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意识都没有,还想造反?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3卷,汉纪十五

汉昭帝 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

【原文】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

安又谋诱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

会盖主舍人父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译文】

上官桀等密谋由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埋伏武士将霍光杀死,然后乘机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皇帝。刘旦设置驿马传书,往来递送消息,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并对外联络了数以千计的各郡、国的豪杰之士。

上官安又密谋将燕王刘旦引诱前来杀死,然后再废掉汉昭帝,拥立其父上官桀为皇帝。有人问他:“对皇后又当如何?”

恰巧盖长公主一位舍人的父亲、担任稻田使者的燕仓了解到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

【解析】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谋不可众。

意思是谋划一件事,参与的人不能太多。

《鬼谷子·谋篇》中也有2句话,“圣人之道,在隐与匿”以及“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抛开决策过程,这三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都有一个共同点,谋划要隐秘。

上面这段材料原文以及译文很长,所以有所删减。

其内容是上官桀、上官安准备发动政变杀霍光、废皇帝、自立为帝。

且不说他们最后成功了能否真的坐稳天下,但看他们谋划的过程,这伙人造反水平极低。

旁的不说,单单保密这一点来看,这伙人就表现得极其业余。

首先看,燕王刘旦。

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

这话有三个内涵。

其一,刘旦搞了一条新系统到来传递信息。

其二,许诺上官桀为王,注意刘旦不在长安,给出许诺多半也是通过书信走这个通信渠道。

其三,对外开始组织人手。

再反看之前弹劾霍光是上官桀假冒刘旦的名义搞的。

虽未成功,却必定会引起霍光乃至汉昭帝的警觉,说不定就会认为上官桀等人与燕王刘旦勾结到一起。

这一进入霍光、汉昭帝的关注名单,少不得派人盯梢。

刘旦搞出来的这个信息渠道有没有可能被渗透?猜想是大概率的。

那么后面刘旦的所有行为极有可能在霍光、汉昭帝的掌握中。

尤其是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

这个动作太大的了,也必定会引起关注,最终反馈回长安。

毕竟,刘旦一个藩王勾结这么多人,先不管你什么心思,你这个行为就已经很危险了。

当然,刘旦失策的地方还不止这些。

后谓群臣:“盖主报言,独患大将军与右将军王莽。今右将军物故,丞相病,幸事必成,徵不久。”令群臣皆装。

刘旦之前和燕王丞相平商议没问题,之后又把信息告诉燕王手下群臣。

信息保密这个东西,你一个人知道基本上不存在泄密。

但是,你告诉的人越多,哪怕你不断提醒要对方保密,泄密的可能性会伴随知道的人数而急剧升高。

更何况刘旦还有个动作,令群臣皆装

之前,勾结郡国的地痞流氓就已经够可疑了,现在搞动员。

正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其中必定有问题,定会吸引关注目光。

其次,再来看看上官桀父子。

平闻左将军素轻易,车骑将军少而骄

这还是燕王丞相平对上官桀、上官安的评价。

简单来说这两人的太轻浮、不稳重,靠不住。

这个判断有点个人主观,再来看这两人具体做的事情。

之前说了燕王刘旦搞了信息渠道用来和长安方面联络,上官桀也用这个信息渠道和刘旦沟通。

旦置驿书往来相报

其中用了“书”,个人理解是书面材料。

这么搞,就等于留下了罪证,要是被抓住那可是一抓一个准,哪怕他不是说造反,但一个朝廷重臣私交诸侯王这都是极其严重的罪。

一般来说,就算是通过这个信息渠道沟通,上官桀都应该是派遣心腹死士只传递口信。

这样就算被抓住了,还可以死无对证,最差也能死不承认,推得一干二净。

可见,燕王丞相平对上官桀的判断没错,的确做事不靠谱。

再看上官安,那就比上官桀更不靠谱了。

安又谋诱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

好嘛,上官安和上官桀意见不统一,在内部搞第二种方案。

看似都是造反,但是目标不同必定造成上官桀、上官安在最终具体操作上的不协调甚至矛盾。

上官桀还想着刘家天下,上官安干脆就是把刘氏给灭了自己将来做皇帝。

这个骄狂真不是盖的,这点也被燕王丞相平说对了。

最后来看看,盖长公主,这错的就更离谱了。

会盖主舍人父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

这里面除了杨敞,还涉及到3个人。

盖长公主参与谋划的核心,知道关键信息自不必多说。

盖长公主的舍人,作为贴身亲近的侍从,居然也知道,貌似也说得过去。

这个舍人的父亲居然也知道了这事,可能性就只有一个,是这个舍人告诉了他的父亲。

再反过来看盖长公主。

其一,在重大事情上,对身边的人没有保密,这点真要多学学司马懿,保密工作做得是极好。

其二,在身边的人选与识人,居然没有发现这个人是个大嘴巴,还往外说。

其三,再就是这位盖长公主潜意识认为,身边的人都是自己人,没必要瞒住,觉得他们不可能说出去。

而恰恰就是这份不小心、侥幸或自以为,让霍光、汉昭帝获悉了上官桀等人的密谋,提前发动将其一网打尽。

【启发】

严格来说没有什么启发。

保密意识,对于职场中关键岗位、体制内公务员或许还有些用处。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要是把保密意识挂在嘴边,总感觉这日子过得心惊胆战,看谁都要防一手似的,太累了。

不过,这个保密意识还是要的。

但是,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这才是关键。

比如,在你运作关键事情的时候,能不告诉别人就不告诉别人,自己知道闷在肚子里最好。

又比如,你说这事,如果对方和你这事产生相关交集,那你也得悠着点。

再比如,看人,如果对方属于那种你告诉他秘密,他非常乐意告诉别人一起帮你保密那种人,即大嘴巴,那就算了别说。

哪怕这事涉及他,也最好别说,鬼知道他会怎么说。

不求打赏,只求到下面给个赞,好不好?
(0)

相关推荐