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介绍 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伍伯文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中书省提举司”贯文中统元宝交钞一张,长296,宽213mm;另藏有中统元宝交钞伍伯文一枚,纸质灰黑色桑皮纸,票幅为260x192mm。

我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流通于四川地区的交子。南宋时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东南会子”“湖北会子”“两淮会子”等。金朝时立钞引之法,发行交钞。元代承袭金代钞法并不断完备,元朝政府明确规定,钞是唯一合法的通货,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不限年月、不限地域,在全国范围内无限制使用。在元朝发行的诸多纸钞中,流通最广、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中统钞。

中统元宝交钞发行于中统元年(1260)。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中统元年秋七月丙子,诏造中统元宝钞,冬十月癸丑,初行中统宝钞。”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纸币流通的鼎盛时代。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国,以白银为货币流通,其后受宋、金影响,开始在占领区内发行纸币。忽必烈登基后,发行以丝为本的交钞,并在十月进一步推出“中统元宝交钞”。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一个伟大创举,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也曾发行过纸币。《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大汗的纸币”令欧洲人惊叹。

壹贯文中统元宝交钞票面可分三部分,最上部分是从右至左的汉字“中统元宝交钞”,表示所发行钞币的名称;中间部分标明金额“壹贯文”,两旁又有字料、字号。金额下方则是壹贯制钱的图式。字料、字号之上各有文字两行,分别为汉字与八思巴文。票面下部则有“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不限年月·····印造库使 副使 中书省提举司”等字样,用于说明发行机构、使用方法。正中间加盖两方红色官印。背面盖有“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印。

伍伯文正面上部从右至左横书“中统元宝交钞”,其下饰以缠枝花卉纹组成的界栏,界栏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横书金额“伍伯文”,下为象征钞值的铜钱图案,两侧竖书九叠篆汉文和八思巴蒙文“中统元宝、诸路通行”,汉文和八思巴蒙文相反分布。下方横书“字料、字号”。下部从右至左竖书公告文字:“中书省奏准印造中统元宝 交钞宣课差役内并行收受不 限年月诸路通行 元宝交钞库子攒司 印造库子攒司 伪造者斩赏银伍定仍给犯 人家产 中统年月日 元宝交钞库使副判 印造库使副判 中书省提举司”。钞面加盖八思巴蒙文红印两方 “宝钞总库之印”、“提举诸路通行宝钞印”。左上方斜盖长条形墨印为发行机构的骑缝章。

中统元宝交钞计有十种面额,即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然而,随着兴兵攻宋,军费开支大增,中统钞的发行量大增,钞法大坏,失信于民。至元二十四年,政府颁行至元宝钞,但中统钞并未被废止,仍然继续流通直至元末。

中统元宝交钞先后印造于两个时期,一是中统元年~至元二十四年(1260~1287年),一是至大四年~元末(此间印钞又分至大四年~至正十年钞和至正十年后加盖“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印钞两个阶段)。

参考资料:

1.《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篇》,北京. 中华书局。

2.戴建兵 陈晓荣:《中国纸币史话》,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本文供稿  张芳  陈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