就有故事。虽然,若真要婴儿死掉,放木盆显然是麻烦了一点,但学生能自圆其说,就好了。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学以致用很重要,但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也很重要;活学活用更重要。

2.人物的情绪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看故事,评作文,常会说到“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烂的话了。怎么让作文有波折啊,之前说过“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加入新元素”。换个角度讲讲,或许能理解得更有故事。

比如,从主人公的情绪这个角度去理解。

举个例子。

◆我想买糖吃,问妈妈要5块钱,妈妈很大方地给了。我高兴。

◆放学了,去买糖,一摸口袋,钱不见了。我不高兴。

◆低头走在路上,捡到了5块钱。我高兴。

◆再往前走,又捡到10块钱。我更高兴。

◆继续往前走,兴奋过头,走路不小心,摔了门牙。我不高兴。

……

在“高兴”与“不高兴”之间,将人物情绪“玩弄”于股掌之间,那情节自然就起起伏伏、波折起来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太简单,只是为了说明情绪的波折会带动情节的曲折。在写作中,一定是具体的某件事、某个处境,令主人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也就是说,作者要用一个具体的故事去“证明”主人公的情绪。在作文构思时,可从主人公情绪这个角度去构思故事情节,然后再去“移花接木”,把“积木”用起来,然后再用上“伏笔、照应”什么的,让它们有机一体,那就完成了。

3.读者读了这篇作文有什么用呢


前面两点,如果能用好,编好一个故事是不成问题的。

这时,请适当考虑第三点:读者读了你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用呢?也就是说,你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呢?你想表达什么呢?这个问题与作文的立意有关。文以载道,一切真善美都可立意。但对小学生来说,掌握三个立意的大方向:温暖、哲理、教训。

在作文时,一定想清楚,这篇作文要交给读者的是什么?是温暖?是哲理?是教训?取其一,即可。如此一来,不论内在一口气,还是外在筋骨皮,合在一起了,有神,又有形,作文神形兼备,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