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句”为己有
事实是中立的;事实没有意义。作者必须在发现意义后渲染意义。
✔
在滚石唱片工作时,秋微问李宗盛:“大哥,你写了那么多情歌,一定有很多感情经历吧?”李宗盛告诉她:“创作是来自想象而非拥有。”
✔
英国散文家赫兹里特:词汇就像货币,愈通用愈好,流通才有价值。
✔
鲁迅: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
✔
读书,关键要读出人有什么活法。写作亦如是。作文是写给人看的。人是依靠其他存在的。人是会使用且善用工具的。作文里面好多工具,以指指物,好多人见指不见物。文以载物。
作文里面的我,以前讲有三种境界。其实我就是自己这个说法也不够准确。因为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讲法如掌上叶。当我讲出我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个我了。
✔
转:一个老师上课时,是带着他全部的阅读史来授课的。现在的很多老师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教材和教参,不说阅读史,就连基本的阅读都没有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简单地灌输生硬的知识,肯定谈不上方法、技巧与课堂智慧,当然更达不到活泼生动、深入浅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
谈写作:遵循自然规律,吸取前人经验,注重自身感受,三者使用愈好,写作愈好。
✔
摘:我们可把有具体所指的普通语言称为日常语言,而把表达不可言说对象的语言叫做启示性语言。
人类自从站起来后跟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会看天,天跟地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天只有唯一,地却有万物。
✔
享受是创造的开始。不能带来新鲜,也是一种一事无成。
✔
谈写作: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写作方法。
围绕一个主题,左三圈,右三圈。
✔
我来这里,是来帮助你的,不是来给你打分的。
清楚动机,注意过程,别只盯着结果。
结果,让花早早凋谢了。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谈论中国园林假山的四时景致时这样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
冰心: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
✔
一篇作文,字与字之间是齐心协力的。
✔
谈写作:想象有创造性的、技术性的。创造性的往往不讲规矩,但不要限制它,想象出来以后,用技术性的去规范它。慢慢地,它们之间会达成默契,如肌肉在反复训练中获得了记忆力,如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啊,太老了!别担心,时间对每个人是不同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
✔
我们往往以结果衡量孩子。这样做不好。
举个不好听的例子。人活着的结果就是死掉。那干吗不早点结果了呢?结果是动机和过程的果子,它自然而然。
清楚动机,注意过程,别只盯着结果。
不要让结果早早凋谢了花。
✔
我总觉得讲透一篇课文,对学生更有意义。
可往往看到,大家在量上做文章,以期量变到质变。
一篇好课文,像个橄榄,放嘴里胡乱嚼嚼就吐了,实在可惜。
✔
作文不是写静的,就是写动的。
✔
陆生作谈写作:
1、一个作文题目,就是一片田地。在田地里种点什么?每位农夫不一样的安排。
2、好作文有六要素,坏作文也有六要素,所以六要素不是作文的要素。这样的逻辑,相当于面粉不是做面包的要素,因为面包师傅做好了,我却做坏了。
✔
谈写作:1.“句”为己有。2.贫穷为什么限制了想象?因为想象力有个基础叫阅历。
✔
写作的美妙在本义,在演义,在意义。
✔
借物喻人是比喻,本质是相似性,相似之处是特点。一个物,有不同特点,也就能喻不同的人。
✔
民间故事里,像牛郎这样的角色,是被哥哥嫂嫂分家赶出家门的。若问哥哥嫂嫂去借谷种,是要用开水烫过的。若是弟媳去借蚕种,也这么干,真是大大地坏。故事就是历史。历史上勾践借谷种给吴国,就是煮熟的。卧薪尝胆,实在不是一个好榜样。我们精通的忍与残忍,全在了。
✔
看了一些谈《变形记》怎么写的教案,没一个谈到:写《变形记》的关键是替别人感受的能力。
我们总是以一些大词盖过一些东西,比如“想象”。什么是想象,怎么想象,又语焉不详,也谈不上操作性。
如果变形记写不出物性,写它干啥。变形不是戴面具啊。
有老师指导:变形记——变成另外一种自己平时没有机会体验的东西。——这是对的,可是,没有体验过,叫学生怎么写呢?老师接着指导:不怕天马行空,不怕异想天开……一个好故事背后是有想法的。
✔
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观潮》。我说,这两课是一样的。
✔
作文就是观察和感受。观察求真。感分两股:一个是情,一个是思;一个表现为情感类作文,一个表现为议论类文字。
——对。就三个词:事物、事情、事理。写作就是于生活中感悟,给自己一个解释。
✔
谈写作:一个作文结构,堵——疏——悟——续,即起承转合。
✔
欧·亨利《餐馆与玫瑰》,技法:目标,努力,成功,失败。——成功之后有失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